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四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四首》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2、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法】生主师导展示【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春望 泊秦淮【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
2、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2.作者链接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杜牧(公元
3、803853 年)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4、。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 “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宝佑进士第一。恭宗德佑元年(1275) ,元兵东下,他组织义军入卫京都临安(杭州) ,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至福建与张士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不久兵败被俘。他迭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
5、3 年 1 月 9 日)被杀。后谥信国公。他于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皆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 ,堪称诗史。卷首有自序和后序 。 后序列叙作者所经历的险况,抒写了作者忍辱负重,赤心报国的忠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合作探究展示】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5、学生齐读全诗。6、品味全诗。本诗
6、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 ,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
7、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烽火连三月” ,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 ,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 。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
8、豪奢的世象而作。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3、思考: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犹唱”一词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泊秦淮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 ,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需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4、当堂背诵诗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合作探究展示】一、 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朗读,注意字音、字形。2、释题讲述:陆游
9、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 ,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3、理解诗意指名朗读,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4、朗读。5、明确诗歌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
10、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5、品析鉴赏。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
11、“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 “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浮沉”与“破碎” , “雨”和“风”等两相呼应。【反馈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风飘絮( ) 秦 hu i( ) 夜泊( ) 夜阑( ) 寥落( ) 惶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 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
12、句C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4诗句默写。感时花溅泪,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尚思为国戍轮台。 ,身世浮沉雨打萍。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6设想等到“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补全诗句。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
14、语是 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3、这首诗是一首 言 诗。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15、是( )、 “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古诗四首答案1略 2文中指战乱躺着不动还想着夜深泛指兵器指史册 3D 4恨别鸟惊心商女不知亡国恨僵卧孤村不自哀山河破碎风飘絮 5C 6如:父亲,儿子我要告诉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9 “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10略 11、辛苦遭逢;风飘絮雨打萍 12、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意思对即可) 13五;律 1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5、 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