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35 页)2017 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6 的相反数是( )A B C6 D 62在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下,我国与欧洲开通了互利互惠的中欧班列行程最长,途经城市和国家最多的一趟专列全程长 13000km,将 13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0.13 105 B1.310 4C1.3 105 D1310 3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a5) 2=a10 B2a3a 2=6a2C 2a+a=3a D
2、6a 62a2=3a3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x25x+1=0 的两个根为 x1,x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 1+x2= Bx 1x2=1C x1,x 2 都是有理数 Dx 1,x 2 都是正数第 2 页(共 35 页)6如图,任意四边形 ABCD 中,E,F,G ,H 分别是 AB,BC,CD,DA 上的点,对于四边形 EFGH 的形状,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当 E,F ,G,H 是各边中点,且 AC=BD 时,四边形 EFGH 为菱形B当 E,F,G,H 是各边中点,且 ACBD 时,四边形 EFGH 为矩形C当 E,F, G,
3、H 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 可以为平行四边形D当 E,F,G,H 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 不可能为菱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7函数 y=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8如图 1 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 2,其中 OA=OB若剪刀张开的角为30,则A= 度9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可推算图中所得的数值为 第 3 页(共 35 页)10如图,正三棱柱的底面周长为 9,截去一个底
4、面周长为 3 的正三棱柱,所得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周长是 11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2,5,x ,y,2x,11 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 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2已知点 A(0,4) ,B(7,0) ,C(7,4) ,连接 AC,BC 得到矩形 AOBC,点 D 的边 AC 上,将边 OA 沿 OD 折叠,点 A 的对应边为 A若点 A到矩形较长两对边的距离之比为 1:3,则点 A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 (1)计算: ;(2)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F,G 分别在 AB,BC ,CD
5、 上,且EFG=90求证:EBFFCG第 4 页(共 35 页)14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5端午节那天,小贤回家看到桌上有一盘粽子,其中有豆沙粽、肉粽各 1 个,蜜枣粽 2 个,这些粽子除馅外无其他差别(1)小贤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一个粽子,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是多少?(2)小贤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两个粽子,试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出小贤取出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概率16如图,已知正七边形 ABCDEFG,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图 1 中,画出一个以 AB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2)在图 2 中,画出一个以 AF 为边的菱形17如图 1,研究
6、发现,科学使用电脑时,望向荧光屏幕画面的“视线角” 约为20,而当手指接触键盘时,肘部形成的“ 手肘角” 约为 100图 2 是其侧面简化示意图,其中视线 AB 水平,且与屏幕 BC 垂直(1)若屏幕上下宽 BC=20cm,科学使用电脑时,求眼睛与屏幕的最短距离 AB的长;(2)若肩膀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DG=100cm,上臂 DE=30cm,下臂 EF 水平放置第 5 页(共 35 页)在键盘上,其到地面的距离 FH=72cm请判断此时 是否符合科学要求的 100?(参考数据:sin69 ,cos21 ,tan20 ,tan43 ,所有结果精确到个位)四、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
7、,共 24 分).18为了解某市市民“绿色出行”方式的情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某市部分出行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都只从以下五个种类中选择一类) ,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种类 A B C D E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 步行 公交车 的士 私家车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市民共有 人,其中选择 B 类的人数有 人;第 6 页(共 35 页)(2)在扇形统计图中,求 A 类对应扇形圆心角 的度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市约有 12 万人出行,若将 A,B ,C 这三类出行方式均视为“绿色出行”方式,请估计该市“ 绿色出
