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新指导语文人教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8-2019新指导语文人教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新指导语文人教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检测(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阅读题(4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我国从先秦时期起,个人就被群体压得喘不过气来。孔子把“仁”看作至高无上的准则,而他给“仁”所下的定义,一则说“克己复礼”,再则说“ 爱人”。这不但意味着 “复礼”与“爱人”是一致的,而且也意味着对个人要“克 ”,对群体要“ 爱 ”。其实这种观点并非孔子首倡 ,孔子的主张,至少在周文化中早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众所周知,在周武王灭纣以后,殷文化就日渐衰落,周文化的影响则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也正因此,最迟从周代起,贬抑个人就成为我国文化,特别是中原地区文化的主
2、流,战国时期的儒家和墨家都是贬抑个人的。其间虽然也出现过主张“为我”的杨朱,并且其学派一度颇有些影响,孟子甚至以之与墨家相提并论,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杨朱及其弟子的著作一种都没有,可见他们的学说很快便烟消云散,以至在汉代就已绝传。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在一个以贬抑个人作为文化主流的社会里,杨朱的“为我”之学是无法站定脚跟的。此外,以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也较重视个人,但一则楚人在当时颇为中原地区所歧视,连其君熊渠自己也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直到楚汉之交 ,楚人还被讥为“沐猴而冠” 。再则即使是 楚辞中的最好作品屈原的作品,虽具有一种坚持自己理想、挺然不屈的精神,并公开宣称“鸷
3、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却又高唱“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王逸注解说:“俨,畏也; 祗,敬也。言殷汤、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贤,论议道德,无有过差。”则其政治思想实已接近儒家。而儒家的政治思想根本上就是一种重群体而抑制个人的思想。所以,最迟在屈原的时代,楚文化也至多是一种在重群体的前提下又适当重视个人的文化。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我国先秦的文学作品没有从个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出发的反抗挑战之声,只有当诗人以群体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时,才敢于愤激地挣击对方,诗经里的“变风”“ 变雅”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例如小雅巷伯:“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在这里,诗人
4、对“谮人”的憎恨实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此诗的最后一章说:“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毛传批注:“ 罪已定矣,而将践刑,作此诗也。”毛传所说,虽不知有何根据,但写这样愤激的诗而又署上自己的姓名,颇有点肆无忌惮的样子,即使不是“将践刑”,恐怕也已做了“践刑”的思想准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矛头也始终只是指向“谮人”,对于相信“谮人”之言的王没有任何怨言,对朝中的群臣更满怀希望,因而吁请他们对自己的意见“敬而听之”。(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中个人与群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非常重视“仁”,在他看来“仁”是“ 克己复礼”“爱人
5、”,以他为代表的儒家主张重视群体贬抑个人。B.周文化重视群体贬抑个人,随着周文化影响的深入和广泛,这种思想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文化的主流。C.杨朱主张“为我 ”,其实就是重视个人,其学派虽然昙花一现,但在当时影响较大,孟子曾将它与墨家相提并论。D.楚文化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人 ,尽管楚国远离中原腹地,但其文化与中原地区主流文化保持一致,跟儒家学说较为接近。解析 D 项,“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人”“跟儒家学说较为接近”不合文意。答案 D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把以“克己复礼”“ 爱人”为主要内容的“仁”看作至高无上的准则,其实这种观点最早出现在周文化中。B.楚国国
6、君熊渠自称为蛮夷之人,直到楚汉之交,楚人还被讥为“沐猴而冠”,可见楚人当时被中原地区歧视的程度。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和“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都是屈原的诗句。D.在先秦时期,贬抑个人是文化的主流 ,那些敢于在作品中愤激地抨击对方的诗人,是以群体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的。解析 A 项,“最早出现在周文化中”不合文意。答案 A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艺文志中没有收录杨朱及其弟子的著作,说明杨朱之学在汉代已经绝传 ,绝传的原因是其思想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合。B.屈原的作品被认为是楚辞 中最好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已接近儒家
7、思想,向重群体抑个人的方向发展。C.诗经里“ 变风”“变雅”中的不少作品,虽然从个人出发发出了反抗挑战之声 ,但这些个人都还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D.毛传和本文作者对小雅 巷伯一诗创作原因的理解虽然稍有差别 ,但两者都认为诗句体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解析 B 项,“向重群体抑个人的方向发展”不合文意。答案 B二、课内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7 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
8、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迨诸父异爨 迨 :等到。B.凡再变矣 再:第二次。C.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D.比去,以手阖门 阖:关闭。解析 B 项,再:两次。答案 B5 下列两组句子中
9、,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娘以指叩门扉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 字不同。B.两个“ 之” 字不同,两个“以” 字相同。C.两个“ 之” 字不同,两个“以” 字也不同。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 字也相同。解析 之:代词,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 :介词,用/连词,来。答案 C6 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 ,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境。B.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
10、”的内容。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解析 B 项,“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不当。答案 B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1)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3 分)(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 分)参考答案 (1)你的姐姐在我的怀里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问:“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吗?”(2)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放声号哭啊 !三、课外文本阅读(17 分)阅读下
11、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811 题。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 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诸军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然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指导 语文 古代 诗歌散文 第六 单元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