《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五四制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五四制通用)(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2、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全册。6. 难度系数:0.75。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人们读历史有两个困境:一种是抱有标准答案,像读中学课本那般;另一种是没有答案,雾里看花,古人的故事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古代观照现代,让古人启发今人。太阳底下真没新鲜事,古人也并不古,他们的困惑与迷茫、酣畅和憋屈、升职与加薪跟我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每个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择,都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白
3、居易眼里,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红颜祸水,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历史不断在 ,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 的帝国中枢,在宋朝,却是 的边境军镇,而在明朝,又成为 的人间地狱。在伯陵笔下,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历史记事簿,而是看清时代脉络、贯通时间演变的过程。除了从古到今,本书还喜欢从今到古,撕开历史一个小切口,缓缓推演,解释现在之所以、为什么是现在。比如,从唐宋壁画里的女子穿衣多少、西北湖泊数量的增减,到气候环境对经济的影响,解释关中地位的变化,进而落脚当下,提出连接蒙古
4、、东北、华北、海洋和江南五大板块的北京必然代替长安,成为下一个千年的国家中心。人运A国运B都服从于时代的浪奔浪涌C在这样的读史角度下,是不是标准答案已经不再重要D重要的是同一段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启发。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观照B迷茫C憋屈D决择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历史不断在 ,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 的帝国中枢,在宋朝,却是 的边境军镇,而在明朝,又成为 的人间地狱。A更迭无可取代举足轻重哀鸿遍野B更新无可厚非举足轻重内忧外患C更迭无可取代举重若轻内忧外患D更新无可厚非举重若轻哀鸿遍野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
5、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人运A国运B都服从于时代的浪奔浪涌C在这样的读史角度下,是不是标准答案已经不再重要D重要的是同一段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启发。A、B,C。D?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历史记事簿,而是看清时代脉络、贯通时间演变的过程。A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看清时代脉络、贯通时间演变的过程。B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C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历史记事簿,而是看清时代脉络、贯通时间演变的过程。D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历史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5将“因此,
6、历史怎么读,就显得特别重要。”还原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ABCD【答案】1D 2A 3D 4B 5A【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D.决择抉择;故选D。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一空,更迭:交替更换。更新:去掉旧的,新的产生。句中形容历史,用“更迭”恰当;二空,无可取代: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多指人或事物毫无优点,惹人生厌。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句中形容长安城在汉唐时期的地位,用“无可取代”恰当;三空,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
7、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句中形容长安城在宋朝边境军镇的地位,用“举足轻重”恰当;四空,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句中形容明朝时期的长安城是人间地狱,用“哀鸿遍野”恰当;故选A。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D.“在这样的读史角度下,是不是标准答案已经不再重要”为陈述句,且与后文“重要的是同一段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启发”构成完整一句话,因此句末问号改为逗号。故选D。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原句首先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历史”,后一句主要是语序不当,先是“贯通时间”,再是“看清脉络”。“贯通时间演变”,这里搭配也不恰当。因此改句为:
8、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故选B。5本题考查衔接排序。由“因此”可知,这里是对前文的总结,上文提到读历史有困境,进而引出“历史怎么读,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是提示后文从“怎么读历史”展开的,就是“让古代观照现代,让古人启发今人”,因此放在处最合适。故选A。6名篇名句默写。(8分)(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十二章中,阐明学思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 。”(6)想象是古人吟诗作
9、赋常用手法,如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想象大海吞吐日月的雄浑景象以抒发雄心壮志,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 ”,诗人畅想未来与亲人秉烛夜谈今日雨以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答案】(1)便引诗情到碧霄 (2)海日生残夜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枯藤老树昏鸦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霄、渝、藤、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7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