8、行” 方式的人数19如图,是一种斜挎包,其挎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敏用后发现,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挎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的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单层部分的长度为 xcm,双层部分的长度为 ycm,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单层部分的长度 x(cm) 4 6 8 10 150双层部分的长度 y(cm ) 73 72 71 (1)根据表中数据的规律,完成以下表格,并直接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根据小敏的身高和习惯,挎带的长度为 120cm 时,背起来正合适,请求出此时单层部分的长度;(3)设挎带的长度为 lcm,求
9、 l 的取值范围20如图,直线 y=k1x(x0)与双曲线 y= (x0)相交于点 P(2,4) 已知点 A(4,0) ,B(0,3) ,连接 AB,将 RtAOB 沿 OP 方向平移,使点 O 移动到点 P,得到 APB过点 A作 ACy 轴交双曲线于点 C(1)求 k1 与 k2 的值;(2)求直线 PC 的表达式;(3)直接写出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第 7 页(共 35 页)五、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21如图 1,O 的直径 AB=12,P 是弦 BC 上一动点(与点 B,C 不重合) ,ABC=30,过点 P 作 PDOP 交O 于点 D(1)如图 2
10、,当 PDAB 时,求 PD 的长;(2)如图 3,当 = 时,延长 AB 至点 E,使 BE= AB,连接 DE求证:DE 是O 的切线;求 PC 的长22已知抛物线 C1:y=ax 24ax5(a0) (1)当 a=1 时,求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及对称轴;(2)试说明无论 a 为何值,抛物线 C1 一定经过两个定点,并求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将抛物线 C1 沿这两个定点所在直线翻折,得到抛物线 C2,直接写出 C2 的表达式;(3)若(2)中抛物线 C2 的顶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2,求 a 的值第 8 页(共 35 页)六、 (本大题共 12 分)23我们定义:如图 1,在ABC 看
11、,把 AB 点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0180 )得到 AB,把 A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得到 AC,连接 BC当+=180时,我们称ABC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BC边 BC上的中线AD 叫做ABC 的“旋补中线”,点 A 叫做“ 旋补中心”特例感知:(1)在图 2,图 3 中,ABC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D 是ABC 的“旋补中线”如图 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 AD 与 BC 的数量关系为 AD= BC;如图 3,当BAC=90 , BC=8 时,则 AD 长为 猜想论证:(2)在图 1 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 AD 与 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
12、展应用(3)如图 4,在四边形 ABCD,C=90,D=150,BC=12,CD=2 ,DA=6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 P,使PDC 是PAB 的“旋补三角形”?若存在,给予证明,并求PAB 的“ 旋补中线”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第 9 页(共 35 页)第 10 页(共 35 页)2017 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6 的相反数是( )A B C6 D 6【考点】14:相反数【分析】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即在这个数的前面加负号【解答】解:6 的相反数是 6,故选
13、C2在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下,我国与欧洲开通了互利互惠的中欧班列行程最长,途经城市和国家最多的一趟专列全程长 13000km,将 13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0.13 105 B1.310 4C1.3 105 D1310 3【考点】1I: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 |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 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 时,n 是负数【解答】解:将 13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310 4故选 B3下列图形中
14、,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第 11 页(共 35 页)A B C D【考点】P3: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 A 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 B 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 C 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a5) 2=a10 B2a3a 2=6a2C 2a+a=3a D6a 62a2=3a3【考点】4I: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B)原式=6a 3,故 B 错误;(C )原式 =a,故 C 错误;(D)原式=3a 4,故 D 错误;
