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 量守恒,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总质量是否改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思考,这些物质:火柴、蜡烛、酒精燃烧最后留下什么?,火柴燃烧最后剩下灰烬 蜡烛、酒精充分燃烧最后连灰烬都没有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我们要对物质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思考,物质发生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又有什么变化呢?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过研究。,科学家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按下面的步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吧!,1. 猜想
2、与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会怎样?) 假设的根据是: 2. 设计实验方案 3.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4. 得出结论,带着这4点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有什么现象?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完成所附表格。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P101活动与探究一,(蓝色溶液 ) (蓝色沉淀),(2),有气体放出,看看谁可以完成下列的表格?,硫酸铜溶液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无色,反应中有蓝色沉淀物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3、,说明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碳酸钙白色粉末,盐酸、石灰水无色,反应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说明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不变,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k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
4、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 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你猜得着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
5、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和气体的重量了么!”,如果实验二在敞口的锥型瓶中进行,情况如何?,我猜想:这个时候天平一定不平衡了。 因为有二氧化碳从锥形瓶口逸出。,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资料链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拉瓦锡的实验(1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