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测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材料一:墨子不仅认识到宇宙及其中的万物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且他还认识到人在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使之为人类自身服务。墨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具有认识能力,能够求取知识。他指出:“生,刑(形)与知处也”,“知,材也”,即人的生命力在于形体与知识的统一,求取知识是人的本能。离开了知识的单纯形体,在墨子看来,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那么,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呢?墨子总结了三条基本途径:“知,闻、说、亲。”
2、也就是说,知识来源于闻知、说知和亲知。科学同其他任何知识一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时代的人,总是要首先继承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前进。否则,一个人的才能再强,不汲取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靠孤身奋斗,一切从头做起,充其量也只能像原始人那样生活。墨子非常重视知识的继承性,一再强调要学习前人的东西。他反对当时存在的“学之无益”的论调,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学之益也”的主张。从亲身的经验中,墨子把闻知分为传闻和亲闻,“闻,传、亲”。但不管是传闻还是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强调“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得其义,心之察也”。单纯地
3、听闻、承受,得到的仅是别人的知识,最多只能起到保存知识的作用。而在听闻、承受之后,以心察之,“循所闻而得其义”,才能把别人的知识作为自己前进的基础,从而使知识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墨子的闻知的要义不是消极地承受,而是积极地进取。例如,木工出身的墨子,他从传闻和亲闻中,得到了“为圆以规”的经验知识,并“循所闻而得其义”,抽象出了“圆,一中同长也”的认识,并以此为法则,“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以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这样,墨子关于圆的认识,就较前人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例如,由自己所接触到的火是热的,则
4、可知“火热”,“非以火之热我有”,进而推论到一切的火都是热的;圆是“一中同长”,可推知所有的“一中同长”者都是圆的。同时,说知还可由已知之知识而推知未知之知识。墨子指出,“闻所不知若所知,则两知之”,并解释道:“在外者所不知也,或曰在室者之色若其色,是所不知若所智也。”智即知。意思是说,我不知室外某物的颜色,但知道室内一物体的颜色,人家告诉我室外物体的颜色如同室内物体的颜色,则我就能知道室外物体的颜色了。亦即,甲物为白色,乙物的颜色与甲同,则可知乙物也是白色。除闻知、说知外,墨子特别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家与先秦其他各家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梁启超说:“身观焉,亲也者,谓由五官亲历所得之经验而成智识
5、也。”对于科学技术,亲知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偏于闻知易走向保守,偏于说知易走向空想,只有亲身参加实践,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观测,才能发现和检验科学真理。墨子关于杠杆原理、小孔成影、球面镜和平面镜成像等科学原理的发现,都是基于亲知,通过亲身进行实验和观测而获得的。亲知的过程,墨子又分为几个步骤:“虑,求也;知,接也;恕,明也。”“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相。因而要“接”知,让感觉器官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状。感觉器官指人的眼、耳、鼻、舌、身,墨子称之为“五路”。
