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9课《元曲三首》学案(含答案解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9课《元曲三首》学案(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9课《元曲三首》学案(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9 课 元曲三首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 ,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 ;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离 别 相 思 几 时 绝 , 溪 斜 山 遮 杨 花 雪 。美字体赏美文穿越宋词元曲的雨李晓斌又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常常在夜梦中如约而至。如约而至的还有细雨骑驴的书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满耳充盈的是潺潺的雨声,雨点似的蛙鸣,假想中的抑扬顿挫的吟哦。聆听帘外的雨声,打开古典词曲。雨,踩着平平仄仄的韵脚,清凌凌地来了。一袭雨意,沾湿了书生的诗稿。那飘洒在诗人梦中的雨是诗的精灵、诗的
2、音韵。宗白华说:“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诗人眼里,雨就是多愁善感的诗。在汉语的语境里,有关雨的词语都带着浓郁的诗情。什么烟雨、新雨、残雨、暗雨、疏雨、苦雨、喜雨、梧桐雨、杏花雨这些词儿只须轻轻一读,一股诗意、某种情感便油然而生。雨是很女性化的一个词。在诗人笔下,雨总是和闺怨、闲愁连在一起。 “萋萋芳草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 ”,芳草,梨花雨,深深的庭院,营造出孤苦、幽寂的意境。远方的心上人呵,你可知道春闺中的寂寞与思念?雨,飘飘洒洒,忽来忽去;人,聚聚散散,庸庸碌碌,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离人心中,雨声含恨,云影衔愁!“湛湛长空里,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3、 ,零乱的雨丝纺织着零乱的愁绪,真是“ 沾襟比散丝”呵!然而,一个愁字,又怎能简单地写尽雨中的思念。寻寻觅觅的李清照低声吟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疏雨打梧桐,一点一滴,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她在细数雨声吗?诗人凄楚的心怀被冷雨淋湿了、淋透了!异乡羁旅,宦海浮沉最怕听的是雨声。 “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滴得人心碎,聒得人梦怎成?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客中闻雨,连思乡的梦儿也被雨声搅了。这恼人的夜雨,无情有恨,陪伴着诗人彻夜失眠。听雨,吟雨,一腔情愫让雨浇湿、稀释。闺怨,乡愁,风雨飘摇的凄苦与烦忧,人生的种种惆怅,都在蒙蒙的烟雨中飘忽、酝酿、消散
4、。诚如一位作家所说:“我颇疑心中国人听雨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把痛苦化掉(诗化掉)的过程。”诗人听雨,听出了人生的况味,也诗化了如雨的凄楚。雨,本无所谓忧乐,只是听雨的人儿心存烦忧呵。听雨的书生不只听出了忧愁,也听出了雨趣,又有多少人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肃杀秋色,荷败叶枯,本来很令人沮丧、消沉,饶有兴致的诗人却从雨打残荷中聆听了一阕美妙动听的音乐。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浔阳琵琶吗?“响琮琤滴碎瑶阶玉,细溟蒙润透纱窗绿” ,珠圆玉滑的雨声是捻摸琴弦的轮指吗?“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云翳荷
5、塘,雨脚遽至,正在赏荷的诗人不觉得扫兴,反而高兴地捋须吟道:正好听雨,正好听雨!因乌台诗案险些断送头颅的苏东坡即使在远贬黄州的险恶处境中,依然旷达超然。沙湖道中,突降豪雨,同行者狼狈不堪,他却泰然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对屡遭坎坷、处变不惊的诗人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惶恐与窘迫又何济于事呢?不如在雨中漫步、迎风吟唱!人生又要经历多少风雨呵!风雨行舟,多少人视为畏途。诗人却在湍急的洪流中举杯歌吟:“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风雨飘摇的客船上,诗人是去与朋友相会,还是挂帆归乡?手持
6、远方的来信,他全然没有异乡羁旅、风雨漂泊的愁苦与颓唐。人生就在路上,他向船夫问路,流露了似箭的归心。哦,“淮南淮北不尽的路程,一步步就是人生” 。这是王亚平老师在我的毕业留言簿上的题词。我想诗人的心态庶几与此词句相近。(有删改)1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 “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而今我们反思历史,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争来斗去正好像“梦说南柯” 。因此,如果我们抛却马致远叹世中消极遁世的因素,细细思量,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由此,他的那些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恐怕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只要我们正视自然规律,保持自然平
7、和的心态,就会理智地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做到“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 ,从而得到历史的拥护和尊敬。写作运用 适用于 “和谐” “淡定” “生活态度”等话题。2汉高祖五年(公元 202 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这里说的是用人,而刘邦与项羽之成败皆源于此。然而,若再深究,刘邦何以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项羽为何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们“明”与“智”
8、的问题了。刘邦“明”足以知己, “智”足以知人,更能避己之短、用人之长,故经数年征战,力挫群雄,登上皇帝宝座,也使百姓远离战乱。比起刘邦,项羽就差得远了。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范增,其才智识见远不如范增,又如何能用范增?范增又怎能不指桑骂槐地慨叹“竖子不足与谋” ,并在见疑于项羽之后愤而辞归!可见,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灭亡,都与能否自知、知人有极大的关系。写作运用 适用于 “胸怀” “智谋” “自知” “知人”等话题。示例一:境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后,方显其博大弘远。苏轼在定风波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 ,马致远在叹世中叹“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面对历史上的功名二字,面对现实中的成
9、败二字,我们尽可以从容视之,旷达视之,包容视之,这样,我们也就选择了豁达的境界,那么一切在我们看来,就会是那么自然,而不会无谓地苛求自己,也不会沉重地面对生活。(境界)示例二: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使,或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有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 。有此念头,又有机会,没准真能“心想事成” 。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19 元曲 三首学案含 答案 解析
文档标签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9课祝福学案含答案解析
- 第18课 诗词三首ppt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元曲三首ppt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8课诗词三首学案含答案解析
- 第19课 元曲三首ppt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0课项链学案含答案解析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5课蜀道难学案含答案解析
- 第18课 诗词三首 学案含答案
- 第19课 元曲三首课时作业含答案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2课荷花淀学案含答案解析
- 第19课 元曲三首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课黄山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春之声学案含答案解析
- 诗词三首ppt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4课唐诗五首学案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