15、故选(A)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x25x+1=0 的两个根为 x1,x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第 12 页(共 35 页)Ax 1+x2= Bx 1x2=1C x1,x 2 都是有理数 Dx 1,x 2 都是正数【考点】AB: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 x1+x2= 0,x 1x2= 0,然后利用有理数的性质可判定两根的符合【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x1+x2= 0,x 1x2= 0,所以 x10,x 20故选 D6如图,任意四边形 ABCD 中,E,F,G ,H 分别是 AB,BC,CD,DA 上的点,对于四边形 EFGH 的形状,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通过动手实
16、践,探索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当 E,F ,G,H 是各边中点,且 AC=BD 时,四边形 EFGH 为菱形B当 E,F,G,H 是各边中点,且 ACBD 时,四边形 EFGH 为矩形C当 E,F, G,H 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 可以为平行四边形D当 E,F,G,H 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 不可能为菱形【考点】LN:中点四边形【分析】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根据中点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当 E,F ,G,H 是各边中点,且 AC=BD 时,EF=FG=GH=HE,故四边形 EFGH 为菱形,故 A 正确;B当 E,F,G,H
17、 是各边中点,且 ACBD 时,EFG= FGH= GHE=90,故四边形 EFGH 为矩形,故 B 正确;第 13 页(共 35 页)C当 E,F, G,H 不是各边中点时,EFHG ,EF=HG,故四边形 EFGH 为平行四边形,故 C 正确;D当 E,F,G,H 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 可能为菱形,故 D 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7函数 y=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2 【考点】E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 0,就可以求解【解答】解:依题意,得 x20,解
18、得:x2,故答案为:x28如图 1 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 2,其中 OA=OB若剪刀张开的角为30,则A= 75 度【考点】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OA=OB,AOB=30,A= =75,故答案为:759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第 14 页(共 35 页)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可推算图中所得的数值为 3 【考点】11:正数和负数【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解答】解:图中表示(+2)+(5)= 3,故答案
19、为:310如图,正三棱柱的底面周长为 9,截去一个底面周长为 3 的正三棱柱,所得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周长是 8 【考点】U2: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I9:截一个几何体【分析】根据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上边看是一个梯形:上底是 1,下底是 3,两腰是 2,周长是 1+2+2+3=8,故答案为:811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2,5,x ,y,2x,11 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第 15 页(共 35 页)是 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5 【考点】W5 :众数;W1:算术平均数;W4:中位数【分析】根据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可以先求出 x,y 的值,进而就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众数即可
20、【解答】解: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2,5,x,y,2x,11 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 7, (2+5+x+y+2x+11)= (x+y )=7,解得 y=9,x=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5故答案为 512已知点 A(0,4) ,B(7,0) ,C(7,4) ,连接 AC,BC 得到矩形 AOBC,点 D 的边 AC 上,将边 OA 沿 OD 折叠,点 A 的对应边为 A若点 A到矩形较长两对边的距离之比为 1:3,则点 A的坐标为 :( ,3)或( ,1)或(2 ,2) 【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D5:坐标与图形性质; LB:矩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得出A=90,BC=OA=4,OB
21、=AC=7,分两种情况:(1)当点A在矩形 AOBC 的内部时,过 A作 OB 的垂线交 OB 于 F,交 AC 于 E,当AE:AF=1 : 3 时,求出 AE=1,AF=3,由折叠的性质得:OA=OA=4,OAD= A=90,在 RtOAF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OF= =,即可得出答案;当 AE:AF=3:1 时,同理得: A( ,1) ;(2)当点 A在矩形 AOBC 的外部时,此时点 A在第四象限,过 A作 OB 的垂线交 OB 于 F,交 AC 于 E,由 AF:AE=1:3,则 AF:EF=1:2,求出AF= EF= BC=2,在 Rt OAF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OF=2 ,即可