6、但是,仅用五官去感知外物还是不够的,充其量只能得到些事物的表观知识,有些事物还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如时间。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方能达到“恕,明也”的境界。(摘编自金秋鹏墨子科学思想探讨)材料二:“三表法”是墨子正面论述自己思想观点的基本方法。“表”有时又叫“法”、“仪”或“法仪”,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标准和方法。墨子认为,言论必须设定一类标准和仪法,这些标准和仪法是判断该言论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墨子在非命下提出了三表法:“何为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
7、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三法即三表法。什么叫做三表法呢?答曰:有考究其本源的,有探索其原因的,有审查其效用的。考究本源是考究先贤、圣人、帝王的行事;探索原因是要审查众人所闻、所见的实情;审查效用是观察对于国家刑政和人民的效果。“考先圣大王之事”即要考察先圣大王的历史,考察先人们的间接经验,“以史为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以其为借鉴,可以见兴衰。换言之,就是以史为参照系,以史为标准。“察众之耳目之请”要观察人们所闻所见的实情,要了解人们获得的直接经验,要考察民情,要查知人们的实践活动。“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是讲要考察言行对于国家和人民的
8、效用,其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这是从言行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考察言行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从总体看,墨子“三表”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即要求认识从实际出发,判断是非应根据前人的经验、广大群众的经验和实际效果。墨子的“三表”说明他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其第一表和第二表说的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第三表说的是重视实际效果。“三表法”中既有作为直接经验的百姓耳目之实,又有作为间接经验的历史传说或故事,还有作为验证效果的万民利益,三者结合起来,大致涵盖了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各主要领域。就此而言,“三表法”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彻底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系统。可以说作为一种方法,它在论证许多问题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9、摘编自耿静波韩剑英墨子“三表法”与“察类明故”思想研究)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在吸收前人“为圆以规”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思索考察,进一步得出圆的定义和判定圆的方法,使知识得到了发展。B墨子注重历史的借鉴作用,他在非命下中提出要“考先圣大王之事”,即要以历史为参照,考察言行是否符合历史经验。C墨子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人能够认识世界、求取知识,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那么就只是行尸走肉而已。D墨子通过亲身试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小孔成影等科学原理,因此他十分重视亲知,这是他和先秦其他各家最大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提倡“说知”,
10、他认为未知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已知的知识推导得出。B亲知要做到思虑,用五官去感知外物,整理、分析知识,虑、知、恕三者缺一不可。C在墨子看来,如果言行对于国家和人民没有产生有利的实际效用,那么这一言行就是错误的。D不同于其他知识,科学知识具有继承性,因此要注重对前人科学文化遗产的继承。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墨子“亲知”观的一项是()A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B必其所见而后知,则圣人之所知者寡矣。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于客观外界的感觉。4两则材料都对墨子的认识论进行了阐释,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学校教育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辅以设
