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2019高考生物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知识主干 系统联网 理基础 建网络 回扣关键知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5页高考必背记一记1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能量传递效率10% 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
2、产者能量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同化量摄入量。(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范围是生物个体之间、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2记住能量流动的“四三二”(1)4个去向: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 流入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2)3个关系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3)2个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三四”(1)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三种价值直接价值:食
3、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易混易错判一判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叙述的正误(1)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2016 全国卷)()(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 全国卷)()(3)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2016全国卷)()(4)其他生物迁入会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016全国卷)()(5)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
4、卷)()(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卷)(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环境保护叙述的正误(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2017 江苏卷)()(2)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 全国卷)()(3)“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2016全国卷)()(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017江苏卷)()(5)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6)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 高
5、频考点融会贯通 析考点 做题组 攻破热点难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真题试做明考向1(2016高考全国卷)我国谚语中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 项错误。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
6、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项错误。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C项正确。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高考全国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
7、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 项正确。答案:B3(2018高考全国卷)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
8、,即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 ,通常植物根系对NO 的吸收是通过_ 3 3_运输完成的。解析:(1)蚯蚓为分解者,通过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保障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2)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时,需考虑生活垃圾的性质( 是有机垃圾还是无机垃圾)、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还需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如氧气、温度和水分等。(3)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如NO 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3答案:(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
9、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 主动4(2016高考全国卷)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积累。(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
10、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融会贯通析考点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及营养结构(1) Error!生 物成 分(2)关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
11、(1)生产者能量流动分析(2)消费者能量流动分析3记住碳循环的过程(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4图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方法技巧会应用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2.能量流动类试题的解题要点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
12、同化量: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三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四条:自身呼吸消耗( 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 。3.物质循环类试题的解题要点解答物质循环类如碳循环试题时,首先明确图示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切入点是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
13、环的;在生物群落间,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如果涉及温室效应,应当明确其是由大气中CO 2的含量上升所致,再结合CO 2的排放途径和CO 2的吸收途径作答。巩固提升练题组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考查5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C蘑菇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蘑菇分解腐烂变质的有机物
14、,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答案:D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解析: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A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 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 kJ能量, B错误;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
15、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答案:C题组二 生态系统功能的考查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做肥料的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能量流入狼体内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解析:使用粪便做肥料,因为粪便中的无机盐和被分解者分解其中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该过程中植物并没有获得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
16、子,这只兔子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这只狼也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所以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满足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B 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获得的能量越少,其数量不一定越少,如虫吃树叶,但虫的数量多于树,D 错误。答案:C8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A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 F GH)/A表示D因为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17、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蚕的能量及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为EF 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EF G H)/A,C正确;桑基鱼塘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离不开人的作用,D错误。答案:C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真题试做明考向1(2017高考海南卷)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 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
18、于害虫 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析:作物乙是植物,害虫A 是动物,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2(2017高考北京卷)酸雨指 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酸雨对樟树和楝树树苗株高的影响,根据实
19、验结果可知,酸雨对楝树株高影响( 抑制生长) 明显,对樟树影响不大, A正确;从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酸雨对樟树及楝树种群密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B、C 、D错误。答案:A3(2016高考全国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
20、的消耗标准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故A 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故B 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 ”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故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故D 项正确。答案:B4(2018高考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根据生态学家斯
21、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 。分解者通过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1)猎物和捕食者通过捕食活动相互影响,自然选择有利于猎物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也有利于捕食者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分解者可
22、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融会贯通析考点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1)明确生态系统四个概念间的关系(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解读2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3牢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4据“地点”或“手段”快速确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1)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培养 二轮 讲义 专题 第二 生态系统 生态 环境保护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