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册教案(9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走进神奇第二节 探索之路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2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知识链接: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的轮回,海水的潮涨潮落等。知识链接: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事物的观察,认为地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运行
2、,其上方盖着穹顶,即天圆地方。再如著名的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这是古人对宇宙观察与思考的有利证据。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 如图 ),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要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走进神奇的自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看见遥远的世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走 进 神 奇自主阅读教材 P34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下面各种神奇的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DE,属于生活现象的是 BCF。A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B夏
3、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C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D山洪爆发,冲垮河堤,摧毁良田。E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F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水开了,饭却不熟。2在天边看到彩虹属于光现象,指南针指南属于磁现象,船浮在水面属于力现象,不同乐器发声不同属于声现象。 知 识 板 块 二 探 索 之 路自主阅读教材 P57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将下面古文字、文物古迹与相应的科学思索用线连接起来。甲骨文“殸” 太阳光使大地水分蒸发安徽出土的雕刻玉版 声音是由撞击产生的东巴文“晒干” 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友情提醒: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
4、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友情提醒:探究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不能盲目的探究,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 3 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4.伽利略被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5、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20 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带领人类进入了崭新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知 识 板 块 三 站 在 巨 人 的 肩 膀 上自主阅读教材 P811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6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1)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 评估;(7) 交流与合作。7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要具备以下的科学精神:(1)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2)孜孜不倦、刻
6、苦认真、锲而不舍; (3)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1对学分享独学 17 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方案一 倒饮料的诀窍提出问题:一个小孔难以倒出饮料,那么有哪些方法可将饮料倒出呢?问题解决:瓶底再开一孔倒饮料;小孔变大孔倒饮料。方案二 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所示) ,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慢慢搅拌使其溶解。
7、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鸡蛋会慢慢浮起,请你根据现象提一个问题:加入食盐搅拌后,鸡蛋为什么会浮起?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诗句和词语。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方法指导: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则:第一是任意性原则,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第二
8、是排己性原则,不能选判断的对象作为参照物;第三是假定静止原则,如果我们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话就假定其不动,而是我们要判断的对象在动。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春风拂柳、夏雨悠悠、秋风落叶、冬雪纷纷;蝴蝶飞舞、鹰击长空、列车飞驶、万马奔腾导入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它们都在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动与静。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机 械 运 动自主阅读教材 P1314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
9、动的是( B )A运动员百米冲刺 B爱因斯坦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跑 D中国歼20 正在起飞知 识 板 块 二 参 照 物自主阅读教材 P15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我们认为它是静止的;如果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相对位置变化,则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4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了车为参照物;小红说“真快”是选定了树为参照物。知识链接: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
10、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 3 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知 识 板 块 三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相 对 性自主阅读教材 P15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在宇宙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6试说明甲、乙
11、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答:甲: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1对学分享独学 16 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方案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
12、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
13、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规律总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如果物体末端正好对准整数刻度线,需要用“0”补齐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开始量起,把该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线,物体的长度即为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与起始刻度之差。友情提醒: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
14、间的差别,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测 量 单 位自主阅读教材 P1718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长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m )、纳米(nm)。1m10 3mm10 6m10 9nm。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用符号 s 表示;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h60min3600s。知 识 板 块 二 长 度 和 时 间 的 测 量自主阅读教材 P1921 的内容
15、,独立思考并完成:3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选填“A”或“ B”),物体的长度为 2.50cm。(第 3 题图)(第 4 题图)4如图所示,大表盘一周表示的是 30s,分度值为 0.5s;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是 15min,此时停表示数为 73s。知 识 板 块 三 误 差自主阅读教材 P22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误差就是错误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6小明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先后四次测得物理课本的宽为17.24cm、17.25cm、17.23cm、17.26cm,则物理课本的宽
16、为 17.25cm。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 3 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对学分享独学 16 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17、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方案一 动手操作:尝试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物理课本方案二 如果现在给你准备了下列器材:三角板一套(两块)、刻度尺、细线一根足够长的白纸条、大头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要求误差越小越好)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第三节 快与慢【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科学地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
18、景,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方法指导:物理公式的变形都是根据数学知识推导而来,像速度公式 v ,可根据数学知识得出stsvt , t 。sv友情提醒: 与 v 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后者是两个速度的v s总t总 v1 v22平均值。规律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运动快慢不变且经过的路程是直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 3 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布置好任务。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下节课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
19、估,得出一致性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物 体 运 动 快 慢 的 比 较 、速 度自主阅读教材 P2324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甲所示,比较两个人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图乙比较两个人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经历的时间。2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乙的速度较大,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运动的路程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 10s,则他的速度是 10m/s。知 识 板 块 二 匀 速 直 线
20、运 动 与 变 速 直 线 运 动自主阅读教材 P2527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4一辆汽车正在做直线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如图所示,则此车( A )A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第 5 题图)5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 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变速(选填“匀速 ”或“变速”) 运动。照片上 A 与 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 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
21、度是 1.9m/s。1对学分享独学 15 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方案一 各小组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百米赛跑,记录好比赛成绩,并说说比赛过程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什么。方案二 测出自己每天上学步行(或骑车) 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
22、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归纳总结:将物体运动时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成若干段,测得各段的平均速度加以比较,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如何变化。方法指导: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要复杂些,在要求不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用公式 v 来求平均速度。s 表示某段路程,t 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st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科 学 探 究 :速
23、度 的 变 化自主阅读教材 P2930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2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情况,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选填 “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知 识 板 块 二 平 均 速 度 的 测 定自主阅读教材 P30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
24、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 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 2 3 4 5从 A 点开始的路程 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 v/(cms1 ) / 4 8 12 16(1)物块 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0cm/s。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 3 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3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