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05)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05)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05)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含答案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难点 05 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对论述类文章的要点归纳来说,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因此,归纳内容要点要注重“两分析一总结”:两分析:1分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关系密切的语句等。归纳文章要点首先要把握论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把握每段话的主要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注重分析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相关的语句,明了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2分析相关语句的关键信息。分析了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后,就明确了归纳的要点,但还要注重分析每个语句的关键信息,以确保归纳全面、不遗漏要点。一总结:总结每个相关段落、语句的主要信息。很多试
2、题中要求归纳的信息不是照抄文本内容就可以的,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特别须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即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考生也要保证所有的信息是在文中有根据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1读原文,明宗旨。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2读题干,明要求
3、。文章读完后,考生应认真审题,深入领会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指向。3梳语脉,定区间。这里所说的区间,是指用来筛选题目中的信息的文章区间。只有梳理清了语脉,锁定了答题区间,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4巧归纳,做概括。这里所说的“巧归纳” ,一是指善于摘取文章原句作答,二是指着眼某一文段,以文段中的关键词语为依托,归纳作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三教融合李为香 1儒道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所倡导的三教融合,都是为了抬高自身的地位,并使其在实际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免除来自政治与世俗的排斥。最为显著的是儒教中的忠孝思想成为道教、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之初,在同儒教忠孝正统思想做斗争的过程中,吸
4、取了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忠孝思想,而这亦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开端与重要表征。晋代孙绰的喻道论以问答形式论证了出家与孝道等问题,力主佛儒一致,实际上总是在寻找儒教的缺陷,然后以佛教教理予以补充。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世俗忠孝伦理自其产生之初就是其宗教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名的“忠孝成仙说”以及“天仙不如地仙说”均是对儒家忠孝世俗伦理的弥补与延伸。也正是从此意义上说,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宋末元初著名道士李道纯的内丹心性学亦是融合三教的道教学理。实际上,三教均重视心性,这是三教相通之处,也是三教融合或三教合一论被创造出来的内在依据。总体来说,宋元明时期的道教对儒佛的吸收已进入成熟阶
5、段,甚至出现了以倡导“三教合一”为宗旨的新道派,这说明到明代时,道教的“三教合一”思想已经发展成形。这种“三教合一”显然是从属于道教的,是为道教的发展与传播服务的。宋元明时期的高僧大德亦是沿承前代僧人的做法,高举“三教合一”的大旗,为佛教发展开辟道路,这一时期的佛教“三教合一”的特点在于倡导三教和谐,三教一家,但始终突出佛教的优先地位。用儒教的经世弥补佛教的出世之偏,则是为了更好地宣扬佛法,为佛教的发展扫除现实的障碍。儒家思想作为始终具有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在三教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佛教、道教想发展,必须从儒家思想中吸取能量,才可能创造出更顺畅的传播通道。儒家知识分子作为有强势地位的社会精英
6、,也必然在文化堡垒的塑造中担当重任。晚明时的憨山德清是一个精通三教的佛教徒,能做到三教互释,但在这种互释、会通中,他始终坚持以佛教为中心,其诠释大多使用的是佛教话语。这也反映了晚明学者在三教融合问题上的个体性认知与实践。清代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龙门派传人刘一明在传播道教时亦采用了“三教合一”的策略,他十分注重利用“三教合一”的思想资源来传道,而非重在三教关系之辩论。其三教一家以及三教合参成就丹道的论说都显然是以道教龙门派思想为核心而作出的“合一”解读,其中传教的目的十分明显。总体来看,自东汉末年以来各个朝代的佛道人士均重视对儒家思想资源的援引与利用,他们是“三教融合”与“三教合一”论调的重要“创造
7、者” 。但无论佛道,其骨子里均与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来大部分都衰落和断绝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2 “三教 合 一 ”是指 佛 教 、 道教 、 儒 教 三个 教 派 的 融合 。 儒 、 道 、佛 是 中 国 传统 文 化 的 主儒教暗自抗衡与争宠,都在为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努力。儒家伦理对佛道的作用,可以称为儒家对佛道的渗透与影响,但绝对没有达到融合,融合的基本意思是说三者互相打破各自的壁垒,其思想教义完全融为一体。事实却并非如此,三教始终各自存在着,其思想主张始终各有千秋,不能相互替代,而
8、且为中国人的灵魂与信仰世界提供不同的道路选择。(选自古代文明 ,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道释提倡“三教合一”的重要原因是儒道为提高自身地位和佛教想本土化。B儒家的忠孝思想对道家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儒道互补。C 三 教 融 合 被 创 造 出 来 的 内 在 依 据 是 三 教 都 重 视 心 性 , 这 是 三 教 的 相 通 之 处 。D精通三教的憨山德清坚持以佛教为中心代表了晚明学者对“三教合一”的认知。【答案】C2道教、佛教吸收儒家思想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答案】 (1)儒家思想是具有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在三教中有优势,道教、佛教的传播、发展须要吸收儒
9、家思想。 (2)儒家知识分子是社会精英,在文化传播中担当重任,道教、佛教吸收儒家知识分子可以强化本教的传播。【 解 析 】 重 点 抓 住 道 教 、 佛 教 吸 收 儒 家 思 想 的 具 体 做 法 , 然 后 找 到 文 中 的 相 关 信 息并 简 要 概 括 。 道 教 、 佛 教 提 倡 的 “三 教 融 合 ”、 吸 收 儒 家 思 想 主 要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吸 收 儒 家 的 思 想 , 即 用 儒 家 的 某 些 思 想 来 丰 富 本 教 思 想 ; 二 是 重 视 对 儒 家 知 识 分 子 的 吸收 , 即 让 儒 家 知 识 分 子 信 仰 本 教
10、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体 , 三 教 的分 合 是 贯 串近 两 千 年 中国 思 想 文 化史 的 一 条 重要 线 索 , 对中 国 文 化 乃至 中 国 社 会的 变 迁 产 生了 巨 大 的 影响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在分析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段落、层次本质莫砺锋 黄天骥北宋建立以后,一反前代后周的灭佛政策,对佛教采取了保护、鼓励的措施。僧尼人数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重又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在晚唐五代曾受到打击的各种佛教宗派重新兴盛起来,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在宋代非常流行。禅宗又主动吸收儒、道两家的思想,并力求适应中
11、国的传统伦理观念。因此士大夫在接受禅学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由于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到北宋中叶,三教合一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理学家虽然以纯儒自命,但他们的性命义理之学其实都以释、老为津梁。士大夫对传统的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挤的两极。前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大致上可分成仕、隐二途,仕是为了兼济天下,隐是为了独善其身。这两者是不可兼容的。宋人则不然。宋代士人都有参政的热情,经科举考试而入仕是多数人的人生道路。入仕之后也大多能勤于政务,勇于言事。然而他们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比较宁静
12、的心态,即使功业彪炳者也不例外。因为宋人已把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看作人生的最高目标,一切事功仅是人格修养的外部表现而已。所以宋代的士大夫虽然比唐人承担了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也受到朝廷更严密的控制,但并不缺乏个性自由。他们可以向内心去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去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宋人有很强的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结盟结党的做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宋人认为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是整个传统或整个阶层中的一部分,应当受到理性和道德的制约。宋人的个体意识不像唐人那样张扬、发舒,他们的人生态度倾向于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而以平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难点 突破 100 05 准确 全面 归纳 内容 要点 概括 文章 中心 意思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