10、读书日”,某学校七(1)班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2)下面一段话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解。(4分)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答案】(1)(示例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示例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示例)要有选择地阅读,吸取精
11、华,去其糟粕。比如,读水浒传时,我们既要欣赏英雄人物的豪侠之气,也要看到那些人身上存在的思想的非理性和行为的非人道。当武松举起戒刀,李逵挥动板斧时,他们视人命如草芥,小人物的生死在那些所谓的“大侠”眼中显得无足轻重,表现了他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漠视。所以我们在阅读任何一部名著时都要有辩证的思想和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本题考查名句积累。根据题干要求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即可。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本题考查读书方法理解与运用。根据语段“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
12、,啜其甜汁,吐其渣滓”可知,语段告诉我们阅读不同的书籍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既能深入掌握重要书籍的内容,又能高效获取一般性书籍的信息,提升阅读体验和效果。比如语段提到的吃橄榄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经典书籍或专业书籍,需要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吃甘蔗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一般性书籍或休闲读物,只需获取其中的精华和有趣的信息。据此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析即可。示例:阅读不同书籍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当我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时,就像吃橄榄一样,反复咀嚼,细细品味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每一幕情节的发展,以及书中的诗词歌赋,以此吸取其文学与人生的精华。而对于一些专业性强但当
13、前对我用处不大的书籍,比如某些深奥的哲学理论著作,我会像吃甘蔗一样,快速啜取其中的核心观点和思想甜汁,对于过于晦涩难懂或与我当前需求不直接相关的部分,则选择吐其渣滓,以此提高阅读效率。这种方法让我在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能有所侧重,更好地吸取每本书的精华。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5分)春 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gu)氏县。8下列选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暮春图景。B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
14、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C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D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9赏析“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3分)【答案】8B 9一“吹”一“逐”的运用,让人联想到春风好像理解了诗人的心情,特意吹来乡梦。在春风的熏染下,原本带有伤感惆怅情调的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而无沉重悲伤之感。【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莺语花底滑”突出的是美好的春天,“残花落尽见流莺”表现春天的衰败。故选B。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句意: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
15、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洛阳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变得有形可依,有物可感,生动形象。(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6、问题。(13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谨:约束。远:使远离。丰:使丰足。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
17、不能励精 故曰:“俭,德之共也。” 1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13【甲】【乙】两文都是对自己儿子的劝诫,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加以概括。(4分)【答案】10达到 振奋 所以 11B 12(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2)有德行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 13相同之处:两文都谈到
18、了节俭对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不同之处:甲文还谈了要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乙文谈了“奢侈”带来的坏处。【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3)句意: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君子减少欲望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在这句话中,“君子”是主语,“寡欲”是主语发出的行为或状态,因此“君子寡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表示“君子欲望少”的意思。这构成了第一个断句点。“则”是一个常用的连接词,用
19、于表示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常常表示结果或推论。“不役于物”是一个动宾结构,其中“不役”是动词短语,表示“不被奴役”或“不受控制”;“于物”是介词短语作宾语,指出不被奴役的对象是“物”。这个动宾结构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意思,即“君子不会因为欲望多而被物质所奴役”,因此它是一个独立的分句。“可以直道而行”是一个表示目的或结果的句子,它承接前面的分句,进一步阐述了“不役于物”所带来的好处或结果,即“可以坦荡正直地做事”。这个句子同样是一个完整的分句,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意思。正确划分为: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1)重点词语:静:屏除杂念和
20、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2)重点词语: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节俭。寡:少。欲:欲望。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阐述了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则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内容的阐述。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
