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读书治学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译文)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读书治学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读书治学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译文)(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读书治学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名篇品读一:魏收改武学文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终以文华显。(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魏收:字伯起,北齐曲阳人。颇:很,非常。属文:撰写文章。荥(xi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调:嘲笑。折节:改变志趣行为,向别的方向发展。微言大义文中写魏收年少习武,被人嘲笑,后开始学文,并勤奋刻苦,最终凭借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一试身手】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一处)魏 郎 弄 戟 多
2、少?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及随父赴边( )(2)欲以武艺自达( )(3)遂折节读书( )(4)终以文华显( )(3.翻译下面的句子。(1)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 (2)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4.魏收“终以文华显”,其原因有两点: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努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5.面对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由此可以看出魏收是个怎样的人? 文言方舟“及”的释义等到。如文中“及随父赴边”,意为“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再如湖心亭看雪中“及下船”。到了时候。如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到了。如桃花源记中“及郡下”。比得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
3、何能及君也”国学广角童年的代称文中写到魏收十五岁时文章已经写得很好,其实在古代,男子十三至十五岁,被称为舞勺之年,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垂髫(tio)、始龀(chn)也是童年的泛称。名篇品读二:吕蒙呓诵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世祚:指国运。玄:深奧。政:只,仅仅。微言大义文中记述了吕蒙听从国君劝说,发愤
4、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的道理。【一试身手】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C.引导 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博览群籍 尽其肉,乃去B.以易为宗 太祖常劝以读书C.忽于眠中 于厅事之东北角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读之竟日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5、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方舟“向”的释义刚才。如文中“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意为“刚才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想。如幼时记趣中“心之所向”。从前的、旧的。如桃花源记中“便扶向路”。国学广角伏羲文中吕蒙梦见了伏羲。伏羲是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是中国古籍中最早的王。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名篇品读三: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
6、:“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选自初潭集)注邴(bing)原:三国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称“辽东三杰”。愿:羡慕。中心:内心。苟:如果。就书:上书塾(读书)。微言大义本文讲述邴原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试身手】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邴原少孤( )(2)凡得学者( )(3)故泣耳( )(4)吾徒相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书舍而泣 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B.欲书可耳 我欲乘风归去C.于是遂就书
7、无从致书以观 D.一冬之间 与之论辩3.翻译句子。(1)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5.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 文言方舟“志”的释义志向。如文中“童子苘有志”,意为“如果你立志读书”;再如五柳先生传中“颇示已志”。动词,做标记。如桃花源记中“处处志之”。名词,做的标记。如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国学广角书舍文中提到的“书舍”,也就是学馆,后来发展成学塾。它是私学的一种,是古代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学塾一般都是地方或私人所办。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
8、,多则可达三四十人。名篇品读四:董遇“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魏略儒宗传董遇)注质讷:朴实敦厚。兴平中:汉献帝兴平年间。采稆(l):入山打柴。微言大义本文记述了董遇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好学的故事。虽然他哥哥嘲笑他,但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
9、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性质讷而好学( )(2)采程负贩(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或问“三余”之意( )2.下面句中加点“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C.言和而色夷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翻译句子。(1)苦渴无日。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文言方舟“书”的释义书本。如文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为“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再如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书信。如石壕吏中“一男附书至”。
10、名册。如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国学广角经书文中提到“而常挟持经书”,此处的“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有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这些是古代文人获得功名的主要学习内容。名篇品读五:张溥嗜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注溥(p):即张溥。钞:通“抄”,抄写。始:才。管:毛笔。皲(j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沃:浸泡。微言大义张溥对所读之书都要亲自
11、抄写,抄好后,朗读一遍,烧掉再抄,这样六七遍才停止,因此他把书斋起名为“七录”。只有像他这样以学习为乐的人,才能达到这种求学的境界。【一试身手】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钞已,朗诵一过( )(2)如是者六七始已( )(3)日沃汤数次( )(4)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2.对文中词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一过:一遍就过去。B.右手握管处:右手握毛笔的地方。C.四方征索者:四面八方的人前来索账。D.对客挥毫:对客挥着毫毛。3.翻译下面的句子。(1)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2)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4.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是因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12、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由此我们可得出“ ”的道理。(用一句名言作答)5.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文言方舟“就”的释义完成。如文中“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意为“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再如伤仲永中“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欣赏。如过故人庄中“还来就菊花”。接近。如隆中对中“可就见”。国学广角书斋书斋是文人学者读书、创作的地方,也是藏书的地方。“七录斋”就是张溥勤奋好学的见证。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书斋。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现代作家叶圣陶的书斋叫“未厌居”,取“学而不厌”之意。名篇品读六:顾炎武精勤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13、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注亭林:即顾炎武。亭障:边塞岗亭,堡垒。微言大义顾炎武一生学习勤奋,注重实地考察,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一代大儒。【一试身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手不释书 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 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孙权据有江东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
14、疑乃已。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三处)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4.根据选文,概括顾炎武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文言方舟“少”的释义年轻。如文中“亭林先生从自少至老手不释书”,意为“顾炎武(字亭林)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再如陈涉世家中“陈涉少时”。一会儿。如口技中“少顷”;再如狼中“少时”。缺少。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稍微。如口技中“宾客意少舒”。国学广角顾炎武逸事顾炎武写好的诗本音二稿被老鼠咬坏了。他便再次誊写,一点怒色也没有。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老鼠咬我的书稿,其实是
15、鼓励我呢!不然,把它好好地搁置起来,我怎么会五易其稿呢?”顾炎武这种把挫折当鼓励的心态,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名篇品读七:作文之法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璧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选自梁章钜退庵论文)注删润:删改和润色。仕宦:指做官。辄:总是。脱稿:(著作)写完。微言大义作者举出欧阳修修改醉翁亭记
16、等实例为证,告诉我们作文草草而就,弊多利少。该文作者主张写作应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一试身手】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B.乃记之而去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每 一 文 成 必 粘 稿 于 壁 逐 日 熟 视 辄 去 十 余 字。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文言方舟“为”的释义写。如文中“其平生为文”,意为“他平生写文章”。作为。如小石潭记中“全石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读书治学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译文 统编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读书 治学 课外 文言文 专题 练习题 答案 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