22、得出答案【解答】解:点 A(0,4) ,B (7,0) ,C(7,4 ) ,BC=OA=4,OB=AC=7,第 16 页(共 35 页)分两种情况:(1)当点 A在矩形 AOBC 的内部时,过 A作 OB 的垂线交 OB 于 F,交 AC 于E,如图 1 所示:当 AE:AF=1:3 时,AE+AF=BC=4,AE=1 ,AF=3 ,由折叠的性质得:OA=OA=4,在 RtOAF 中,由勾股定理得:OF= = ,A( ,3 ) ;当 AE:AF=3:1 时,同理得: A( ,1) ;(2)当点 A在矩形 AOBC 的外部时,此时点 A在第四象限,过 A作 OB 的垂线交 OB 于 F,交 AC
23、 于 E,如图 2 所示:AF:AE=1:3,则 AF:EF=1:2,AF= EF= BC=2,由折叠的性质得:OA=OA=4,在 RtOAF 中,由勾股定理得:OF= =2 ,A(2 , 2) ;故答案为:( ,3)或( ,1)或(2 ,2 ) 第 17 页(共 35 页)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 (1)计算: ;(2)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F,G 分别在 AB,BC ,CD 上,且EFG=90求证:EBFFCG【考点】S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6A:分式的乘除法;LE:正方形的性质【分析】 (
24、1)先把分母因式分解,再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即可;(2)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C=90,再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BEF=CFG,然后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EBFFCG【解答】 (1)解:原式= = ;(2)证明: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B= C=90,BEF+BFE=90,第 18 页(共 35 页)EFG=90,BFE+CFG=90 ,BEF=CFG,EBFFCG14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C4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
25、】解:解不等式2x6,得:x3,解不等式 3(x2)x4,得:x1,将不等式解集表示在数轴如下: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 x115端午节那天,小贤回家看到桌上有一盘粽子,其中有豆沙粽、肉粽各 1 个,蜜枣粽 2 个,这些粽子除馅外无其他差别(1)小贤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一个粽子,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是多少?(2)小贤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两个粽子,试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出小贤取出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概率【考点】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X4 :概率公式【分析】 (1)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出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2)直接列举出所有的可能,进而利用概率公式求出答案【解答】解:(1)有豆沙粽、肉
26、粽各 1 个,蜜枣粽 2 个,第 19 页(共 35 页)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一个粽子,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是: ;(2)如图所示:,一共有 12 种可能,取出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有 2 种,故取出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概率为: = 16如图,已知正七边形 ABCDEFG,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图 1 中,画出一个以 AB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2)在图 2 中,画出一个以 AF 为边的菱形【考点】N3:作图复杂作图; 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L8:菱形的性质【分析】 (1)连接 AF、BE、CG ,CG 交 AF 于 M,交 BE 于 N四边形 ABNM 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 A
27、F、BE、CG , CG 交 AF 于 M,交 BE 于 N,连接 DF 交 BE 于 H,四边形 MNHF 是菱形【解答】解:(1)连接 AF、BE、CG ,CG 交 AF 于 M,交 BE 于 N四边形ABNM 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 AF、BE、CG , CG 交 AF 于 M,交 BE 于 N,连接 DF 交 BE 于 H,四边形 MNHF 是菱形第 20 页(共 35 页)17如图 1,研究发现,科学使用电脑时,望向荧光屏幕画面的“视线角” 约为20,而当手指接触键盘时,肘部形成的“ 手肘角” 约为 100图 2 是其侧面简化示意图,其中视线 AB 水平,且与屏幕 BC 垂直(1)若