21、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故曰:侈,恶之大也”则是作者得出的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危害进行论述。据此可知,两文都谈到了节俭对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甲文还谈了要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乙文谈了“奢侈”带来的坏处。【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
22、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屋子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中培养出来的,节俭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减少欲望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减少欲望就能约束自身,节约费用,使罪过远离,使家庭丰裕。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乱道招祸;小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便自身丧命。这样他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三)阅读下面
23、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分)【材料一】2024年3月16日上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中国科协会堂发布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并启动全国大型睡眠科普活动,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也同步发布。白皮书的调查研究自2024年2月启动,数据是基于对某健康App中一万名以上用户的睡眠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用户群体包括学生、上班族、退休职工等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其中“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主要的睡眠困扰有:夜醒/早醒、入睡困难、夜间如厕等。【材料二】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成都发布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四
24、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治医师于跃。下面是采访记录的部分内容:问: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疯狂补觉,是否科学?答: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我觉得问题不是特别大。但如果长期这样,很难通过补觉恢复。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身体白天会产生很多负面指标,这些负面影响很难通过一次日间睡眠恢复。问:一天睡多久合适?答:就睡眠时间来看,不同的生理年龄状态的睡眠时间有所不同,比如少年儿童可能需要810个小时,青壮年大概是68个小时,老年人可能只有56个小时。睡眠时长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睡眠质量如何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于第二天起来人们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只睡了五六个小时,但白天依然能够完成正常的学业和正常的生活,那就说明睡眠的时间
25、够了。问:如何提高睡眠质量?答: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固定的睡眠生物钟,最好在晚上11 点之前入睡,早晨7点左右起床,每天保持79个小时的睡眠;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影响睡眠质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放松。(摘自澎湃新闻,有删改)【材料三】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黄翔指出:睡得不好不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病理状态,而且影响个人心理健康。长期睡眠障碍可能会引起90余种身心疾病的风险,比如体重增加、头痛、焦虑、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睡眠不足对青少年来说,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睡眠时高峰分泌的生长激素超过白天分泌的57倍。如
26、果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生长激素分泌达不到高峰,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还会影响记忆和学习成绩。睡觉是学习的一部分,白天学习的信息都靠睡眠时海马体整理成大脑的长期记忆,如果睡眠不足,势必影响大脑海马体的工作,造成记忆力下降,白天学习的内容来不及整理就会被大脑删除。(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4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居民睡眠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平均入睡时间较迟、睡眠时长偏短、睡眠质量欠佳等。B如果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通过补觉的方式可以迅速恢复体能。C少年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应不低于8小时,否则就会影响身高。D“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都是因为睡
27、前玩手机等电子设备,造成入睡困难。15你从材料一的图1、图2分别读出了哪些信息?(4分)16进入初中以来,小文每天熬夜学习,睡前习惯性刷手机,导致白天精神不佳,成绩下降。请你结合材料给小文提两点建议。(2分)【答案】14A 15只有极少数人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及以上;大部分人睡前都有玩手机的习惯。 16(示例)小文,建议你睡前不要看手机,因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影响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熬夜,因为睡眠不足会造成记忆力下降,进而影响成绩。【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B.结合【材料二】段“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身体白天会产生很多负面指标,这些负面影响很难通过一次日间睡眠
