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33 页)2016-2017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24 分)1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 1.8mB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质量约为 55kg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哈尔滨市的主干街路的最高限速为 300km/hD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 18以下2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B关紧门窗C用棉花塞住耳朵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的音调
2、越高B噪声都是对人类有害的C声音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D一些演员模仿明星唱歌,主要是模仿明星的音调4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的城市名片,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一抹亮色,各地游客也趋之若鹜,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寒冷冬天,雪雕也能变小,是由于雪升华造成的B售票处窗口的玻璃上的冰花是玻璃上的水珠凝固形成的C在景区游玩时,吐口气则出现“ 白雾”,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小朋友用温暖的小手握住一小块冰,不一会,冰块却变成水了,这是熔化现象5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第 2
3、 页(共 33 页)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6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则在晚上开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第 3 页(共 33 页)D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
4、一种晶体物质B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 40D加热 5 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 489小强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分析可知(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D无法比较甲乙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11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第 4 页(共 33 页)正确的是( )A
5、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A、B 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12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1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 3)水 1.0103 冰 0.9103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酒精 0.8103 铜 8.9103煤油 0.8103 铝 2.7103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二、非选择题(13-28 小题,满分 46
6、 分)13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小明在使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时情况如图乙所示,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14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第 5 页(共 33 页)示由图中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米/秒,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的(选填“运动 ”或“静止”) 15图中的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能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 描述的是声音的 ,吼声起到警告作用说明声音能传递 16 “坐井观天” ,若井中有水,井底青蛙的位置不变,由于 ,青蛙观察到的井上范围将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17眼睛凸
7、透镜对光的作用:取一烧杯,里面冲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然后在杯底放一凸透镜,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入烧杯中,现象如图所示:你发现的实验结论是: ;烟雾的作用是: 18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 或“减小”)第 6 页(共 33 页)19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 的物态变化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如图是
8、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2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22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 g,空瓶容积为 30cm3,酱油密度为 g/m 3第 7 页(共 33 页)23如图所示,AB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9、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 AB 的位置24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 S 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 S 的像点 S25如图甲是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情形,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 (2)说明实验中选择等大蜡烛的目的: 用没点燃的蜡烛找像的过程中替代的是物还是像 (3)实验中小明小组的同学们实验中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得到了如表的实验数据发现第 1 次数据有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去掉这组数据还能得出结论吗?若能请你写出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距离 /cm 像到镜面距离 /cm1 3.52 2.322 3.33 3.333 4.65 4.654 6
10、.80 6.81(4)实验后,同学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人看到像的原因和所成像的性质第 8 页(共 33 页)26小东想进行几个热学实验(1)利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有: 为了得出水沸腾的规律,实验中需要收集证据 (2)小东想探究:液化是否放热(此时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设计方案:如图乙,在相同的试管 A、B 中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 A 的水中,且能全部液化,待 A 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 A 中水的温度为 t1; 将烧瓶内沸腾的水倒入 B 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测出
11、B 中水温 t2,比较发现 t1t 2请你根据t1t 2 分析,写出他是怎样得出“ 液化放热”的结论的27为认识密度,同学们探究了“1cm 3 物体质量的含义”(1)实验准备:首先收集各种物品做研究对象,对这些物品的要求有: (2)进行实验:小文选小铁球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对应刻度以及量筒两次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完成记录卡(3)分析论证:收集多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卡,进行证据汇总,请你设计一个记录表要求:汇总的依据放在记录表中左侧第 9 页(共 33 页)28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如下数据:铁球的质量 m/g 量筒内水的体积 V 水/ml量
12、筒内水和铁球的总体积 V 总/ml790 200 350(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3)若将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铁球总质量是多大?( 铁=7.9103kg/m3)第 10 页(共 33 页)2016-2017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24 分)1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 1.8mB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质量约为 55kg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哈尔滨市的主干街路的最高限速为 300km/hD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控
13、制在 18以下【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5kg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C、市区内人员、车辆密集,汽车行驶速度较慢,一般在 30km/h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D、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 25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 B2如果你家附近建
14、筑工地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B关紧门窗C用棉花塞住耳朵第 11 页(共 33 页)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B、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D 正确、不符
15、合题意故选 A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B噪声都是对人类有害的C声音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D一些演员模仿明星唱歌,主要是模仿明星的音调【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分析】 (1)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影响音调大小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规则整齐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
16、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的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也是我们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解答】解:A、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高;故 A 错误;B、并不是所有的噪声都是有害的,例如飞机场利用噪声将飞鸟驱赶走,可以避第 12 页(共 33 页)免飞鸟对飞机起飞造成的危害;故 B 错误;C、声音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故 C 正确;D、不同的人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所以模仿秀演员模仿的是人的音色,观众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他所模仿的明星;故 D 错误故选:C4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的城市名片,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一抹亮色,各地游客也
17、趋之若鹜,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寒冷冬天,雪雕也能变小,是由于雪升华造成的B售票处窗口的玻璃上的冰花是玻璃上的水珠凝固形成的C在景区游玩时,吐口气则出现“ 白雾”,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小朋友用温暖的小手握住一小块冰,不一会,冰块却变成水了,这是熔化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4)熔化是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解答】解:A、冰雪大世界的雪雕也能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
18、意;B、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吐口气则出现的白雾,是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握住一小块冰块变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第 13 页(共 33 页)5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
19、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故选:A6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则在晚上开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
20、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第 14 页(共 33 页)【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路面和潮湿的路面都发生了光的反射,故 B 错误;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 C 正确;D、
21、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错误故选 C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第 15 页(共 33 页)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的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
22、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4)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A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23、B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 40D加热 5 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 48第 16 页(共 33 页)【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段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 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析图象可知,CD 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 40,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3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