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讲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讲义(2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讲义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60万年距今约100万年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陕西蓝田湖北郧阳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会用火,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采集、打猎、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且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采集、打猎、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有埋葬死者的行为化石证据两颗门齿化石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3个头骨化石牙齿化石;头盖骨化石;个体直立人化石;动
2、物化石;烧石;烧骨骨骼化石;骨针等(遗址)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已知世界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和定居生活:1. 时间:距今约10000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2. 南方(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 北方(黄河中下游)以种植粟、黍为主;3. 人类定居的五要素:原始农业的发展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饲养家畜 建造房
3、屋4. 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代表)和半坡人(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代表)的区别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代表)半坡人(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代表)房屋结构干栏式建筑(防潮通风,抵御野兽侵袭,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半地穴式房屋(防寒保暖,冬暖夏凉)种植稻粟、黍养殖猪、狗猪、狗手工业木结构水井;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技术,有最早的象牙雕刻器乐器(陶埙); 彩陶; 纺织制衣(纺轮)都过着定居生活,都会种植和养殖,都会建造房子,都会制作陶器,都会磨制石器。5. 距今约四千多年,贫富分化,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
4、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西周王朝的分封制三、巩固西周统治的三大制度1. 分封制度 2. 礼乐制度 3. 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一、 王室衰微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开启了春秋时期的历史。2. 王室衰微的表现:. 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 “礼崩乐坏”;. 周王室少地,经济、军事实力明显削弱。3. 王室衰微的影响: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二、 诸侯争霸1. 诸侯争霸的原因: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
5、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2. 诸侯争霸的过程:1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2春秋末期,吴、越北上称霸。3. 诸侯争霸的影响:积极方面: 诸侯国数量减少,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 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消极方面: 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春秋无义战!”)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的表现1.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2.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等都有所发展。3. 商业:产品的增加, 使
6、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二) 、经济发展的影响:1.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入到铁器时代.2.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3.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奴隶制社会的逐步瓦解。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战国七雄1.重要事件:(1)“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
7、魏三家大夫所瓜分;(2)田氏代齐: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3.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4.战争的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为兼并5.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6.兼并战争的影响:积极: 促进政治改革;促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消极: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二、商鞅变法1. 变法的根本原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 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各国变法:魏国李悝变法
8、: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楚国吴起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4.商鞅变法的概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5.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6.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改变,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7.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1)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秦国国情;(2) 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3) 商鞅取信于民,公正无私,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9、8.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1)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创新精神;(2)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三、都江堰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都江堰修建的特点:善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自流灌溉,各功能相互依存。第7课 百家争鸣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天文、历法和医学天文原始社会末期为从事农业生产,观察和记录、总结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
10、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历法夏朝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出现干支纪日战国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医学神农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扁鹃(战国)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发明了切脉诊法,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战国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二、甲骨文(1) 甲骨文名称由来: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
11、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2) 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 清朝人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3)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影响深远;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青铜器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夏朝有所发展,兴盛于商周时期。2. 制作过程(泥范铸造法)3.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各种器具。4.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A.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逐渐丰富; B.主要用于
12、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C. 青铜器分布地区广泛。5. 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世界上最重的)、利簋、三星堆面具、何尊、曾侯乙编钟等。6. 青铜器的文字: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铭文。- 青铜器不仅可以作为礼器,而且,它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我们探寻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四、诗经和“楚辞”(一)诗经(1) 概念: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2) 内容: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
13、“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3) 意义: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二)“楚辞”(1) 由来: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2) 代表: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三) 意义: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 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 广大人民期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统一是大势所趋; 商鞅变
14、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军事上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2. 秦灭六国的时间和先后顺序: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3. 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4. 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架构: 2. 地方推行郡县制的作用及影响:地方推行郡县制,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
15、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四、 秦朝的疆域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五、 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秦朝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
16、华民族分割开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10课 秦统一中国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一) 、楚汉之争概况时间:前206前202年 对战双方:项羽vs刘邦 战争性质:争夺帝位著名战役:垓下之战 结 果:刘邦胜利(二)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后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三) 、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项羽势力虽强大,但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不善用人才;刘邦注重收揽民心,重视人才,善于用人。二、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1. 西汉之初的社会景象: 西汉初年国家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社会动荡。2. 汉初为什么会出
17、现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秦的暴政;秦末长期的战乱。3.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4. 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5.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和作用: 三、 “文景之治”1.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的经济发展表现:手工业: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妙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使用。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贾;都城:长
18、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热闹繁华;对外贸易: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3.“文景之治”的影响: 历史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 课后思考题1. 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2)农业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2.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其开创的“文景之治”局面给我们的启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原因措施作用/成效政治上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横行,威胁中央颁布“推恩令”、酎金夺爵除国、
19、建立刺史制度,使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豪强私铸钱币、盐铁私营,威胁统治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和酒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上百家纷争,思想不一,威胁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影响深远军事上匈奴侵扰,威胁统一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讲义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历史 期末 复习 温习 知识点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