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简约通史 考点提纲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简约通史 考点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简约通史 考点提纲(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简约通史 考点提纲远古时期夏朝: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都城市多次变迁,大约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河南堰师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能证明夏朝存在的实物证据。重要人物:大禹(王权形成)、启(夺位与让位的传说)、桀。 商朝:公约前1600建立,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没有迁都。 重要人物:成汤(传说的仁德之君)、商纣王(后世被称为暴君)。宗法分封制的雏形初现商王控制的地方是内服,其他为外服商朝时期重“巫术”“鬼神”甲骨文是文字成熟的标志夏商时期仍是聚族而居的状态,各地的文明丰富度多彩,国家权力不集中西周:公元前10
2、46年建立,都城镐京,位于今天陕西西安西部。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各地文化交流频繁,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周天子与诸侯贵族集体统治,等级森严,天子是最高权威,天下共主西周时期的文化教育被贵族垄断,重视人伦秩序 成为后世儒生心目中的标杆东周: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商周时期形成的统治模式。经济形态都开始向后世封建社会过渡诸侯名义上仍尊奉周天子为最高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战国时期:从三家分晋开始,新兴地主阶级全面兴起,取代奴隶主贵族,传统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进一步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文化教育繁荣,各
3、种思想积极入世,百家争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县制,中央集权萌芽;秦朝: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汉朝初年,外戚受到重视,逐渐威胁皇权地方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诸侯国势力强大。独立性很强,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军事权,可以铸造货币,边境强大的匈奴严重威胁汉王朝统治。治国理念崇尚“无为而治”,修养生息。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壮大中央力量,具备了北击匈奴的物质条件。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重农抑商、盐铁酒官营、收回铸币权,强化经济控制,国家财富大增。重用近臣、宦官、强化皇权,启用名将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打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链接中亚地区商路,建
4、立起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联系。外儒内法”,积极有为西汉时期的文化,带有西汉时期的时代特点。气势恢宏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开创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局面,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连接六国长城,防御匈奴;开发四川、南越,强化边疆治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思想统一,崇尚法家思想,保留其他学派中符合社会需要的内容,如农家、兵家、儒学中教化与等级秩序。统一文字促进全国文化交流与认同、统一度量衡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都城长安。东汉:东汉(25年-220年),刘秀建立,都城洛阳。(洛阳是天下中心)中期以后,戚宦之争,政局黑暗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他们垄断仕途威胁皇权。
5、东汉庄园经济:大地主兼并土地,吸收流民,自给自足,采用规模化生产、租佃式分散经营两种方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西晋(266年 -316年 ),首都洛阳,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晋朝时期,门阀势力强大,垄断仕途,威胁皇权。291年-306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社会动荡,最终也导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南方经济逐渐开发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间接证明唐
6、朝取代隋朝的合法性)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族矛盾尖锐、衣冠南渡、南方逐渐得到开发、士大夫崇尚清谈、不关心国事,儒家受到道教佛教的挑战西晋是短暂的大一统,前秦短暂统一过黄河流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实行汉化政策,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隋朝:(581年618年),北周丞相杨坚夺位,建立隋朝。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 隋文帝开科举,吸收知识分子参政,开大运河,加强对南方经济控制,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三省六部制度形成唐朝:(618年-907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唐代国力强盛,征服突厥,在边疆实行羁縻政策,巩固多民族国家对外政策开放包容、中华文化
7、影响力巨大三省体制不断调整,强化皇帝对朝政的控制;科举虽有发展但是仍然规模比较小,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发达出现柜坊、飞钱租佃关系发展,均田制遭到破坏,两税法改革简化税制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拥兵割据,唐朝逐渐衰落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武力政治,大多数都通过政变建立,传统正统观念遭到严重破坏北方战乱频繁,中原与关中地区残破不堪北方人口再次南迁 南方经济再度发展北宋:(960年-1127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赵宋,都城开封北宋时期,先后与辽、金对峙,最终为金所灭,北宋一朝边境问题一直十分严重。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有效解决了五代以来的藩镇问题,但也导致积贫积弱。一些地方实
8、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北宋科举程序更加公正、录取人数增多,极大调动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促进阶层的流动程朱理学强化义理、注重责任,教化民众,深刻影响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忠孝观念)北宋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受理学影响的文人画发展较快。北宋商品经济发达,铜钱短缺,纸币流通(防伪、信用)、城市商业职能增强,城市布局中坊市混居,北宋政府商业政策更加务实北宋积贫积弱,财政问题严重、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租佃关系普遍南宋: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定都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公元1141年,
9、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士大夫(读书人)抱有收复北方失地的愿望强烈南宋时期强调人伦秩序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海外贸易发达、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是中国经济重心【注意具体表现】 北宋形势 南宋形势元朝:1271年-1368年 ,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元朝在边远地区,实行由土司制度,西藏有宣政院管理。河北山东山西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地方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
10、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以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枢密院)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既注意了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又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建立,定都应天府(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作为秘书机构,明宣宗时期 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称票拟,。但最终决定权仍在皇帝批红。明中期以后,皇帝怠政或年幼,皇帝多由司礼监代批红,引发朝廷内部党争。明朝废行省,后又
11、设巡抚,行政体制不断变化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农业结构、价值观、社会风俗等)白银流入,从民间到官方都成为货币,政府失去货币垄断权。民间手工业地位超越官营手工业明朝初年,朱元璋强制推广棉花种植,全国性棉花种植明朝时期,赋税货币化趋势更明显明朝时期,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儒学活跃,重新定义传统文化,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众治;经世致用关心国事反对空谈,清朝前期:清朝前期,农耕经济持续繁荣。皇权强化。民族融合、人口激增明清时期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清代”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政府
12、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明清之际,市镇经济发达、经济区域化分工明显,商帮出现市民阶层影响力扩大士林风气发生重大变化,弃儒经商现象增多,思想启蒙思潮开始解放人性,反映市井百姓生活的世俗文学发展奠定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晚晴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时期,新旧并存,中西碰撞,一方面近代化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政治、经济、思想仍然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时期一个趋势:近代化(政治上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着近代化无论政治经济方
