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含答题方法)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含答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含答题方法)(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答题方法一、单选题答题要求1. 审读设问,关注设问角度,圈画限定条件【限定知识;限定材料;限定对错;限定维度:是什么(含义、内容、内涵、特征、表现、类别、现状等)、为什么(原因、影响、作用、意义、重要性)、怎么做(措施、要求、方法、行动、建议)】;2. 审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确定考查的考点以及相应维度【是什么(含义、内容、内涵、特征、表现、类别、现状等)、为什么(原因、影响、作用、意义、重要性)、怎么做(措施、要求、方法、行动、建议)】;如果考查的是关系,要明确材料和选项的主旨分别是什么。如果具体到相互影响,一定要明确材料和选项分别说明的是 AB
2、,还是 BA。附:3. 研读选项,运用排错(选项本身错误)、排异(不符合设问限定条件的要求)、匹配(是否符合材料主旨)的方法选择最恰当的答案。4. 提醒,务必圈点勾画,习惯决定结果,习惯改变命运!二、非选择题水平三的评分要求:1. 设问完成方面:(1) 针对性:怎么问怎么答,要针对设问,精准回答问题;(2) 完整性:设问中有几个要求,答案中就要有几个部分。2. 学科素养方面:(1) 准确使用所学知识(切合材料的教材知识,生活经验,材料中的内容);(2)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判断行为对错,是否符合道德,是否违法);(3) 运用相应的学科思维(概括材料的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多角度全面分析能力等)。
3、3. 书面表达方面:(1)有条理简洁清晰(分点分段标序号);(2)语句通顺。三、非选择题的具体题型答题方法和步骤(一)观点辨析题1.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对的/错的)2. 观点中“”是对的。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教材知识;生活经验;材料中的内容)。3. 观点中“”是错的。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教材知识;生活经验;材料中的内容)。4. 总结(可能需要写)。(二)劝说题1. 针对问题(错误、困难、困境、困惑)逐一劝说。2. 劝说的理由来自所学知识(教材知识;生活经验;材料中的内容)。3. 表达方式:针对问题/困惑+我会对.说+知识(教材知识;生活经验;材料中的内容)(三)图表漫画题1. 表面现象:标题+
4、数字(统计结果、变化、发展趋势);【辩证分析】2. 本质问题:正面现象的产生原因;负面现象的应对措施。(四)建议类1.找全问题,逐一针对问题提出建议;2.建议要具体切实可行,恰当运用所学知识;3.关注建议主体和角度。(五)原因类的表述方式:.的原因是+所学知识/材料+所学知识,所以要(六)影响、作用、意义类的表述方式:有利于/不利于第 2 页 共 21 页基础必背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
5、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3.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1. 网络是把双刃剑。(1) 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2) 消极影响:网络上会出现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2. 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2) 要学会传播
6、网络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 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 社会秩序的意义: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4. 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5.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6. 公民
7、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7. 自觉遵守规则要:自律和他律;敬畏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1.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2.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3.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4.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5.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6.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7. 诚信的意义对个人而言,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对企业而言,诚
8、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1.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人们行为的底线。3. 按违反法律类别分类:民事、行政、刑事违法;按社会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违法、犯罪4. 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5.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6.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与一般违法的区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7. 刑罚(刑事处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8. 诉讼(打
9、官司)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9.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0. 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权,法律服务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11. 寻求国家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去控告、检举。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1.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做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自己负责。2.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3.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的回报包括: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
10、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4. 我们要不言代价与回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1. 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2.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3.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1.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2.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
11、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至上。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4.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会发生矛盾。5.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12、作斗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1.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2.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3. 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4.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1. 我们为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同时也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3. 国家取得的每一项
13、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4. 无论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第 6 页 共 21 页说明:详解部分的黑体加粗为非选择题常用观点。详解部分的下划线为单选题常考知识。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考点 1:个人离不开社会 【第一课 第一框 第二框】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 在社会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
14、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考点 2:养成亲社会行为【第一课 第二框】1.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2. 养成亲社会行为,因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
15、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 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关注、了解、服务社会。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要主动关心、积极融入和奉献社会,成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考点 3:合理利用网络1.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a.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
16、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推动社会进步:a.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c.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消极影响:网络上会出现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 2.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学会“信息节食”,
17、不沉迷于网络;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明确网络无限,自由有界,自觉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践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传播网络正能量: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考点 4:维护秩序,遵守规则1. 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2. 社会规则的产生和内容: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18、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3. 维护社会秩序,因为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遵守秩序可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4. 维护秩序靠规则,因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规则明确如何处罚破坏秩序的人,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手段,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
19、性手段。5.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6.自觉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将规则视为行动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
20、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积极参与新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 5:尊重他人【第四课 第一框】1.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 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敬人者,人恒
21、敬之”说明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 尊重他人,需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人格。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2、,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我们要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考点 6:以礼待人【第四课 第二框】1.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 学会以礼待人,因为:对个人而言: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期末 复习 考点 背诵 提纲 答题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