28、恢复”可知,选项表述有误;C.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如果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生长激素分泌达不到高峰,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可知,“少年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应不低于8小时,否则就会影响身高”表述过于绝对;D.结合【材料一】“其中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主要的睡眠困扰有:夜醒/早醒、入睡困难、夜间如厕等”可知,“都是因为睡前玩手机等电子设备,造成入睡困难”表述不准确;故选A。15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图1数据,睡觉时间6小时以下占14%,67小时占46%,78小时占33%,8小时以上占7%。据此可得:只有极少数人睡眠时间
29、达到8小时及以上;观察图2数据,睡前玩手机占59%,看书占13%,与别人聊天占10%,打游戏占6%,倒头就睡占9%,其他占3%。据此可得:大部分人睡前都有玩手机的习惯。16 本题考查拟写建议。结合【材料二】第段“建立固定的睡眠生物钟,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早晨7点左右起床,每天保持79个小时的睡眠;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影响睡眠质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放松”等内容进行拟写意见。示例:小文,睡前最好不要看手机,因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影响睡眠质量。你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让身心放松才能尽快入睡。充
30、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白天能有效学习。(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3分)温暖的“括号”张金刚穿过客厅,推开卧室,见留守在家的年迈父母正在午睡。两人和衣面对面躺着,父亲左侧卧,母亲右侧卧,弓背屈膝,略呈弧形,好似一个“括号”。这是我站在门口看二老,恍惚间的一个闪念。我又端详了一会儿。父亲在左,母亲在右,真像“括号”。一时,我心生悲戚。印象中,父亲没这么小,母亲也没这么弯,从哪天起,他们成了现在的模样?可面对这个已然不太圆润的“括号”,我又满心幸福。人过中年,仍有二老守着老家,守着儿时的村庄;我用略显沧桑的嗓音喊一声“爹娘”,还可得到真切的回应,便感觉我依然能在“括号”中间幸福地生活。母亲常
31、说,小时候的我只要一上炕,就爱躺在他俩中间。小脑袋瓜儿一扭看见爹,再一扭看见娘,相视一笑,笑得那么开心、畅快。平躺着,父亲会把房顶糊的报纸上的图片,一张一张讲给我听,还念念那些大标题;母亲不识字,趁我们爷儿俩兴致正浓,悄悄下地,给我蒸俩鸡蛋。香油味儿惹得我听不进去了,翻身趴下,端过炕沿上的小碗,一勺儿黄澄澄、颤悠悠、香喷喷的鸡蛋羹,送到父亲嘴边,父亲说“不吃”;送到已躺好的母亲嘴边,母亲说“不爱吃”。他俩一左一右围着我,看我将小碗刮得干干净净。慢慢地,我的眼皮开始打架,兴致渐无。在父母一左一右的轻抚轻拍中,我一点点安静下来,朦朦胧胧中只听见父亲说:“孩子跑一天,累了!”母亲说:“别说话,让他睡
32、吧!”然后就啥也听不见了。我在家是老小,想必俩哥哥也是在这“括号”里长大的。每当过年,俩哥哥从城里打工回来,全家终于聚齐。我们仨钻进被筒,并排躺在炕中间,炕头是母亲,炕尾是父亲。父母问过几番话后就不再问了,任由我们兄弟谈天说地。从记忆中醒来,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多想躺回“括号”里,让自己回到童年,让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号”已围不住我,也难以再围住一家人;但我也知道,我、我们兄弟、我们的小家,都“装”在“括号”里,填得满满的。似有心灵感应,我安静地在门边想着心事,母亲忽然睁开眼,问道:“怎么大中午回来了?”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
33、,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我忙上前搀扶,她冲我一笑,露出一颗牙也没有的牙床。我心头一酸,忙望向父亲,他也醒了,问了同样的问题,随后跟了出来。我们仨坐在台阶上,父亲在左,母亲在右,我在中间。阳光笼罩,暖意与被“括号”围住般相同。我说:“中午没睡着,就想回家。”父亲似是看出我有心事,说:“想回就回来。记住,不可能事事都顺心,挺挺就过去了。”他不问,我也不说,只是左看一眼父亲,右看一眼母亲,再看向远山,心便踏实明丽了几分。母亲耳背,话也少,只笑着看我们爷俩说话。我凑到母亲耳边,说了两遍:“我想吃鸡蛋羹!”母亲又笑:“想吃自己蒸,走的时候,把攒的鸡蛋都带上。”我吃完鸡蛋羹,准备回城,刚走出院子,
34、一回头,看到父母早站起身,弯腰背驼,在檐下组成一个“括号”,默默望着我。我挥一下手,他俩也挥一下手,父亲挥左臂,母亲挥右臂,又默契地组成一个“括号”。我猛地一阵心痛,生怕哪天这“括号”少了左边或右边,直至在老家消失。我不敢想,也不敢再看,径直出了村子(有删改)17阅读文章内容,概括补充故事情节。(4分)回家看到父母的睡姿像个“括号” 在“括号”里吃鸡蛋羹、睡觉 “我”多想躺回“括号”里 “我”坐在台阶上的“括号”里和父母聊天 18新考向 小语和小文在研读这篇文章后,围绕第段中的文字展开了讨论。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小语:第段中先说“我心生悲戚”,又说“我又满心幸福”,这样前后出现
35、了矛盾,应该把前面的“心生悲戚”改为“略感幸福”。小文:我觉得先说“我心生悲戚”,又说“我又满心幸福”,这样提法不矛盾,因为“心生悲戚”和“满心幸福”的原因不同。19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母亲忽然睁开眼,问道:“怎么大中午回来了?”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20谈谈文章以温暖的“括号”为标题的作用。(3分)【答案】17小时候爱躺在“括号”里 哥仨在“括号”里长大 “我们”一家一直都“装”在“括号”里 送“我”时父母默契地组成一个“括号” 18我赞成小文的说法。因“我”回到老家,看到父母
36、苍老的样子,故“心生悲戚”;人到中年,父母仍健在,“我”回到老家还能得到父母的回应,所以“满心幸福”。 19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看见“我”回来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了母亲的喜悦之情。 20标题中“括号”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括号”展开故事情节;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标题新颖,同时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第一空:联系第段“母亲常说,小时候的我只要一上炕,就爱躺在他俩中间。小脑袋瓜儿一扭看见爹,再一扭看见娘,相视一笑,笑得那么开心、畅快”可概括为:小时候爱躺在“括号”里。第二空:
37、联系第段“我在家是老小,想必俩哥哥也是在这括号里长大的。每当过年,俩哥哥从城里打工回来,全家终于聚齐。我们仨钻进被筒,并排躺在炕中间,炕头是母亲,炕尾是父亲”可概括为:哥仨在“括号”里长大。第三空:联系第段“从记忆中醒来,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多想躺回括号里,让自己回到童年,让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号已围不住我,也难以再围住一家人;但我也知道,我、我们兄弟、我们的小家,都装在括号里,填得满满的”可概括为:“括号”围不住自己和一家人了“我们”一家一直都“装”在“括号”里。第四空:联系第段“我吃完鸡蛋羹,准备回城,刚走出院子,一回头,看到父母早站起身,弯腰背驼,在檐下组成一个括号,
38、默默望着我。我挥一下手,他俩也挥一下手,父亲挥左臂,母亲挥右臂,又默契地组成一个括号”可概括为:送“我”时父母默契地组成一个“括号”。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第段“一时,我心生悲戚。印象中,父亲没这么小,母亲也没这么弯,从哪天起,他们成了现在的模样?可面对这个已然不太圆润的括号,我又满心幸福”可知,“心生悲戚”是因为“我”看到印象中原本高大挺拔的父亲变得瘦小,原本身姿还算直挺的母亲变得弯曲,父母的苍老模样让“我”心生伤感。而“满心幸福”是源于人过中年,自己喊一声“爹娘”还能得到真切回应,还有父母守着老家,让自己感觉仍能在父母的守护下幸福生活,所以两种情感的产生原因不同,并不矛盾。故小文的观点
