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3.3.2两点间的距离》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3.3.2两点间的距离》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3.3.2两点间的距离》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3.3.2 两点间的距离【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熟练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解析法的思想1若平面上两点 P1、P 2 的坐标分别为 P1(x1,y 1),P 2(x2,y 2),则 P1、P 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P1P2| _特别地,原点 O(0,0)与任一点 P(x,y)的距离为|OP|_2用坐标法(解析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第一步:_第二步:_第三步:_一、选择题1已知点 A( 3,4)和 B(0,b),且|AB|5,则 b 等于( )A0 或 8 B0 或8C0 或 6 D0 或62以 A(1,5),B(5,1) ,
2、C(9,9)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3设点 A 在 x 轴上,点 B 在 y 轴上,AB 的中点是 P(2,1),则|AB|等于( )A5 B4 2C2 D25 104已知点 A(1,2),B(3,1) ,则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A4x2y5 B4x 2y5Cx 2y5 Dx 2y55已知 A(3,8),B(2,2),在 x 轴上有一点 M,使得|MA|MB| 最短,则点 M 的坐标是( )A(1,0) B(1,0)C D(225,0) (0,225)6设 A,B 是 x 轴上两点,点 P 的横坐标为 2,且|PA
3、| |PB|,若直线 PA 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 PB 的方程为 ( )Axy50 B2x y10C2y x40 D2x y70二、填空题7已知点 A(x,5)关于点 C(1,y) 的对称点是 B(2,3),则点 P(x,y) 到原点的距离是_8点 M 到 x 轴和到点 N(4,2) 的距离都等于 10,则点 M 的坐标为_9等腰ABC 的顶点是 A(3,0),底边长| BC|4,BC 边的中点是 D(5,4),则此三角形的腰长为_三、解答题10已知直线 l:y 2x6 和点 A(1,1) ,过点 A 作直线 l1 与直线 l 相交于 B 点,且|AB| 5,求直线 l1 的方程11求证:
4、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能力提升12求函数 y 的最小值x2 8x 20 x2 113求证: 2 x2 y2 x2 1 y2 1 x2 y2 1 x2 1 y2 21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利用它可以求平面上任意两个已知点间的距离反过来,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条件求其中一个点的坐标2平面几何中与线段长有关的定理和重要结论,可以用解析法来证明用解析法解题时,由于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是不依赖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而改变的,但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会使计算有繁简之分,因此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必须“避繁就简” 332 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知识梳理1 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 高中数学 必修 23.3 两点 距离 课时 作业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