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新指导语文人教古代诗歌散文《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8-2019新指导语文人教古代诗歌散文《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新指导语文人教古代诗歌散文《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孟子与邹鲁之风王志民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考订:邹,也作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认为邹人是炎帝神农氏的苗裔,与黄帝后裔的鲁渊源有别。左传 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僖公之母认为,“邾灭须句”为“蛮夷乱夏” 的“周祸”; 次年,鲁国“ 伐邾,取须句 ,反其君”,则是“礼也”。可见在鲁人看来,邹实为文化上的“异类”。细检孟子及以前的文献,都没有“
2、邹鲁”并称的记载,说明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是两支不同质的文化。“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与孟子同时而稍晚的庄子在庄子 天下篇中记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扌晋绅先生,多能明之。”这说明,在孟子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这应该与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密不可分。“邹鲁之风”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充分显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邹鲁”并称,邹在鲁前,反映出邹文化在邹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鲁国本为周公封地,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春秋时期,鲁秉周礼,有“周礼尽在鲁”之说。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鲁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这对孟子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吸引力。孟子又是鲁国公族孟孙氏的
3、后裔,与鲁国有一种血缘的亲情;孟子葬母于鲁,曾住鲁守丧三年; 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系统接受过儒学教育;他一生尊崇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这些都反映出鲁文化对孟子的培育和对他思想上的巨大影响。然而,孟子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邹国度过,从孟母三迁教子到成年后“始而设教,继而周游,终而归老”,邹文化的影响 ,几乎伴随他的一生。他的思想的形成应该也与邹文化有密切关系。战国之邹,附庸鲁国,国小力薄,但在文化上却渊源有自,丰富深厚。其为东夷土著,始终保持了夷人的文化传统。说文解字:“夷俗仁。”后汉书东夷传 注引风俗通:“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邹穆公在与鲁国冲突失
4、败后 ,不忍处置老百姓的仁义之举。刘向新序 刺奢则记载,邹穆公说粮食本来就是老百姓辛苦种出来的,作为国君,“取仓之粟移之于民”,是天经地义的。从邹穆公的作为看,邹国应有一种“仁”的传统习俗。邹国以弱小之国,安然存在于大国争雄中,与它传承“仁俗” 、善行仁政有直接关系。在论语中,孔子上百次提到“仁”字,但“ 仁政”二字却从未出现,论国君如何行仁政的话语也不多见。孟子久居邹国,“聚徒讲学”,出仕为官,四十余岁方才出邹游历,大力宣讲仁政理想与治国之术,则邹文化传统对他“仁政”思想的影响应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是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的出现和文化上的突出成就,又使邹、鲁文化进一步整合、提
5、升,形成了“邹鲁文化”或“ 邹鲁之风”。(选自“国学网”,有改动)1 下列关于 “邹鲁之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及以前的文献中没有 “邹鲁”并称的记载,说明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是两支不同质的文化。B.庄子天下篇记载,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在他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C.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又使邹、鲁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从而形成“邹鲁之风”。D.“邹鲁之风”或“邹鲁文化” 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充分显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解析 “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在他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是本文作者的推断之语,不是庄子里所记载的内容。答案 B2
6、 有关邹文化传统对孟子“ 仁政”思想的影响,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文献资料记载,邹国应该有一种 “仁”的传统习俗,从而影响了后来孟子“ 仁政”思想的形成。B.邹国因为传承“ 仁”俗,善行仁政,所以能够以弱小之国,存身于大国争雄中,孟子对此应该感受深刻。C.论语中孔子上百次提到 “仁”字,从未提及“仁政”二字,可见孟子的“仁政”与孔子没有关系。D.久居邹国、四十余岁才出邹游历的孟子 ,一出邹就能大讲仁政理想,说明其思想只可能来自邹文化。解析 B 项,文中说“ 邹国以弱小之国,安然存在于大国争雄中,与它传承仁俗、善行仁政有直接关系”,该项把“有直接关系” 当成了充分条件。 C 项
7、,“孟子的仁政与孔子没有关系”有误。D 项,“其思想只可能来自邹文化”有误。答案 A3 根据文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是东夷土著,曾被视为文化上的 “异类”,但它文化渊源有自,并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B.鲁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 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 ,更使它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C.孟子深受鲁文化影响,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D.“邹鲁”并称而邹在鲁前,说明在邹鲁文化中,邹文化比鲁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解析 在“邹鲁”并称中邹在鲁前,可以说明其“ 重要”,不能说明其“ 更为重要”;而且这样说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答案 D(二)
8、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死 鸟冯骥才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帖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
9、,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吗?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鸟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道台上辈子准是鸟。他对鸟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
10、是学人说话还差点。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它学去了。不过,到您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板书。”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 ,不留神竟给它学去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一遍,八
11、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安”“ 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 ,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
12、话,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不远,希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绝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做客。但今日兴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贺道台
13、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满厅的人全怔住。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不觉卡住了。他
14、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 我撕了你,你这死鸟!”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砸,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 !”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自此,贺道台就得了“死鸟” 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
15、附带着这个故事。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贺道台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司心理的官员 ,这种性格特点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这一本领,以此来突出并赞誉他的“绝活”,为后面情节展开作铺垫。C.作者对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目的在于表达劳动人民对裕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 ,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 ”才挥翅飞去这一情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解析 A 项,“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B 项,“赞誉他擅长伺候上司和鸟”错。C
16、项,“劳动人民对裕禄的憎恶” 文中无据。答案 D5 本文以 死鸟为题,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用意。(5 分)参考答案 从主题来看,该题一语双关,既指贺道台对八哥的昵称和咒骂,也指那些以贺道台为代表的表面对上司阿谀奉承,实则阳奉阴违的官员,更能凸显主题。从情节来看,“死鸟”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为完整严谨。从语言来看,以死鸟为题,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而且更具讽刺效果。6 小说结尾处八哥语出惊人,虽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找出三处情节加以简要分析。(6 分)参考答案 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做了暗示。“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
17、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吗?”用反问的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可见贺道台对上司的批评只是隐忍不发 ,而非好脾气,暗示贺道台在背后经常辱骂上司。“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知府笑道: 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可见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八哥学说贺道台咒骂裕禄的话作铺垫。“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有能力学会骂人的话作铺垫。(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 “大先生”1916 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
18、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京大学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 大染缸”。对于北京大学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1917 年 1 月 4 日,蔡元培踏入北京大学。从此,北京大学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京大学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蔡元培留学德国
19、,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早在 1912 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蔡元培来到北京大学当校长时,北京大学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京大学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京大
20、学评议会决定在北京大学各学科(系) 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从此,旧北京大学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京大学,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
21、一面。1922 年 10 月,北京大学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动容。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京大学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