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2)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2)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2)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二)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 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
2、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
3、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
4、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 ,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 “集体无意识” ,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
5、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 ,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也就找
6、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B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C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D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的
7、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解析:选 D。原文是“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 ,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B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C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伴随人的一生。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 “集体无意识”
8、,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解析:选 B。原文是“在对乡愁的回味中 ,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非条件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D乡愁产生于
9、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近了。解析:选 D。原文是“空间距离拉近了 ,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
10、致死无二。 ”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 ”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
11、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 ”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 ”颙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节选自晋书卷六十 列传第三十 ,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 /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 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 若问卿何辞/以对
12、 /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 若问卿何辞/以对辅 /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 何辞以对/辅惊曰/ 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解析:选 A。 “王若问卿”不能断开 ,排除 B、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 D。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
13、礼。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解析:选 B。B 项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
14、而被郅辅杀害。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颙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解析:选 B。B 项“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祖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5 分)译文: (2)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5 分)译文: 答案:(1)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
15、帝西去迁都于长安。(2)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颙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
16、”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颙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颙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虓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颙于是派张方率兵十万讨伐司马虓。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虓打败。司马颙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司马颙的参军毕垣,
17、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颙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 ”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颙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 ”郅辅进王府后,司马颙问道:“张方要谋反,你知道吗?”郅辅回答说:“是这样。 ”司马颙说:“派你去除掉他可以吗?”郅辅说:“行。 ”司马颙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
18、他。郅辅向来和张方亲近无间,持刀进入,守门者也不怀疑,郅辅趁着张方在灯下打开信函时,就斩了他的头。司马颙任命郅辅为安定太守。当初,缪播等人议论,认为杀了张方,将首级送给司马越,冀东的军队便可退走。等听说张方已死,山东之兵更加争着入关。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89 题。赤 壁明杜庠 注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 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8这首诗和杜牧的赤壁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
19、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答: 答案:杜庠诗为律诗,而杜牧诗为绝句。杜庠的诗重在写曹军战前的决心和战争中的狼狈,借历史沧桑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伤感情绪;杜牧的诗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曲折地反映出他因没有得到机遇而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9两首诗的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6 分)答: 答案:杜庠诗尾句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写眼前荒岛上满目荒芜、鸥鸟乱飞,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怆意绪,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杜牧诗尾句运用了以小见大(或“借代”或 “象征”)
20、 的写法,诗中借大乔、小乔两位地位特殊的女子来泛指东吴统治阶级,以铜雀台指代曹魏政权, “铜雀春深锁二乔”貌似小事,实则象征东吴灭亡。这种手法让诗歌内涵更丰富,更具情味。(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2)荀子劝学(节选)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3)韩愈在师说中用“_,_ ”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乙 选考题请考
21、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流水写意彭学明流水总是这样的,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满山奔走。流水的步态闪闪妩媚,流水的表情清亮秀美,流水的腰肢柔弱坚韧。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两岸的山谷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绿色云诡雾谲,灿烂的花朵儿孙满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花鼓戏的
22、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都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在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叮叮咚咚的流泉,则让我们想起琵琶、吉他、古筝、古笙,想起这些宫弦里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其实,流水本身就是女人柔弱无骨的精灵,摇摆的风姿,绰约秀丽,牵动两岸民俗、两岸风情。莺飞草长的时候,流水丰腴得又嫩又胖。一河一河的新绿,既似一锅划不开的米粥,又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流淌着胭脂的芬芳。看山山是绿的,看树树是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