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九)散文、传记(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九)散文、传记(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九)散文、传记(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精选大题例 1:(包头第一机械制造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川北可采莲彭家河其实,在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唉,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对此,借李白之言作无奈状或许是最明智的。正因为汉乐府说“江南可采莲” ,所以再说说川北南部县的莲真还有必要。川北多山,十年九旱,每到夏季,常常缺水,特别是乡下。川北的城市大都紧靠嘉陵江而建,广元、苍溪、阆中、南部等,都仿佛一个个渴怕了的孩子,长年累月一早到晚都呆在水边,一
2、刻也不分离。所以,像莲这类喜水的植物,基本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富贵人家附庸风雅才在水池或水缸里养几株。虽说乡下老家有不少女子取名叫惠莲、玉莲、莲英等,但这些女人却很少看到自己借名之花的模样。这些名字都是早年上过私塾的老先生们从书上翻来的,估计他们对莲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乡场上早年做生意的经常到成都进小百货,那地方叫荷花池,虽然口口声声地叫它荷花池,也根本没有荷花的影子。只有村里或者城里的富贵人家,找机会到很远的南方旅游,才专门去看荷花,回来一传十、十传百地描绘接天莲叶的盛况。三五年前,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为了解决川北三百余万人的饮用水难题,专家们把川北西河两岸的高山峡谷摸了一个底,一个巨大的计划慢
3、慢实现。十年筑一坝,山乡变泽国,库容十三亿立方的升钟水库成为川北一劳永逸的自流井,西部贫瘠的荒野沟壑成为鱼米之乡。江南田田莲叶也在川北大地铺天盖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景观。川北的池塘早年叫日月潭,白天装日光,晚上装月光,从来没水装。没想到,世事会如此变迁。高峡出平湖,湖叫升钟湖。深山峡谷间同时也建成了高大的渡槽、宽阔的渠道,生命之水如长长的列车在山谷间穿行,润泽着川北大地。喜水的莲藕引种过来,在南部成百上千亩地生长,稻田转身成为莲博园,自然村成为旅游点。走出富贵人家的莲花同样在田野盛开,仍旧花红叶碧,让川北的男男女女领略到江南的诗情画意。每到夏秋,远远近近的村民们都要与来乡下的艺术家们一道,走进高
4、过人头的莲田,做一回江南的赏花人、采莲人。人面莲花相映红,江南川北似梦游。村民们早年吃腻了红苕、苞谷的舌头又习惯了莲藕、莲子,南北转换,味觉调整,多少也有些障碍,但是莲藕还是慢慢成为了人们的主食。如同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种子,移植到川北的莲长势良好。莲博园的人们习惯了莲的生长,熟悉了莲花、莲叶、莲藕、莲子的功能,闲时就坐在门前赏花,饿了就藕片下锅,生病则莲子熬汤,想起心中的男人或女人时,就也学说江南吴音,轻声分辨琢磨起莲和怜。江南的文化也随同莲,在川北融合生长。莲,或许是江南派来的使者,在蛮荒的山野传播另一种文化。川北自古苦寒,以阆中、南部、盐亭为甚。纵观千年历史,只有如今人民生活才大为改观
5、。细细想来,其中之一是由于水与路的畅通,让这片土地滋润肥美。水让村民安居,路让百姓致富,也让千里之外、千年散文+传记大题精做九之外的文明落地生根。天高地迥、星汉浩渺,只要渠成水到、道路畅通,一切皆可焕然一新。莲在川北的生长,其实也就是在用她的美丽向我们证明天地间这个朴素的道理。到崇山峻岭间的川北深山,看莲花的开放,听莲子的掉落,做一回江南那样的采莲人,这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此时,再到江南去采莲,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选自四川日报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川北多山、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使得川北的城市大都紧靠嘉陵江而建,像莲这类喜水
6、植物在此地基本没有立足之地。B由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同样 ”“仍旧”两个词可以看出莲花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甘心为川北的人们盛开的奉献精神。C川北自古苦寒,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水、路的畅通关系甚大,在今昔对比中表达了对国家造福百姓的赞美之情。D结尾“此时,再到江南去采莲,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 ,既照应了开头引用的汉乐府诗句,又突出了川北莲花之美。【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 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
7、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 “莲花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甘心为川北的人们盛开的奉献精神”错误,从文中来看, “走出富贵人家的莲花同样在田野盛开,仍旧花红叶碧,让川北的男男女女领略到江南的诗情画意” , “同样” “依旧”两个词应该是体现了莲花旺盛的生命力。故选 B 项。2文章为什么说“在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参考答案】原因:前人在描写莲或者荷塘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经典的诗文难以超越,后人再谈及会显得逊色。作用:突出了川北的莲的魅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的诗文,
8、引出下文对川北南部县莲的介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子的内涵,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行文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为什么说在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题干涉及两个问题,第一问分析原因,考生要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理解句子的内涵,这句话在第一节,文中紧接着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唉,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对此,借李白之言作无奈状或许是最明智的” ,由此可知,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的诗文都写过莲或者荷塘,然后由表及里,分析写莲
9、或者荷塘需要勇气,不仅因为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都写过,还因为这些经典诗文是难以超越的。第二问分析作用,要从内容和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是用写莲的勇气,突出川北的莲的魅力,这样在表达效果上,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表达效果。作用上,由写莲的经典诗文,引出下文对川北南部县的莲的介绍。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结合文本分析。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环境、生活、文化三方面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环境方面:用升钟水库成为川北一劳永逸的自流井与原来川北三百余万人饮用水困难对比,用现在的鱼米之乡与原来西部贫瘠的荒野沟壑对比,用升钟水库修建后引进了喜水的莲与原来川北基本没有莲对比,突出升钟水库给
10、川北带来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方面:用现在夏秋赏莲成为村民生活的乐趣与原来无缘赏莲对比,用现在吃莲藕、莲子与原来吃红苕、苞谷对比,突出升钟水库给川北村民带来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文化方面:用现在江南的文化在川北融合生长与原来蛮荒的山野对比,突出了升钟水库给川北带来文化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环境、生活、文化三方面简要分析” ,题干明确设题对象是“对比” ,且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环境、生活、文化” ,考生理解“对比”的含义,然后到文中圈出在这三个方面使用“对比”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对比,是把具
11、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第二、三两段, “川北多山,十年九旱,每到夏季,常常缺水,特别是乡下” “三五年前,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为了解决川北三百余万人的饮用水难题,专家们把川北西河两岸的高山峡谷摸了一个底,一个巨大的计划慢慢实现。十年筑一坝,山乡变泽国,库容十三亿立方的升钟水库成为川北一劳永逸的自流井,西部贫瘠的荒野沟壑成为鱼米之乡” “像莲这类喜水的植物,基本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富贵人家附庸风雅才在水池或水缸里养几株” “江南田田莲叶也在川北大地铺天盖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景观” ,这是环境变化方面的对比,突出升钟水库给川北带来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村民们早年
