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要求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3.能借助注释阅读另一首思乡的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三课时。1 每逢佳节倍思亲2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 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 长安 ,不觉已经两年了。句导读 :写王维离家已有两年,独自一人作客他乡,忍受着孤寂。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3段导读:交代了人物、地点。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你了解重阳节吗?一大早 ,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
2、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句导读:“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表现出九九重阳节这天大街上的“热闹”情景。朗读时也要读出王维的思乡情。 4这种情况使王维有什么感受?段导读:重阳节到了,王维在异乡思念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 (zh)萸( y),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5 为什么要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感情?大家欢知识点详解 京城,即国都,首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处境,突出了独居的时间长。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
3、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王维心中更加凄凉,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旧时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儿的植物,据说重阳节登高时将它插在头上, 可以避邪。 “总要” “手挽着手 ”表达了王维与兄弟们浓厚的感情。既表达了王维对过去与家人一起欢度节日的怀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相会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
4、我呢。王维的回忆和想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段导读:王维的回忆和想象。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地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6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用词自然却又极为凝练,表现在哪里?第二部分(第 4 自然段):王维真情流露,在重阳佳节思亲的情境下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3.理解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词语的意思。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有许多民俗节日,像
5、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等。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因思念亲人而作诗的情景。二 揭示课文题目,释题1.板书课文题目:每逢佳节倍思亲2.解释题意。重点句解析:“独在异乡为异客 ”中一个“独”字, 两个“异” 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景表达了出来,同时透露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 ,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一个 “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因此,“ 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天各一方: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距遥远,很难相见。(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诗句。诗
6、句的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2)简介诗的作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山西人。三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1.自读课文,读顺课文。2.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逢(fn) 维(wi) 街(ji) 插 (ch) 挽(wn) 绪(x) (2)指名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形近字比较:峰一逢 晚一挽 唯一维组词扩展:街:街道 街市 插:插手 倒插 绪:情绪 思绪3.读一读本课的词语。(1)电脑屏幕显示词语。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远眺 欢聚 独在异乡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思念(2)指名读,轮流读,齐读。4.结合课文,理解词义。茱
7、萸: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天各一方:指彼此相隔遥远,难以相见。思绪万千:想法很多。四、指导书写(在田字格中进行)1.提示要点。携:十三笔写成,倒数第二笔是横折折钩,最后一笔是撇。2.示范书写。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2 每逢佳节倍思亲 ji bi f xi dn d y 佳 倍 扶 携 登 独 异 1.以题入手,诗文相融,感受诗境。“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质疑,以题目为线索,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来分层引导学生研读故事。抓住“佳节”二字,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有关词句, 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抓住“倍”这个字,引导学生从“王维看
8、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扣住“更加”一词,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2.以“为什么王维会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主问题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抓住“15 岁”和“已经两年了”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 通过“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 升华学生内心的情感, 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多次让学生朗读课题, 使他们的理解感受不断深化,思想情感不断升华。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
9、音逢(fn fn) 维(w i vi) 街(ji ji )插(c ch) 挽(mn wn) 绪(x x) 2.看拼音写词语。ji bi f xi dn d y (佳)节 加 (倍) (扶)持 提(携) (登)高 (独)自 (异)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一 细读课文1.范读课文。2.分自然段讲读。(1)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 15 岁离家, 到京城已有两年了。齐读第一自然段。(2)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
10、二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前三句说了什么?从哪儿看出重阳节是一个佳节?(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人们去登高游玩。)理解:扶老携幼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第三自然段。(3)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兄弟们插茱萸,登高。)a.讲述:我们知道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 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压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