28、屏幕上下宽 BC=20cm,科学使用电脑时,求眼睛与屏幕的最短距离 AB的长;(2)若肩膀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DG=100cm,上臂 DE=30cm,下臂 EF 水平放置在键盘上,其到地面的距离 FH=72cm请判断此时 是否符合科学要求的 100?(参考数据:sin69 ,cos21 ,tan20 ,tan43 ,所有结果精确到个位)【考点】T8: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 (1)Rt ABC 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直接求解;第 21 页(共 35 页)(2)延长 FE 交 DG 于点 I,利用三角函数求得DEI 即可求得 的值,从而作出判断【解答】解:(1)Rt ABC 中,tanA= ,AB=
29、 = = =55(cm ) ;(2)延长 FE 交 DG 于点 I则 DI=DGFH=10072=28( cm) 在 RtDEI 中, sinDEI= = = ,DEI=69,=18069=111100,此时 不是符合科学要求的 100四、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8为了解某市市民“绿色出行”方式的情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某市部分出行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都只从以下五个种类中选择一类) ,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种类 A B C D E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 步行 公交车 的士 私家车第 22 页(共 35 页)
30、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市民共有 800 人,其中选择 B 类的人数有 240 人;(2)在扇形统计图中,求 A 类对应扇形圆心角 的度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市约有 12 万人出行,若将 A,B ,C 这三类出行方式均视为“绿色出行”方式,请估计该市“ 绿色出行” 方式的人数【考点】VC:条形统计图;V5:用样本估计总体; VA:统计表;VB:扇形统计图【分析】 (1)由 C 类别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总人数乘以 B 类别百分比即可得;(2)根据百分比之和为 1 求得 A 类别百分比,再乘以 360和总人数可分别求得;(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 A、B 、C
31、 三类别百分比之和可得答案【解答】解:(1)本次调查的市民有 20025%=800(人) ,B 类别的人数为 80030%=240(人) ,故答案为:800,240 ;(2)A 类人数所占百分比为 1(30%+25% +14%+6%)=25% ,A 类对应扇形圆心角 的度数为 36025%=90,A 类的人数为80025%=200(人) ,补全条形图如下:第 23 页(共 35 页)(3)12 (25% +30%+25%)=9.6(万人) ,答:估计该市“ 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约为 9.6 万人19如图,是一种斜挎包,其挎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敏用后发现,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
32、部分的长度,可以使挎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的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单层部分的长度为 xcm,双层部分的长度为 ycm,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单层部分的长度 x(cm) 4 6 8 10 150双层部分的长度 y(cm ) 73 72 71 (1)根据表中数据的规律,完成以下表格,并直接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根据小敏的身高和习惯,挎带的长度为 120cm 时,背起来正合适,请求出此时单层部分的长度;(3)设挎带的长度为 lcm,求 l 的取值范围【考点】FH :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 (1)观察表格可知,y 是 x 使得一次函数,设 y=kx+
33、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第 24 页(共 35 页)(2)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3)由题意当 y=0,x=150,当 x=0 时,y=75,可得 75l150【解答】解:(1)观察表格可知,y 是 x 使得一次函数,设 y=kx+b,则有 ,解得 ,y= x+75(2)由题意 ,解得 ,单层部分的长度为 90cm(3)由题意当 y=0,x=150,当 x=0 时,y=75,75l 15020如图,直线 y=k1x(x0)与双曲线 y= (x0)相交于点 P(2,4) 已知点 A(4,0) ,B(0,3) ,连接 AB,将 RtAOB 沿 OP 方向平移,使点 O 移动到点 P,得到
34、 APB过点 A作 ACy 轴交双曲线于点 C(1)求 k1 与 k2 的值;(2)求直线 PC 的表达式;(3)直接写出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第 25 页(共 35 页)【考点】G8: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Q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 (1)把点 P(2,4)代入直线 y=k1x,把点 P(2,4)代入双曲线y= ,可得 k1 与 k2 的值;(2)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得 C(6, ) ,再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直线 PC的表达式;(3)延长 AC 交 x 轴于 D,过 B作 BEy 轴于 E,根据AOBAPB ,可得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平
35、行四边形 POBB的面积+平行四边形 AOPA的面积,据此可得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解答】解:(1)把点 P(2,4)代入直线 y=k1x,可得 4=2k1,k 1=2,把点 P(2 ,4)代入双曲线 y= ,可得 k2=24=8;(2)A(4,0) ,B(0 ,3) ,AO=4,BO=3,如图,延长 AC 交 x 轴于 D,由平移可得,AP=AO=4,又AC y 轴,P (2,4) ,点 C 的横坐标为 2+4=6,当 x=6 时,y= = ,即 C(6, ) ,设直线 PC 的解析式为 y=kx+b,把 P( 2,4) ,C(6, )代入可得,解得 ,第 26 页(共 35 页)直线 P
