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含答案(一)实验探究专题
《北京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含答案(一)实验探究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含答案(一)实验探究专题(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专题提升(一) 实验探究专题(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用具、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专题分类突破类型一 探究实验【
2、题型点悟】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解答时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要注意以下事项:(1)补充实验原理类: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归纳出答题切入点和解题思路。(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补充完整实验相关内容。(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
3、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解题要点】一、明确目的、原理和要求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和探究实验的模型二、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处理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三、分析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1)分析步骤:首先分组编号;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或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2)预测结果与结论:表述方式因实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2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 ZT1-1 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图 ZT1-1A.装置 B、C 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B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
4、菌是原核生物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答案 C解析 能说明 A:酵母菌在呼吸的时候释放出二氧化碳,是 B 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呼吸的时候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 C 中植物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装置内会缺少二氧化碳。能说明 B:装置 B 和 C 的其他条件是一致的,只有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变量。不能说明 C:题中没有资料能说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能说明 D:植物本身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因此要保持一致。1.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 )蚂蚁数量 甜度 温度 亮度30 只 甜食 30 明亮或阴暗30
5、只 甜食 30 明亮或阴暗A.蚂蚁数量 B.甜度C.温度 D.亮度2.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时间 2 分 37 秒 1 分 46 秒 54 秒3图 ZT1-2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B.在 A、B、C 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3.如图 ZT1-3 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表述正确的是 ( )图 ZT1-3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C.检验光合作用,
6、释放二氧化碳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4.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名称 操作或注意事项 目的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两支试管在 37 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 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地发挥作用B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 C的含量 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确D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5.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图 ZT1-4
7、所示的一组对照实验。在 AD 四幅坐标4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图 ZT1-4图 ZT1-56.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它们。图 ZT1-6(1)观察图 ZT1-6 所示的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根据运动的方向和环带的位置,判断其前端应该是 (填“A”或“B”),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通过“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实验观察,发现土壤变得疏松,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3)图 ZT1-7 是生物小组
8、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实验二的变量是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 的生活环境。 5图 ZT1-7(4)从动物进化的历程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 ;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 (写出一项)。 7.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技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步骤 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 16 等份,每 4 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下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组别 1 2 3 4试
9、剂 0.0025%的丁香提取液 0.0050%的丁香提取液 0.0075%的丁香提取液 清水样品份数 4 4 4 4步骤 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 12 、湿度为 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 180 天,储藏期间每隔 45 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结果如图 ZT1-8 所示:图 ZT1-8(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8.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通过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小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在
10、鱼缸的 1/3 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 ZT1-9 所示。图 ZT1-96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 1 小时。开灯 12 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 510 秒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 2 次。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根据小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 ;该类型的反射是
11、在 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 ,此类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类型二 观察实验【题型点悟】此类题多考查细胞或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的现象,通过观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例如,观察根尖的结构、叶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在试题呈现方面,会给出一些新情景和观察实验,考查教材中做过的观察实验,考查基础知识和概念,要求考生明
12、白教材中观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等。观察方法:一是观察的顺序,要按照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一定的顺序,切不可看到什么是什么,以免遗漏解题信息。二是思考图中相关结构的联系,在观察清楚图示结构以后,还要思考各结构间的联系,从联系中寻找教材概念。观察实验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是和显微镜有关的实验。【解题要点】读:细读资料或所给实验,再联系教材实验。思:思考实验所要揭示的生物学原理或者概念。联:联系和结合考题作答。图 ZT1-10 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7图 ZT1-10A.血管是动脉B.血管是静脉C.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
13、干部以免其乱跳D.血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答案 C解析 A 正确:图中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B 正确:图中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C 错误: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 正确: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过程A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 观察叶片结构 制成临时切片,用稀碘液染
14、色,使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C 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D 观察血液的流动 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答案 A解析 A 正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 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叶肉细胞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C 错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不用调节粗准焦螺旋。D 错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1.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
15、的操作方法是 ( )8A.将 4 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B.将 4 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C.将 4 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D.将 4 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2.某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血涂片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准焦螺旋等,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图 ZT1-11 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物镜镜头离装片距离最近的是 ( )图 ZT1-113.生物小组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 ZT1-12 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 A、B 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观察及解释正确的是 ( )图 ZT1-12A.叶片 A
16、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叶片 B 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C.叶片 B 变蓝,说明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叶片 A 变蓝,叶片 B 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4.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浑浊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4 接种细菌,并放置一片吸有抗生素 X 40 全表面浑浊9的圆纸片于其上5 接种细菌,并放置一片吸有抗生素 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17、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浑浊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5.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 ZT1-13 回答下列问题。图 ZT1-13(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2)与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2019 年中 生物 复习 专题 提升 答案 实验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