13、面都十分的艰难!A注意: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B晚晴时期万能金句:1. 政治方面: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探索救国方案。2. 经济方面,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3. 文化方面,西方学说传播,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解放4. 社会生活,西化(城市化、生活习俗文明简约)晚清:1840-1862.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主权、领土被破坏。经济方面:大量出口初级农产品,沦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沦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对外:两次鸦片战争后,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仍存在,但是“开眼看世界”,对世界的认知
14、是不全面的,用古代羁縻规则用来处理对外关系。但是在现实面前逐渐受到冲击,1861年,随着与列强交流增多,设立总理衙门,外交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客观上承担了反经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使得清政府内部权力下移,依赖汉族官僚地主晚清:18621895,向西方学习器物,被动近代化洋务运动兴办现代学校,翻译外国著作,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军队。运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技术、教育、军事近代化,客观上促进对新思想和制度的认知),但是洋务运动仍然受到顽固派的阻挠这一段时间,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西方欧美国家。代表人物:李鸿章、张
15、之洞(请注意结合时代背景评价他们的不同形象)因为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西南、西北边疆危机加剧,近代中国的主权意识不断提高晚清:18951912,民族危机加剧,民族意识觉醒,政治变革剧烈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东亚格局,日本与沙俄、英法等国加紧争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彻底暴露、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因为实业救国的思想、政策放松、资本输出),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效仿日本,企图进行制度变革。兴议院,变革法制,君主立宪,虽然失败但是却能解放人的思想,促进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革命思想潮流兴起。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朝廷清政府190
16、1开始“新政”,进一步暴露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激化了社会矛盾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时机,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南北对峙局面出现。南北谈判后,袁世凯实际上主导了大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颁布约法,促进民主化。1919年2月,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革命派修改约法 限制袁世凯民国(袁世凯1912年)北洋军阀(1928年)19121916 袁世凯时期,民主与封建势力的反复斗争 袁世凯不断破坏民主、约法,尊孔复古,营造舆论,1915年称帝,民国名存实亡。孙中山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运动都失败了19161928 北洋军阀时期 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国内
17、关卡林立,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121918年,受欧战影响,西方国家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915年新文化运动,企图用西方的语言文学、科学精神、民主制度改造中国。1918年后,一战结束后,反思西方文化弊端,不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1918年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不断结合,平民觉醒是时代主流。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兴业路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无产阶级领导)19231927年国民大革命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联合国民党,1924年两党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在广州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1926年中山舰事件,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
18、1927年国民政府中央迁往武汉,1927年4月、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蒋介石还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武汉与南京的两个政府合流,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1927年,八一起义,创建人民军队。1927年,汉口,八七会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土地革命。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1928年创建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开创农包城的革命新道路。民国(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国共对峙,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又称土地革命时期日本加紧侵华,1931年东北“九一八”,1932年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
19、”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共产党:截止1931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南方各省建立许多“星星之火”,称“革命根据地”,武装割据、打土豪分田地,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长征开始后,主力从江西开始出发北上抗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历时三百六十七天,纵横赣(江西)、闽(福建)、粤(广东)、湘(湖南)、黔(贵州)、桂(广西)、滇(云南)、川(四川)、康(康定)、甘(甘肃)、陕(陕西),共十一个省。1935年遵义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共产党成熟。面对日本侵华,1935年开始号召一致对外,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战创造条件国民党:1928
20、年,形式上完成统一。“攘外必先安内”,全力围剿红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经济方面也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外依赖“国联调停”,对日本不断让步。民国(蒋介石,19371945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反对日本的侵略成为国内所有工作的一致重心!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国民党抗战之初,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淞沪会战打乱日军计划东部高校、企业內迁至大后方,客观上有利于内陆的发展1938年6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东部地区大片领土沦陷,国民政府迁址重庆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极力维护一党专制,制造皖南事变,控制舆论,趁机吞并民
21、族企业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1939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革命”这一概念1940年底,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由五万多人发展到五十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十六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冀鲁豫、豫鄂边、山东、皖东北、皖东、皖中、皖南、苏南、苏中、苏北、豫皖苏、东江、琼崖),加上陕甘宁边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拥有一亿人口,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内大团结,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 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图 抗日根据地分布图民国(蒋介石。1946年1949年)国
22、共矛盾是主要矛盾1945年重庆谈判,争取和平。1946年,内战爆发,先后粉碎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注意: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开始反攻!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解放区农业农村的发展,壮大革命力量1948年9月12日开始,揭开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序幕。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解放战争胜利前夕,1949年3月15,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新民主主国家,以及向社会主义转变”“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但是城市与乡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简约通史 考点提纲 高考 统编 历史 一轮 复习 温习 简约 通史 考点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