12、吃腻了红苕、苞谷的舌头又习惯了莲藕、莲子,南北转换,味觉调整,多少也有些障碍,但是莲藕还是慢慢成为了人们的主食” “熟悉了莲花、莲叶、莲藕、莲子的功能,闲时就坐在门前赏花,饿了就藕片下锅,生病则莲子熬汤” ,这是生活变化方面的对比,突出升钟水库给川北村民带来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如“就也学说江南吴音,轻声分辨琢磨起莲和怜。江南的文化也随同莲,在川北融合生长。莲,或许是江南派来的使者,在蛮荒的山野传播另一种文化” ,这是文化变化方面的对比,突出了升钟水库给川北带来文化的变化。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例 2:(四川成都七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3、蒋兆和:为历史人物传神1956-1966 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 迎春 马连良戏装像 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 1953 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 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
14、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1956 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
15、时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 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 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1956 年作的杜甫 ,告别京畿,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一幅“写心”的力作。1959 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他将杜甫依石
16、而坐的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1959 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翦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 ,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
17、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戾和奸诈的气质。一贯追求传神的蒋兆和,永不满足。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选自刘曦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 ,有删改)【相关链接】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 20 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
18、行列。50 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 曹操 李白等。蒋兆和的绘画造型精谨,笔墨精深,深刻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中国人物画在 20 世纪的发展创作出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选自杨欣蒋兆和的“不尽丹心”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蒋兆和 1956-1966 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B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C蒋兆和用 曹操像参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
19、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D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概括能力。A 项, “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说法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 “政治热情” “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B 项, “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强加因果,杜甫 画像的传神,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画家对古
20、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 “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C 项, “蒋兆和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一面”分析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故选 D。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蒋兆和创作的司马迁像,既强调了司马迁蕴藏智慧的高高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又用其受宫刑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B蒋兆和为历史人物画像,不只注重细节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注意人物形象的造型之精谨,像杜甫依石而坐和曹操倚几案而前倾的形象均是如此。C为弥补激情和精力的不足,年届五旬的蒋兆和对创作方向进行调整,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
21、并创作了一系列成就显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D这篇传记选取了传主蒋兆和创作历史人物画的一些典型事件,展现了他在历史人物画方面做出的非凡成就,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C 项, “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属于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 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像。故选 C。3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6 分)【参考答案】熟悉历史人物: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运用了适当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进行了微妙的艺术处理:注
22、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创作上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
23、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 “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 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 “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 “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 。模拟精做一、 (宁夏银川一中 2
24、019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春天,我的春天史光柱 注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被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 1984 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 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大题提分 讲义 练习 散文 传记 答案
文档标签
- 大题提分
- 散文二篇mp3
- 高考散文知识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九散文传记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五写作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八散文新闻和报告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十写作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七小说传记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十二小说传记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三散文新闻和报告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二小说传记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四散文传记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十三散文新闻和报告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十四散文传记含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大题提分讲义与练习十五写作含答案
- 语文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