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抒怀诗 练习题(含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抒怀诗 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抒怀诗 练习题(含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抒怀诗 练习题一、抒怀诗含义/背景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二、抒怀诗意象大多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蝉,、草木(反衬)三、抒怀诗艺术技巧描写角度:1、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2、侧面描写(其他相关人事物衬托所写主体)描写对象:景物,环境,人物,场景,细节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吊古伤今,借古讽/伤今.)表现手法:
2、虚实【虚写(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情感寄托于具体可感的物等,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扬抑(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正侧, 以小见大对比(强调突出)衬托【正衬,反衬(以乐衬哀,以动衬静,或相对事物的衬托)】,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环境的静,内心的孤独或闲适),化静为动(动态美,画面感,生机活力)】象征,点面结合,比兴,白描,引用,化用,类比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强调突出),比拟,拟人,夸张,借代,互文,设问,反问,反复,双关,顶真, 对偶,反语(褒词贬用),用典,引用写景角度:通感,五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静,远近,俯仰,白描,虚
3、实,时间,空间,光影等四、抒怀诗情感(同时注意结合其他诗歌体裁进行作答)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豁达的心态;不服老的豪情壮志;老当益壮; 超凡脱俗,卓然不群,遗世独立,谦逊,高雅的情趣,情操高尚,志趣高洁。 清高,坚强,不屈不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斗志,隨遇而安,安贫乐道 宏伟的抱负,远大的志向,豪情壮志。 怅然若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天悯人 春去匆匆,青春易逝的感慨,时光易逝的惋惜和珍惜,世态炎凉.诗歌鉴赏之抒怀诗客中初夏 司马光(宋代)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释】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
4、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在洛阳时写的。客中:旅居他乡1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中初夏的景色。_2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说说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要表达怎样的情志。_次韵梨花 黄庭坚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笼月:被月光笼罩。东栏: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庭院门口的栏杆。清明:清澈明朗。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韵梨花中,诗人化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说美丽
5、动人的“人面桃花”也比不上天然如玉的梨花,用正衬的手法表现梨花天然、纯洁之美。B次韵梨花中的“总向风尘尘莫染”是就梨花雅洁的进一步描述,说梨花虽然向风尘,即置身于风尘之中,但却能保持其贞洁品格,始终一尘不染。C东栏梨花中的第一、二两句,用“柳絮飞”呼应“柳深青”,用“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简洁地写出了夏末秋初的景物特点。D东栏梨花中的“一株雪”赋予梨花以神韵,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4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_早 梅 (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
6、生销落,何用慰远客。【注】本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落后的永州而作。杳杳:幽远。5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6尾联“寒英生销落,何用慰远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_题梅屏二绝 (其一) 明刘基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杪:树枝的细梢。迥:远。7.两首诗都写梅花,哪首诗的情感与陆游卜算子咏梅更接近?请结合内容分析_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注
7、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8请赏析加点的“万”“千”的表达效果。_9结合全词,分析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_冷香菊陈荣卿晚秋风紧晓霜寒,香阵飘飘透竹帘。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10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二句的内容。_11这首诗与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有“菊”这个意象,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情,请具体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链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不遇咏 王维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今人作人多自私
8、,我心不悦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注释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13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_枕上述梦 南宋陆游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9、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裤。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篑死堪羞。【注】襟(gu):直袖单衣。侯:封侯。床篑(z):床席。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一个江湖人送别老渔舟的场景,以及诗人在梦中游历边塞的情景。B诗中的颔联表达了作者希望收复北方失地,国家统一的赤热爱国情。C诗歌颈联中的“开”则有云开日出之意,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象。D诗中“渔舟”这一意象有飘逸之意,本诗表达作者对自由恬淡生活的向往。15有人评论此诗情感基调是“悲愤与痛恨同生”,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夜雨枕上 (宋)朱弁淅淅风声止,凄凄雨气凉。愁工
10、萦客思,梦故绕江乡。书疏亲朋少,干戈岁月长。平城弭节地,可复见秋霜。【注】愁工:秋思。善其事曰工。弭节:停车。1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肃杀的凄风苦雨的景象,给人以凄凉之感。B颈联写因战争长久,诗人与家人书信往来愈少,因而有归隐田园的想法。C尾联以景结情,虚写想象之景,表现边塞地区的严寒。D诗歌描写了诗人在羁留之地“听”夜雨时的所思所想。17结合文意,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北陂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1、注释】此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陂(bi):池塘。南陌:指道路边上。18请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甲】诗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写出自己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B【乙】诗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次句“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C作为登高抒怀之作,【甲】诗中诗人触景生情,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多层含义。D【乙】诗虽句句写临水杏花,但是全诗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19两首
12、诗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请你分别概括。_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20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它不俗不媚的品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C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侵略者。2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
13、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注】李贺:公元808年遭谗落第回到家乡,此诗写于落第回乡之时。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桑树的一种,木可制弓。麻衣:旧时举子所穿的麻织的衣服。黑肥:衣上的污垢。2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语双关,既写诗人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又指诗人的远大理想抱负。B“带酒日晚歌田中”写了作者在田野中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与题目相照应。C“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心不穷”,写出了诗人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嗔”,写出了诗人的懊恼、愤怒。D此诗前四句紧扣
14、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脉络清晰,基调昂扬,意境深远。23诗歌的最后两句阐发了怎样的道理?_忆少年别历下 宋晁补之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注释】这首词是词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独自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历下:今山东历城县。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罨(yn)画:色彩杂染的图画。刘郎:刘禹锡。刘禹锡诗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以白描方式突出飘泊者的凄凉和落寞。B“罨画”句写风光如画,使人留恋,令人难舍,赞历
15、下林泉景胜。C“算重来”是作者设想重新游一遍旧地,也觉物是人非,心中不胜感慨。D下片“刘郎”句引用典故,表现了作者喜爱玄都观里千树桃花的景象。2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的妙处。_ 寒菊 宋郑思肖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C第三、
16、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注: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抒怀诗 练习题含答案 2025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古诗词 鉴赏 抒怀 练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