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能力通关练习题(含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能力通关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能力通关练习题(含答案)(4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能力通关练习题第31篇鱼我所欲也教材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核心命题点:舍生取义,论证思路,语言风格能力通关一 回归课本命题源,梳理教材固基础原文呈现参考译文解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2、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用呢?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手段,哪一种不可以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
3、也能经受住考验。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碗饭,一碗肉粥,吃了它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之人
4、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它;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它;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困之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它:。中心概括: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说明人人都有“本心”,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保有它;接着以“嗟来之食”和“万钟之禄”为例,论证了“每个人都应保有本心”这一观点。能力通关二 内容整合补缺漏,突出重点提能力(
5、一)词语过关1.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6.贤者能勿丧耳丧:7.呼尔而与之呼:8. 蹴尔而与之蹴: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辩:10.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二)主旨过关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本心”?孟子提倡“义”,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三)技法过关1.简述本文第1段的论证思路。2.文章第2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能力通关三 阅读类文悟异同,拓展新知强素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甲】鱼我所欲也【乙】荀巨
6、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值:恰逢,赶上。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友人语巨伯曰()(2)不忍委之()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贼 相 谓 曰 我 辈 无 义 之 人 而 入 有 义 之 国 遂 班 军 而 还 一 郡 并 获 全3.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
7、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参考答案:第31篇鱼我所欲也能力通关一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死亡也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因此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这种(做法)难道不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能力通关二(一)1.超过
8、,胜过2.所以,因此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3.讨厌,憎恨4.祸患,灾难同“避”,躲避5.假如,假使6.丧失7.(没有礼貌地)吆喝8.踩踏9.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同“辨”,辨别10.有什么益处(二)“本心”指人生来固有的天性、本性。文中的“本心”即“舍生取义”或“善恶羞耻之心”。示例: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便是“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三)1.首先,用“鱼”和“熊掌”设
9、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从生活常理中类比推理,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从正面加以分析论证,强调了“义”高于“生”,为“义”而不避死;接着采用假设的方式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义”重于“生”;最后再次强调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2.举例论证。举行道之人不受“呼而之食”、乞人不受“蹴尔之食”的例子,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阐述了要固守羞恶之心的道理。对比论证。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万钟之禄”的行为,和现在为了豪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的感激,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万钟之禄”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丧失本心之人的批评与嘲讽,突出强调了任何时
10、候都不能失去“本心”的观点。能力通关三1.(1)告诉,对说(2)舍弃,丢弃2.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3.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险,却不肯丢下生病的友人离开,而是选择留下,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友人,这就是舍生取义。他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还让敌军自惭而退。第32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材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核心命题点:爱国情怀,写作技法,人物形象能力通关一 回归课本命题源,梳理教材固基础原文呈现参考译文解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
11、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派人对安陵国的国君说:“!”安陵君说:“!”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12、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
13、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吧?”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14、”(说完)拔剑出鞘站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中心概括:本文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沉着镇静、不畏强暴的精神。 能力通关二 内容整合补缺漏,突出重点提能力(一)词语过关1.大王加惠加惠:2.弗敢易弗:3.故不错意也错意:4.请广于君广:5.而君逆寡人者逆:6.岂直五百里哉岂直:7.秦王怫然怒怫然:8.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9.亦免冠徒跣 徒:跣:10
15、.以头抢地尔抢:11.怀怒未发 发:12.休祲降于天 休祲:13.长跪而谢之谢:14.寡人谕矣谕:(二)内容过关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2.如何理解“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三)主旨过关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说说你的见解。 能力通关三 阅读类文悟异同,拓展新知强素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6、甲】 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注释】瑟:古乐器名。缻:同“缶”,瓦制的打击乐器。靡:退却。怿:高兴,喜悦。顾召:回过头来嘱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秦御史前书曰()(2)秦
17、王怒,不许()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左 右 欲 刃 相 如 相 如 张 目 叱 之 左 右 皆 靡3.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参考答案:第32篇唐雎不辱使命能力通关一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我们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拿它与你)交换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但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安陵君从
18、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能够交换的呢天子发怒,会有数百万人横尸在地,鲜血流淌数千里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白色丧服,现在就是这样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能力通关二(一)1.施与恩惠2.不3.在意。错,同“措”4.增广,扩充5.违背6.哪里只是7.愤怒的样子8.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9.裸露赤脚10.碰,撞11.发作12.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13
19、.道歉14.明白,懂得(二)1.既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伤害程度加以渲染,又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斗争精神。2.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用武力进行恐吓,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即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了秦王的骄横自大和狡诈。3.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士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表明自己将以死相
20、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三)示例一:我认为秦王不是英雄。因为他先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后又因唐雎英勇无畏的“布衣之怒(士之怒)”而“色挠”,说明他是个骄横残暴、外强中干的人。示例二:我认为秦王是个英雄。因为他面对敢于拼命、英勇无畏的唐雎能“长跪而谢”,并称赞他,说明他是个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人。能力通关三1.(1)走上前(2)答应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3.唐雎、蔺相如都是勇敢、机智、善辩、爱国的人。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除此之外,乙文还运用了神态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第33篇送东阳马生
21、序(2018)教材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核心命题点:为学之道,对比手法能力通关一 回归课本命题源,梳理教材固基础原文呈现参考译文解读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我)没有办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年中 语文 复习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 能力 通关 练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