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课件(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课件(2)(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 上古三代 ” 指的是哪三个朝代? 夏、商、周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王朝?夏朝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商朝课标要求: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考考点:商鞅变法周朝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 770年)西周(镐京)前 1046年 前 771年东周(洛邑)前 770年 前 221年春秋前 770 前 476年战国前 475 前 221年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另一 说法为: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央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1、秦国的内外形势(一)背景2、秦孝公求贤3、商鞅的个人特质(二
2、)时间 公元前 356年(三)目的 富国强兵1.鼓励耕织 罚作奴婢 2.奖励军功3.建立县制 :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经济 发展4.编定户口 ,实行连坐法 . 以法治国(四)内容:(四)结果秦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五)意义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 .法律之所以不能推行,是因为统治者不能遵守它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动脑筋:1.商鞅为什么会
3、被车裂?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说明了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有反复曲折的过程。动脑筋:1.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最主要原因)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商鞅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 秦孝公的支持 行之有效的措施动脑筋:3.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改革能富国强兵,因此要坚持改革; 人才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可靠保证,因此要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因此要有信心。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书读得好的人 农业生产搞得好
4、的人 仗打得好的人 生意做得好的人A. B. C. D. B2. 右图反映了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A退避三舍v 【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v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 晋文公 )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 “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v 【 词语解
5、释 】 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v 【 字词解释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问鼎中原v 问鼎中原,汉语词语之一,问指询问,鼎指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企图夺取天下;v 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 该成语出自于 左传 。v 传说古代 夏禹 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 ;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v 夏朝 经历了 470年,到前 1600年, 夏桀 无道亡国, 九鼎 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 550
6、多年,到前 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 姬发 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 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 “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 ”庄王很不服气地说: “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 ”王孙满说: “大王 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 天下 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 贡献 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
7、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 “问鼎”。 围魏救赵v 【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v 【 解释 】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v 【 近义词 】 声东击西 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春秋末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年级 上册 社会 变革 变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