11、置户外研究性学习课程,请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安排的合理性。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湘江一夜(节选)周立波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吃罢夜饭,八路军一支军队的前卫部队从湘东的山区出发,越过一个大坡,往湘江急进。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村庄、树丛、水田和茅封草长的田塍路,也照出了映在田边的急移的人影。司令员董千带着一群人到达一个老墈底下。这里就是前沿指挥所。“敌人离我们好远?”董千拿起望远镜,瞭望朦胧的南面。“就在前边村子里。”大队长指着远处一片墨黑的地方。“敌人为什么不开火,也不前进?”董千沉思一阵说,“鬼崽子们还没有摸清我们的企图。”一片蛙鸣里,从南边地面传来一种响动,那是铁锹挖
12、掘泥土和沙石的声音,董千判断说:“挖掩体。看样子,鬼崽子们是采取守势。”董千大手一挥命令大队长:“去攻打东边公路的碉堡,吸引他们注意通往长沙的公路。”不久,机枪声大作。手榴弹的爆炸,激荡着夜空。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炽烈,他们不光是对准公路,而是向东、西、北三个方向盲目狂轰了。敌机在天空吼叫。听到敌机下蛋的刺耳的噪音,警卫员宝古佬猛一下子把董千推倒在高墈底下的荞麦田里,自己扑到他身上。一颗炸弹落在墈上水田里,一阵泥雨落在宝古佬的肩背上。飞机还在近处低空盘旋着。董千暴怒地把宝古佬掀开,爬上高墈,对战士们挥手叫道:“散开,躺倒,不要惊慌,不要乱跑。轻重机枪向天空瞄准。”警卫员们爬上墙来,拉司令员下墈。董
13、千叫道:“走开。”“你得下去。”警卫员的嗓音也不小。这时候,通讯员向董千报告,大部队摆渡完毕。董千问道:“门虎他们呢?”“还没有回来。”通讯员回答。司令部的人都知道,董千蛮喜欢门虎。这个虎背熊腰的汉子,年纪还只有二十五岁,战斗经验却很多,而且,干啥都有那么一股劲。对他来说,好像什么困难和危险都不在话下。他和他的队员们侦察敌情,既大胆,又细心,得来的情报相当准确。他的责任心很强,司令员交下的任务,他总是千方百计去完成,从不打折扣。“带信过去,叫过了河的同志们就地休息,我这里也快收摊子。”夜气凉如水,月亮偏西了。船飞快地前进,层层水浪活腾地冲击船头,发出节奏均匀的柔和悦耳的音响。河西河面,一片平静
14、。董千看看倒映了月亮和星星摇漾的光亮的水波,微笑对张参谋说道:“将来,等到太平了,我要再到这里来,看看这河水,这月亮和星光的倒影。小张,你懂诗吗?”“诗?我不懂。”小张坦率地回答。“到了那时候,”司令员困极了,说到这里,打个呵欠。“什么时候?”小张询问。“人民当权的时候。”董千说。突然,从上游传来了汽艇的马达声。在水上突然碰到了敌人,气氛一时有一点紧张。船上的人把大小枪支都压上子弹。正在这时,上游传来手榴弹的一声巨响和一阵枪炮声,接着又是几响手榴弹。随后,大河上下,一片寂静,汽艇的马达也哑巴了。董千的困劲给这意外的情况撵得无影无踪了。船靠了岸。司令部的炊事员老伍提着一条鱼,笑眯眯地走过来,送给
15、董千看。渡江顺利。过了河,很快要进到山区,敌人奈何不得了。部队将一路滔滔,按照中央的部署,直趋粤境。想起这些,董千很愉快,他兴致淋漓地跟老伍说道:“去,我帮你去烧鱼。”没多久,鱼烧好了。正在这时候,一个便衣莽汉闯到了大门口。“什么事呀?”“门虎他”“快说!”董千着急地紧催。“咱们船跟敌艇遭遇。”便衣侦察员继续说道,“门虎说,不能叫它下去。咱部队正在摆渡。他叫艄公把船打横,拦住敌艇,随手摔了一个手榴弹,机器哑了,敌艇歪了。鬼子们还击。他”便衣大汉用手捂住脸,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说,“咱们队长,他英勇牺牲了。”后边的话,董千还没有听完,就暴跳起来,往桌面上猛一巴掌,盆盆碗碗,调羹杯子,震得狂翻乱跳。
16、司令员一阵狂风一样地冲出堂屋,怒声叫道:“都给我走开。出发,立刻出发。”他冲出瓦屋的大门,一人一骑,飞奔前进。堂屋里,马灯下,老伍在收拾桌面。眼瞅着躺在桌上的被冷落的大鲤鱼,声调低沉地说道:“鱼呵,你真不赶巧。”七月早晨的南风,略有些凉意。道路两边的山里,滴着露水的通红的山花,烁眼地点缀在青翠的松树、楠竹和柞木的中间。这一天,行军六十里,董千没有开口说过话。张参谋后来回忆这段路程说:“司令员看见了路西一拱黄土新坟,连忙把脸转到东边去。由于一种痛心的联想,在早晨的阳光里,司令员的眼角挂着一颗颗泪珠。”但是这一点,没有第二个人证实。也许,正是张参谋自己的眼睛被泪水蒙住了吧?宝古佬不但没有看见这事情
17、,还坚持说:“我们的司令员是一条硬汉。他从不掉眼泪,也从不叹气,脾气倒是有一些,那是不假。”到了宿营的村庄,董千才开口,他高声叫道:“张参谋,叫他们赶快架起电台,向延安通报。”跳下骡子,他接着吩咐,“你给我们起个草,报告毛主席。稿子送政委和副政委看看。”张参谋奉命电报的内容是:“主席:已渡湘江。正经湘中,往湘南粤北战斗前进。董、王、王。”(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出静谧的气氛,为司令员的准确观察作铺垫。B董千在危急时刻发出的战斗指令,用语简短有力,显示了一个指挥员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18、C小说对门虎没有进行正面描写,通过侦查员的汇报,从侧面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勇于担当的英雄形象。