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A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B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C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出现 D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3.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 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4明代甘薯引进后,首先在闽粤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到18世纪前期
3、,长江流域许多地区都已有甘薯栽培,出现了“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局面。甘薯的引进()A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B表明中国与美洲往来频繁C解决了百姓饥饿问题 D反映出江南经济地位重要5.礼记王制云:“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6.粽子、水饺、汤圆、八宝粥等食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由祖辈、父辈钻进厨房亲手烹制。如今,它们大多也都穿上了“外衣”有了法定技术标准并被摆上货架,让人们吃起来更简单、放心。这表
4、明()A现代食物安全隐患较大 B科技进步便利了民众生活C传统食品销路一向较好 D现代农业发展使食物丰富7.周颂臣工言:“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据杨宽先生考证,“钱”是有金属锋刃的耕具,形状类似于铲,是主要用于除草的工具。说文曰:“铚,获禾短镰也。”这说明了当时()A政府重视农业祭祀礼仪 B改进生产工具的必要性C出现耕织结合生产形式 D金属农具已应用于生产8.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A精耕细
5、作的生产方式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9.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地区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10.19世纪,欧洲时装界出现了两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是服装的面料和款式的多样化;其次,
6、则是时装样本及后来的时装杂志逐渐流行,社会时尚的代言人逐渐由宫廷贵妇转变为时装样本模特儿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这些趋势根源于()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家庭结构的变化C启蒙思想的传播 D女权运动的推进11.18世纪80年代,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是德国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德国公民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经费,推动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德国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政府和社会大力推广职业教育 B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C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 D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劳动者提出要求12.2022年北京冬奥
7、会使用了AI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防疫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13.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14.中世
8、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一个贸易网络已经显现轮廓,形成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场”。据此推知,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C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15.北宋徽宗年间,“童贯宣抚陕西,得便宜行事。时长安百物踊贵,钱币益轻,贯欲力平之”,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这一现象有助于说明北宋()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市民阶层初具规模C儒家伦理观受冲击 D工商业市镇的兴盛16.发展中国家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获得紧急贷款或其他信贷必须进行特
9、别的改革开放市场、消除投资管制、由世界市场来决定利息和利率、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取消补贴等。这一改革要求()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互联互通 B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C提高了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的风险 D推动了美国主导的贸易机构全球扩张17.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一内在矛盾说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削弱 B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C布雷顿森林体系
10、存在缺陷 D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裂痕18.地处洛阳盆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著名的青铜时代都城遗址。遗址的主要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时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这一兴盛了约300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二里头遗址为典型遗存的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城市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都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B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C古代城市都是以军事防御为目的 D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中国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
11、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 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 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20.西欧金融史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德、法、意、美等国相继制定和实行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货币的比价、兑换、支付、结算原则和黄金转移等方面有了统一的规定。”这些国家这样做()A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 B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要求C是消除国际贸易隔阂的需要 D旨在打破美元中心货币体系21.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管理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
12、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这一变化()A增强了国人兴办实业的信心 B受到了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C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22.20世纪90年代,美国部分地区开始引进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不仅能够指挥行人与车辆正常行驶,还能够预先告知红灯或绿灯所剩的时间,帮助人们判断何时起步、何时停车。这种交通信号灯()A消除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B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C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23.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环境立法,颁布了一连串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并不断修订完善。这一系列立法
13、活动反映出英国()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 B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C国家层面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D建立了环境治理体系24.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每条线路相隔一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采取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 B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交流C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 D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25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
14、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 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26.1969年,北京地铁建成,出行大大方便,手表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计时器;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人们乘坐高铁出行更方便,高铁进站只有15分钟,而对购票和乘车的时间观念要求高,于是,手机不仅代替了手表的计时功能,还作为购票的工具,因为手机购票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这表明()A现代工业发展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 B快捷交通开始把世界联系成为整体C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缩短了出行时间 D交通技术进步增
15、强了人们时间观念27.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 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28.黄帝内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 B坚持了道家无
16、为而治理论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29.洋务人士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感叹:“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一朝致富,断无湮废之虞,所以其医学能渐推渐精,蒸蒸日上也。”在此,薛福成旨在强调()A中医可借鉴西医培养模式 B中医治疗效果远远低于西医C中医传承方式远胜于西医 D中西医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30.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 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C工业革
17、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院的全面普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明代引入中国的新品种,当以玉米和番薯最为重要。玉米是美洲土人培养成功的粮食作物,初传地区大约在闽、粤,然后普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在16世纪由美洲进入南洋,数十年后进入中国,并普及于中国南北各地。主食之外,新引入的蔬果,如南瓜、西红柿、胡萝卜、辣椒等均使中国的食品资源更为丰富。油类作物中,明代已有芝麻、豆类,加上新引入的花生、菜籽均可榨油食用。明代插条、接枝诸项无性生殖的栽种方法,当与种植番薯的经验有关。明代中国将过去不用于农业的边缘土地,也以种种方式
18、垦拓为耕地。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1575年,马铃薯传到爱尔兰之后,在短短50年内,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食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面积播种马铃薯,是因为爱尔兰的气候潮湿阴冷,土质肥沃疏松。16世纪的爱尔兰在农业上十分落后,基本上都靠外部援助,由于和英格兰战事不断,饥荒时有发生,人口不断下降。因此,爱尔兰人将马铃薯比喻成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即使是在饥荒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平民们都不曾想过要种植其他农作物。1846年病害袭来,整个爱尔兰的马铃薯绝产,当时马铃薯疫病风行整个欧洲,但只在爱尔兰造成如此大的破坏。1845年,爱尔兰有850万人,马铃薯危机
19、出现之后的几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持续的饥荒和疾病,200多万人离开了爱尔兰。摘编自高丹著灾难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食物新品种引入的特点。(6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最主要食物的背景。(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引入新物种的启示。(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7世纪以前的曼彻斯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到了182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产量占了整个英国的四分之一。到了1840年,曼彻斯特竟然汇集了英国85%的棉纺织工厂和工人。1790年的曼彻斯特只有5万居民,1801年发展
20、至7.5万人,1891年达到了35.1万人。曼彻斯特成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源地和英国著名的大城市。材料二由于厕所的缺乏,人们便都在地上便溺在曼彻斯特的议会街,平均380人用一个厕所,30栋楼房才设置一个厕所。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英国曼彻斯特为例,简述工业化是如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问题。(4分)33.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
21、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材料二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各国需做好全面的准
22、备,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歧视。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摘编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担责任,全球声援(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活动的背景和主要举措。(6分)(2)提炼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提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合理化建议。(8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AABADBDADA11121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统编 2019 上学 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期末 综合测试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