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3纪念白求恩教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3、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1、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2、背诵、理解名句含义难点:议论文的要素;夹叙夹议的写法 相关链接: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1893 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 年逝世于北京。从 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
2、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2、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 ,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6 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1937 年“卢沟桥事变”暴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胡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组成的医疗队于是 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 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 年 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治疗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
3、脓疡,于 1939年 11月 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月后的 12月 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3、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议论”是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讲道理。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论点要简洁、正确、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包括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
4、论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殉( )职 狭隘( ) 热忱( ) 派遣( ) 纯粹( ) 鄙薄( ) 倔( )强 晋察冀( )2、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评改派遣 狭隘 满腔热忱 以身殉职 鄙薄 晋察冀 拈轻怕重 和睦 颓唐 偃旗息鼓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X3、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殉职: 狭隘: 漠不关心: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提读,一人一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请同学们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要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达标测试1、本文作者是 ,是为了纪念 (国别)
5、共产党员 (人名)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3、请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4、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5、 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D学习白求恩同
6、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四、课堂小结 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并识记积累,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新授:一、研读学习1、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讨论并归纳: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白求恩同志 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2、夹叙夹议写法“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 “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 “叙”要扣住论点, “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 ,记叙文以“叙”为主, “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小组合作找出各段
7、记叙的句子,并交流。二、合作探究: 1、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将这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并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2、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3、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采取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品味“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段话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课堂小
8、结:1、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2、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3、对比鲜明。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四、当堂检测: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纯粹(cu) 鄙(b)薄B、漠(m)不关心 热忱(chn)C、派遣(xin) 拈(zhn)轻怕重D、殉职(xn) 狭隘(i)2、对下列
9、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时国际主义精神。 (设问)B、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夸张)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3、 “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 国际主义”。该句后一部分进一层说明前一部分。它具体说明的是( )A、国际主义的性质和目的。B、国际主义的具体内容。C、国际主义同狭隘民族主义、狭隘爱国主义的区别。D、
10、区别于狭隘民族主义与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B、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D、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五、拓展延伸: 思索一切(节选)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索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
11、思索和实验,终于创造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成果、不能想象,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解释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_。(2)思而不学则殆:_。、本文的论点是:、第二段中的论据有_和_。、第二段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3、培养热
12、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知识链接: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深化主题。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感染读者。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 及远或由远及近。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一、音形识记。 戳( ) tn( )塌 山毛榉( ) 废 x( ) Chu( )劳 水 q( ) 缝隙( )干涸( ) Kngki( ) 二、
13、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 庞神三部曲 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1、 标段序,画词句。2、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研读课文】一 、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二、 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 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 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3、 人物
14、描写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人动作的典型细节,看看表现了种树人什么性格?【质疑探究】 你觉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温馨提示:结合文中关键词语【阅读训练】2015 大同中考15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分)16(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2)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17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2 分)18(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
15、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 么作用?(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3 分) 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2 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15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重点: 细节和心理描写,详略得当难点: 借事论理
16、,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积累字词(1)字音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视(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 陡峭( ) 着眼( )(2)释义 训诫:教训和告诫。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纳罕:觉得惊奇,诧异。啜泣:抽泣,低声哭泣。(3)运用请你按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文中找出有
17、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后讨论:a.“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b.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18、(“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 的是什么?)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文章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 1请同学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2)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3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4“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5“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6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 ,有何用意?
19、7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8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指什么?9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更好些?说说理由。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三巩固延伸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 “走一步,再走一
20、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四、达标检测 1本文作者是_国作家_。2给加粗字注音:啜泣( ) 嶙峋( ) 眩目( )纳罕( ) 训诫( ) 凝视( )3解词:纳罕小心翼翼训诫眩目4本文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能力提高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问题:1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2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3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_。作用_4对这位父亲的教育
21、方法,你赞成吗?你是如何看的?你爸爸又是怎样教育你的?开放探究 1用 200字左右的文字叙写一下自己的一次“冒险”经历。2对你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你有何看法,请以“_,我想对你说”为题,给爸爸或妈妈写封信,字数不限。第二课时一、检查巩固1.检查字词(听、写训练) ,默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二指导学习研讨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w W w .x K b 1.c o M2找出语段中描写“我”的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
22、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舍。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3.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串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找出并朗读有关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进行讨论分析。4.让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 “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语调来。5.如何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6.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朋友?7.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导学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