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至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至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至第三单元复习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 20 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温馨提示:复习时,请重点关 背诵提纲中楷体加粗字。 第第 二二 课课 辛辛 亥亥 革革 命命 2018 对应 考点 27.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 一、重要事件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 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这是一个 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 后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 大主义 ,简称 三民主义 ,成为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2.武昌起义 1911 年 10 月,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 ,成立
2、湖北军政府。 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 资 产阶级革命 (性质 )被称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的创建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共和制政府 (性质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颁布了具有 宪法性质 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政局特点: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联系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政治主张 保留帝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
3、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制 二、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 三、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2.辛亥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第二 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第 四四 课课 中中 国国 新新 民民 主主 主主 义义 革革 命命 的的 开开 始始 2018 对应考点 28.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 (b) 29.描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b) 一、新文化运动 1.历史 背景 辛亥革命 没有改变旧中国 半
4、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 实现民族独立 、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 2.兴起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 3.高举 旗帜 “ 民主 ” 和 “ 科学 ” 4.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提倡新道德, 猛烈批判旧道德、旧礼制 。 5.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蔡元培 ( 时 任北大校 长, 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为 办学理念, 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后在 北京大学 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 新文化 阵营 ) 、 胡
5、适 (率先提出 文学革命, 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鲁迅 (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等 6.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深刻的思想 文化领域的 运动 (性质) , 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人们的思2 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 1919 年巴黎和会 上中国 外交受挫 2.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重要史实 第一阶段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 学生(先锋)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 提出“还我青岛”等口号 ,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 严惩亲日派官员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 ,遭到警察阻拦。后改
6、道至赵家楼胡同, 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学生的示威活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第二阶段 1919 年 6 月初 上海 工人 全国各地 工人罢工 、 商人罢市 ,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运动发展成为 以 工人阶级为主力 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3.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初步胜利 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的职务; 拒绝在凡尔赛 条 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 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性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7、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 史条件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 组织 的建立 ( 陈独秀 和 李大钊 分别在 上海 和 北京 创建 共产党早期组织 ) 2.诞生 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的召开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1 年 7 月 上海 ,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通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 党纲 ;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标
8、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第第 五五 课课 开开 辟辟 革革 命命 新新 道道 路路 的的 艰艰 难难 历历 程程 2018 对应考点 29.列举史实,说 明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30.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历程 , 理解新民主义革命 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b) 一、 开辟 中国革命 新 道路 艰难 历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1 背景: (1)国际: 一战后,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和侵略 (2)国内: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9、 ,军阀割据混战 ,社会动荡不安 ,经 济发展遇到严重阻碍; 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路上也屡遭挫折 形成标志: 国民党“一大 ”召开 时间 1924 年 1 月 地点 广州 会议内容 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3 结果 :破裂 破裂表现 1927 年,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在 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 1926 背景 : (1)“ 打倒列强 , 除军阀 ” ,实现国内 和平与统一 ,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 (2)192
10、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 。国共合作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 开了国民革命运动。 准备 : (1)在苏联和共产党帮助下, 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 在短时期内培 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2)孙中山 病逝 后,国民党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 组建国民革命军。 北伐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时间: 1926 年 北伐总司令: 蒋介石 北伐军队: 国民革命军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北伐经过 : (1)1926 年, 国 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 (2)在湖北 贺胜桥 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
11、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迅 速占领武汉三镇; (3)叶挺领导 的 以共产党员为主力的 第四军独立团 作战勇猛,为 第四军 赢得了 “铁军”的称号 。 (4)打败吴佩孚 后,北伐军集中力量进攻 江西, 消灭 了孙传芳 的主 力 ; 接着 , 攻占了南京 。 短短十个月内,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 扩展到长江流域, (5)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6)在北伐胜利进军时,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 革命群众。 1927 年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继续北伐。 (7)1928 年,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 南昌起
12、义 1927.8.1 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暴行,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 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 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 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吓倒, 领导人:周恩来 等人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 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8 月 1 日被定为建军节) “ 八七”会议 1927.8.7 地点:汉口 内容: (1)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 起的历史性转变。 秋收起义 1927.9 领导人
13、:毛泽东等 结果: 因敌人力量过强, 起义军损失较大,决定 放弃攻打城市 的计划 ,改向 农村进军。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 井冈山会师 1928.4 会师队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后的部分队伍,湘南农民武装,毛泽东 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结果:合编为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即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土地革命战争 ( 1927-1937) 1.工农武装割据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
14、毛泽东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是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即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2.土地革命 4 (1)背景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土地革命广泛开展 。 (2)内容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3)影响 土地革命开展后, 各根据地 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农民成为了土地的 主人,劳动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为 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分了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作战。 3.红军长征( 1934 年 10 月 -1936 年 10
15、月 ) (1)背景 1933 年 , 受 “ 左 ” 倾 错误主张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 第五次反“围剿” 中 失利 ,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重要事件 1935 年 1 月 ,召开了 遵义会议 。 内容 *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 “左” 的错误, 增 选毛泽东为中 央政治局常委 。 *会后,成立了由毛 泽东 、 周恩来 、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 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在 红军和 党 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社会 第一 第三 单元 复习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