36、C 的表达式为 y= x+ ;(3)如图,延长 AC 交 x 轴于 D,由平移可得,APAO,又AC y 轴,P (2,4) ,点 A的纵坐标为 4,即 AD=4,如图,过 B作 BEy 轴于 E,PBy 轴,P(2,4) ,点 B的横坐标为 2,即 BE=2,又AOBAPB ,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平行四边形 POBB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AOPA的面积=BOBE+AOAD=32+44=22五、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21如图 1,O 的直径 AB=12,P 是弦 BC 上一动点(与点 B,C 不重合) ,ABC=30,过点 P 作 PDOP 交O 于点 D
37、第 27 页(共 35 页)(1)如图 2,当 PDAB 时,求 PD 的长;(2)如图 3,当 = 时,延长 AB 至点 E,使 BE= AB,连接 DE求证:DE 是O 的切线;求 PC 的长【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 (1)根据题意首先得出半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OP,PD 的长;(2)首先得出OBD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ODE=OFB=90,求出答案即可;首先求出 CF 的长,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PF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 2,连接 OD,OPPD,PDAB,POB=90,O 的直径 AB=12,OB=OD=6,在 RtPOB 中,A
38、BC=30,OP=OBtan30=6 =2 ,在 RtPOD 中,PD= = =2 ;(2)证明:如图 3,连接 OD,交 CB 于点 F,连接 BD, = ,DBC=ABC=30,ABD=60 ,OB=OD,第 28 页(共 35 页)OBD 是等边三角形,ODFB,BE= AB,OB=BE,BFED,ODE=OFB=90,DE 是O 的切线;由知,ODBC ,CF=FB=OBcos30=6 =3 ,在 RtPOD 中,OF=DF,PF= DO=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CP=CFPF=3 322已知抛物线 C1:y=ax 24ax5(a0) (1)当 a=1 时,求抛
39、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及对称轴;(2)试说明无论 a 为何值,抛物线 C1 一定经过两个定点,并求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将抛物线 C1 沿这两个定点所在直线翻折,得到抛物线 C2,直接写出 C2 的表达式;(3)若(2)中抛物线 C2 的顶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2,求 a 的值第 29 页(共 35 页)【考点】HA: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H6 :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 (1)将 a=1 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抛物线与 x 轴交点;(2)化简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得两个点定点的横坐标,即可解题; 根据抛物线翻折理论即可解题;(3)根据(2)中抛物线 C2 解析式,分类讨论 y=2 或2,
40、即可解题;【解答】解:(1)当 a=1 时,抛物线解析式为 y=x24x5=(x2) 29,对称轴为 y=2;当 y=0 时, x2=3 或3 ,即 x=1 或 5;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1,0)或(5,0) ;(2)抛物线 C1 解析式为:y=ax 24ax5,整理得:y=ax (x 4) 5;当 ax(x4)=0 时,y 恒定为5;抛物线 C1 一定经过两个定点(0,5) , (4, 5) ;这两个点连线为 y=5;将抛物线 C1 沿 y=5 翻折,得到抛物线 C2,开口方向变了,但是对称轴没变;抛物线 C2 解析式为:y= ax2+4ax5,第 30 页(共 35 页)(3)抛
41、物线 C2 的顶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2,则 x=2 时,y=2 或者2;当 y=2 时,2= 4a+8a5,解得,a= ;当 y=2 时,2=4a+8a5,解得,a= ;a= 或 ;六、 (本大题共 12 分)23我们定义:如图 1,在ABC 看,把 AB 点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0180 )得到 AB,把 A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得到 AC,连接 BC当+=180时,我们称ABC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BC边 BC上的中线AD 叫做ABC 的“旋补中线”,点 A 叫做“ 旋补中心”特例感知:(1)在图 2,图 3 中,ABC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D 是ABC 的“旋补中线”如图 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 AD 与 BC 的数量关系为 AD= BC;如图 3,当BAC=90 , BC=8 时,则 AD 长为 4 猜想论证:(2)在图 1 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 AD 与 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3)如图 4,在四边形 ABCD,C=90,D=150,BC=12,CD=2 ,DA=6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 P,使PDC 是PAB 的“旋补三角形”?若存在,给予证明,并求PAB 的“ 旋补中线”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