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书同文”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民到于今受其赐” 。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对得起我们的后人。看来,我们应该在“书同文”的基础上,进而走向“语同音” 。(选自百度文库)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 , 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美字体赏美文为一棵树送行皂角树要走了,我得为它送行。几世站着,雨雪风霜,该歇歇了。这辈子仅占立锥之地,只尝一方人的酸甜苦辣;下辈子托生为一只鹰,拥蓝天越沧海,览五湖四海的风土与人情。外婆家的皂角树,陪我长大。它的年龄我追问过,外公摇头。它枝条舒展,像佛的千手,护着外婆家简陋的小院门。那时,若留照片,背景非这棵皂角树莫属。
2、看,母亲站在树下,抱着我和表姐。小姐妹刚蹒跚学步,小嫩葱似的。村口一抹霞光,父亲风尘归来,海军制服,大盖帽,英姿飒爽。“看他先接哪个闺女?” “父女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认得出吧?”左邻右舍簇拥着,嘻哈观望。父亲行至面前,眯眼一笑,放下行囊,先接我入怀,亲了又亲,又抱过表姐。皂角树点着头,收藏了我和父亲首次相聚的笑声与画面。那时,若留照片,背景仍是这棵皂角树。外婆迈着三寸金莲,追着我,绕着皂角树,转磨磨。小碗小勺,哄着,一点一点往小嘴里喂。有时,是熬出的米油儿;有时,是用铜勺炒的鸡蛋、摊的煎饼。母亲说,若不是外婆用心,像我那样挑剔的,那年月早饿死了。这幅暖融融的生活照,定格在皂角树的枝叶中。那时若
3、留下照片,背景还是那棵皂角树。瞧,月光下,影影绰绰,走来了左邻的刘爷爷。他盘腿往石板上一坐,嘴一张一翕,声音忽高忽低。我似懂非懂,端着下巴,聆听至深夜。鬼故事,吓得我们嗷嗷叫,不是往他怀里钻,就是紧靠皂角树。那时,皂角树和刘爷爷的级别是一样的,既温暖又可靠。曾经的一幕幕,永存在皂角树浓郁的枝丫间。时光流转,人世沧桑,我跑了很远很久,但没有跑出皂角树的记忆与温暖。它,活成了我今生最长寿的亲人。每个人,是不是都遇到过这样的树,它是幸福的起跑点,心灵的回望地,人生的输氧站。珍惜敬畏身边的树,它们是祖辈与我们、我们与子孙之间,绿色血脉的传承者。人生苦短,树比我们辛苦,比我们渊博。我深鞠一躬,为皂角树送
4、行。下辈子,若重逢,我愿是它,愿它是鸟。(选自洛阳日报)课内素材“误读” 、 “曲解” 、 “误解”甚至“改变”原作,导致文学传播中部分信息的扭曲和丢失,使读者看不到源语文化的真相。例如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的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造成的后果。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翻译中出现“误读” ,那么交流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因此,任何一位译者都应尽量避免翻译中的误读。但是文化间的相互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误读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不断的误读中,揭示作品的本真。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误读利与弊” 、 “
5、文化交流” 、 “文化传承”等话题中。精彩运用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不可胜数,秦汉以后的“书同文”就是一项不朽的伟业,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可惜时间太短, “书同文”没有最后完成。汉朝按照秦朝的设计,继续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任务。秦汉创建的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受到中华民族的认同,历经几千年,不断完善,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维系这样一个大国的统一,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文字。有了汉字,才把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假若中国没有“书同文”这样得力的措施,古代中国采用拼音文字,中国将不会是今天统一的格局,也许分成多少个独立割据的小国。欧洲土地面积和中国不相上下,当年缺了个“书同文
6、”的措施,现在还是列国林立,纷争不止。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欧洲各国已感到长期分隔的不便,萌发了统一的愿望,愿望归愿望,欧洲统一不是短期可以办得到的。(选自从书同文到语同音)那些被误读的国学经典语句古往今来,在众多国学经典中,有不少名言警句成为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有的甚至成为“金科玉律” 。这些名言警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而遭到误读,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初衷。古文无标点,有后世因为断句而出现理解错误的,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也有因古代统治阶级为其统治服务而刻意曲解的,例如“存天理,灭人欲” ;也有断章取义造成误解的,例如“以德报怨” 。这些被误读的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影
7、响了人的思想理念。“ 存天理,灭人欲。 ” “存天理,灭人欲” ,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观点之一。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总结先秦诸家“理” 、 “欲”之争的得失,融会贯通儒家的“理” 、 “欲”观,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随着“程朱理学”上升为官方哲学, “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也被制度化、法制化,上升为道德纲领。因此, “存天理,灭人欲”长期以来被当做扼杀人性,灭除人的一切欲望的典型代表。其中,清代学者戴震对朱熹的批评最为激烈,戴震认为程朱理学“灭绝人欲” , “以理杀人” 。现代社会, “存天理,灭人欲”更是被大多数人误读。朱子学专家陈荣捷先生说,朱熹并非要扼杀人的所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秋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第二 三节 迷幻 陷阱 误读 异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