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48 分)本卷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2 有学者说,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
2、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B抑制了君权的集中C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D可以有效管理地方3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叁(三分)其国而伍其鄙(城乡地区) ”, “士就闲燕(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 、工就官府(官府管理手工业) 、商就市井、农就田野。 ”这反映出齐国A已跃居为当时的政治霸主 B探索新型的社会管理形式C重农抑商政策已基本成型 D小农经济已成为社会主导4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地域特色较为
3、明显 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5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 ”;汉代将政府救助 “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6 公元前 191 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A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 B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C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 D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7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A
4、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8 唐玄宗在将封泰山断屠诏中指出:“自古明王,仁及万物。天下诸州,并令断屠,及渔猎采捕” 。 全唐文中也有对射猿判 对断屠判 对仲夏百姓弋猎判以及对畋猎三品判等案件的判决。这说明了唐代A官方禁绝渔猎活动 B政府重视生态保护C佛教观念渗入司法 D儒家仁爱主张普及9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 ”,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5、 D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10 宋刑统 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 “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 ;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 ;“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 ,材料体现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11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 ”可见,朱熹意在说明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12据北宋学者王得臣记载
6、:“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 ” 由此可知,北宋庙会A突破了原有时空限制 B成为了新的商业中心C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 D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13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1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 解释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 三省六部制
7、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 行省制 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D 明朝内阁 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15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 “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 并税式改革 ”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 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
8、C “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16 1871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 ,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已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已国律例核办” 。这一约定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C表明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17 19 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清末、民国时期,星
9、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 。这反映出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C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D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19下面是 18401894 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1840 年 1860 年 1894 年土布消用棉纱量 6209 万担 6286 万担 6124 万担洋布消用棉纱量 2 5 万担 3 5 万担 1434 万担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自然经济优势
10、明显 20 1904 年,钱穆进新式小学 无锡荡口镇的国语学校,受到的一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钱伯圭告诉他:三国演义等书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说明当时A传统大一统观念已经瓦解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 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21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怡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 ”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 ”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 ”这则笑谈说明A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
11、所接受C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2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 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 ,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A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 B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C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 D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23 1914 年,北洋政府颁布法律,取消佃农享有长期土地耕作权的永佃制。在永佃制下地主不能随意收回佃农所租土地和增加租金。这一政策A保护了广大佃农的利益 B有利于土地的自由流动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24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
12、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 14 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这说明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 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 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25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A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26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
13、绳之类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 B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 D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27 1943 年,在国统区 3700 余家工业中,官营的 600 余家,民营的 3100 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 69%,民营的只占 31%。这一状况A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C有利于持久抗战的需要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8 1945 年 9 月 27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 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
14、,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 2 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 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 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29下表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劳动光荣” “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急进抢先” “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争上游,敢出头”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经济困难时期 “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C清醒认识到
15、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坚决支持改革开放30 1973 年,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时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明当时A中美外交利益趋于一致 B中美建交推动中欧关系改善C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成为多极格局的重要力量31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戴上“红帽子 ”经营,即企业在注册的时候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来当“婆婆” ,挂靠在它的下面。 “戴帽”后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这种现象A是政府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B反映了社会对非公有经济的抵制C说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善 D
16、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32有人评价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33 19781991 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 ,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 ,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河西 部分 普通高中 2019 届高三 第一次 联考 历史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4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