D小说描写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某前卫部队一夜之间跃过敌湘江防线的战斗,表现出沉雄、壮美的风格。7关于小说以电报为结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报的内容,暗示战斗的胜利,彰显了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战斗风采。B电报句式简劲有力,流露出董千所部完成党中央战略部署的强烈自豪。C这个结尾,完成了英雄人物的刻画,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D这个结尾,表明司令员董千已完全从战友牺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投入新的工作。8张参谋回忆,见到战士们的新坟,司令员“眼角挂着一颗颗泪珠”;但是宝古佬坚持说司令员“从不掉眼泪”。
19、小说为什么要有这种看似矛盾的描写?请简要分析。9小说是怎样叙述“八路军渡湘江”战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回来帮忙杜官恩从十里大坡出去到城里很远,是一条山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小时候的弯宝,出去念书,跟着送他出去的父亲爬坡,爬过一段上坡路,便会累得脚瘫手软。转过一道弯,又是一段像伸到了天上的上坡路,似乎看不到尽头。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家不仅住得远,还住得高,住到了山巅上。出入就在云雾之中,伸手就能捞到星星和月亮。山里的路,特别不好走。在弯宝的记忆里,他一出生就是满眼的黄格泥巴路。晴天浮起的灰尘淹脚背,可以蹚开一条条的沟槽来。雨天更是泥泞
20、不堪,穿一双胶鞋走路,经常灌得满筒泥浆,一步一咕地“叫喊”着回家,特别狼狈。弯宝每走一次,就会在心里埋怨一次。稍稍长大之后,弯宝的想法也有了稍稍改变。他想的是,今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修一修这条路。也许是穷山沟的孩子读书奋发图强,弯宝的成绩一直很好。镇里读初中,城里读高中,省城里读大学,一帆风顺地读了出去,离开了十里大坡。毕业之后,当上国家干部,几年一提升,前景不错。他老家的这条山路似乎有望得到改善了。不管弯宝在外面的官当得多大,弯宝的父亲每年到农忙季节,都要叫弯宝回来帮忙抢收抢种稻谷。弯宝读书的时候有暑假,包括读大学时期。一个暑假过完,弯宝被太阳晒得黑巴泥秋,再回学校,变得同学们都不认识了。
21、参加工作之后也是,特别集中了一年的公休假回来帮忙,再回单位也是黑得让同事惊叹不已。后来,可能是职务提升了,不能随随便便调休了。父亲再打电话来询问“几时回来”时,弯宝犹豫地说:“我有点忙,能不能不回来?”父亲说:“不能,你一定要抽空回来帮忙。”弯宝说:“我给您汇一点钱回来,您在村里请两个人帮忙,行不行?”父亲说:“不行,村里人都忙,请不到人。”弯宝说:“我在城里请两个人回去帮忙,行不行?”父亲说:“不行,一定要是你自己回来。”弯宝无奈,只得年年回来,就是当上了局长也同样要回来。每年,父亲看到弯宝都笑得合不拢嘴。弯宝出去这么多年,十里大坡的这条山路一直没有多大改变。只是从土路变成砖渣路,又变成石头
22、子儿路。但一直都是坑坑洼洼,一直不好走。拖拉机出去歪歪扭扭,小汽车进来擦刮底盘。弯宝有心捐款修混凝土路,无奈,工程量太大,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即便自己有了小汽车开回来,也只能停在外面徒步走进来。村里有人直接问弯宝,“你在外面当局长,就不能帮忙修一条水泥路吗?”弯宝尴尬地说:“我不是公路局的局长,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后来修“村村通公路”,隔壁村里已经修上了,十里大坡迟迟没有动静。弯宝父亲才有点着急。“你就不能帮忙到你同事那里去问一问,催一催?”在父亲的认知里,把一个市里的局长都当成一个单位的同事了。弯宝说:“好,我帮你去问一问。”不久,十里大坡的这条山路完成了“村村通公路”的工程。这本来就是计划
23、之内的事,只是时间分早分晚,是十里大坡的人心里着了点急。道路虽说只有三米五宽,但好走多了,汽车三轮车拖拉机能进能出了。只是山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跑不快。汽车爬坡只能挂二三档,还不能松油门,得一口气往上爬。摩托车三轮车也不敢跑快,十里大坡盲区多,岔路多,稍微不注意就会撞人撞车,吓得心脏崩裂。尽管如此,十里大坡的变化还是明眼可见的。村里人逐渐和城里人缩短了距离,环境逐渐山清水秀。比如房子,越修越漂亮,比如小汽车,越来越多,几乎家家都有。以前的十里大坡,大批量地种小麦玉米和水稻,使用牛耕田,有一整套的生产模式。比如脱粒,有脱扬机可以用。量小一点的人家,还可以用牛拉石磙碾稻谷。现在,山上栽满了果树,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 2025 年中 语文 三轮 冲刺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测试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