39、正确。1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联系“母亲忽然睁开眼,问道:怎么大中午回来了?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可知,“笑意盈盈”生动地描绘出母亲看到“我”回来时脸上洋溢着的喜悦神情,直接展现了母亲内心的欢喜,属于神态描写;“怎么大中午回来了?”这句简单的问话,通过语言传达出母亲对“我”突然回来的好奇与关心,很日常却饱含情感,属于语音描写;“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这一系列连续的动作,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母亲起身迎接“我”的过程,属于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行动的迟缓与不便,更衬托出母亲即便
40、如此也要迎接“我”的那份深情,全方位地表现了母亲见到“我”回来时的喜悦之情。20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文章从看到父母午睡时像“括号”的睡姿开始,回忆小时候在“括号”里的生活、哥仨在“括号”里长大,到感慨一家人都“装”在“括号”里,再到最后父母送“我”时又组成“括号”,“括号”贯穿了全文的各个情节,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联系第段“两人和衣面对面躺着,父亲左侧卧,母亲右侧卧,弓背屈膝,略呈弧形,好似一个括号”与第段“从记忆中醒来,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多想躺回括号里,让自己回到童年,让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号已围不住我,也难以再围住一家人;但我也知道,我、我们兄弟、我们的小家,都装在括号
41、里,填得满满的”可知,“括号”形象地概括了父母与子女之间那种相互依偎、守护的生活场景,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象征式概括,同时也是作者看到父母睡姿像“括号”后诸多情感如悲戚、幸福等的触发点。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喻成“括号”,新颖独特,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去探究“括号”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五)名著阅读。(7分)21.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面的任务。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君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
42、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老君领旨去讫。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1)请结合自己对西游记的阅读,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捉住的过
43、程。(3分)(2)有学者认为,孙悟空身上既有“猴性”,又有“神性”。请结合给出的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案】(1)玉帝派李天王带天兵天将捉拿他,没有成功;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二郎神)助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使暗器击中齐天大圣,齐天大圣被捉。 (2)“猴性”:孙悟空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仙丹。“神性”:不怕刀砍斧剁,不怕雷打火烧。【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概括。齐天大圣孙悟空因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盗吃仙丹而触怒天庭,天庭派托塔李天王和四大天王率部围剿花果山。在战斗中,孙悟空施展法术,打败众天神,得胜回洞。随后,玉帝又派二郎神与孙悟空激战,双方斗智斗勇,不分胜负。最后,
44、太上老君暗中相助,用金刚琢偷袭孙悟空,将他打晕在地,最终众天兵将其捉住。据此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展现了“猴性”与“神性”的双重特点。首先,从“猴性”这一层面来看,孙悟空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猴子的特性。他机智、灵巧,善于模仿和学习,这与猴子的聪明伶俐相吻合。同时,他也保留了猴子的顽皮和淘气,经常捉弄他人,展现出猴子的天性。这些特点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有趣,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从“神性”这一层面来看,孙悟空具备了许多神祇的特质。他拥有超凡的能力,如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这些神奇的本领使他能够战胜各种妖魔鬼怪,保护唐僧顺利取经。此外,孙悟空还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
45、和责任心,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而不惜付出一切。这些特点使得孙悟空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神祇形象。结合材料来看,由“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可知,体现了孙悟空的“猴性”;由“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可知,体现了孙悟空的“神性”。第三部分 写作(50分)22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各地全面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作出调整要求:应当允许居民春节期间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过一个有年味的春节。对此,你怎么看?你有过观赏或者燃放烟花爆竹的有趣经历吗?请把你的经历写下来,并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当然,燃放烟花爆竹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危害,你也可以选择用倡议书的形式呼吁人们在燃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温馨提示:(1)书写端正,语句通顺,若是倡议书,请注意格式正确。(2)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答案】例文:“共筑年味与环保的和谐春节” 倡议书尊敬的社区居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全面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作出了人性化的调整,允许我们在春节期间,在指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享受燃放烟花爆竹的乐趣,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这一决策体现了对民众节日需求的关怀。然而,在享受这份传统习俗带来的欢乐时,我们更应时刻铭记安全与环保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