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
2、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生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 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 DNA
3、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 RNA 聚合酶【答案】B【解析】 【分析】据题干“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 DN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A 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
4、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 DNA 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 DNA 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B 错误;DNA 复制需要 DNA 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C 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 RNA 聚合酶,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 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 BCD 三个选项。3.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
5、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和 NO-3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 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
6、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 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 正确。【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 B 选项的原理。4. 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7、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B. 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C. 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D. 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以“探究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分析出该实验的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观察指标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详解】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
8、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 X 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 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 X,丙组先加入药物 X,后加入药物 D,故 AB 正确,C 错误;若药物 X 为蛋白质, 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因此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 X 失去活性,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能从题干中药物 D 和药物 X 的作用,分析出两种药物对培养液中细胞数目的影响,从而分析出乙组和丙组所加的药物种类,从而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5.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9、 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详解】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
10、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 错误。【点睛】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6.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 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
11、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 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 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D. 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
12、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详解】突变体 M 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 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M 和 N 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 DNA 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 M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是由
13、于细菌间 DNA 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 的 RNA,C 错误,D 正确。【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下可以发生 DNA 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三、非选择题:共 54 分,第 71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1、1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网(一)必考题:共 39 分。7. 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 ,食性广捕食者
14、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分解者通过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1). 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共同进化的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以及共同进化的概念,就能准确解答该题。【详解】 (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15、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2) “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能理解
16、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就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从而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所需要。8.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判断的依据是_。(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 12:00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 (填“O 2”或“CO 2”)不足。【答案】 (1). 甲 (2). 甲 (3).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全国 卷理综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