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13《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第一课时 谈读书【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 年因受贿为国会
2、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 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咀嚼( ) 好( )读书 味同嚼( )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狡黠 伦理 诘难 文采藻饰 傅彩 矫 学究 寻章摘句 滞碍 味同嚼蜡 要诀 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
3、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课后巩固】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拓展延伸】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报学,皆成性格。人
4、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6.选段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7.第至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论据: 9.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论点: 论据: 10.做一下自我
5、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读书名言警句积累:1. .腹有诗书气自华。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第二课时不求甚解【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 年,17 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 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 万字的中国救荒史 ,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 年参加“左联”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6、、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 年 3 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 9 月 2 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2.文体链接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
7、。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整体感知】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课后巩固】6.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 ,
8、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7.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 ”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拓展延伸】善读可医愚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 ,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
9、。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 “善读”讲的是方法。 “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 、 “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短文 两篇导学案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3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