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2019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6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第五课 “言之有理”,学习重点 1.掌握虚词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正确运用虚词。,探究体验区,考点对练区,内容索引,探究 体验区,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在汉语表达中,虚词有何作用?,解引子,答案 虚词在汉语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复杂、细腻、变化无常,要准确表达人、事、物、情就离不开虚词。就表达效果来说,实词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有些时候,离开虚词是难以作准确而传神的描述的,虚词有着实词无法替代的作用。,答案,阅读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思考:“的”“得”“地”在用法上有何区别?活动最后的几个词组应如何处理?,析活动,答案,答案 助词“的”“地”“得”的
2、读音相同、性质相近,但用法上有差别。“得”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后面是补语。“地”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前面是状语。“的”的用法除结构上作为定语的标志外,还可与动词结合,表示判断或有指代作用,如:是很好的(表判断),干什么的(指人)。另外“的”还是语气词,起肯定或强调的作用。 活动中提到的几组词语,中间不可加“的”的有:“师范学校”“天平不准”。可以加“的”的有:(1)候补(的)党员; (3)生活(的)习惯;(4)夜晚记(的)日记;(6)抓破了(的)鼻子。添加“的”字后,有的意义没有变化,如(1)(3),有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如(4)(6)。,1.什么是虚词?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有哪几类?,知
3、要点,答案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汉语的虚词分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就语法意义而言,虚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把”“被”一个表主动,一个表被动,差别就很大。 一个词有时兼有多种词性。如“跟”,可以是连词,表“谁和谁”怎样,不分先后,但在“我在跟他讲话”一句中,“跟”就是介词,表动作的对象。,答案,2.各类虚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案,答案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4、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 (4)助词: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态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叹词、象声词从略。,3.请结合课堂活动中“的”的用法说明虚词运用应注意什么。,答案,答案 运用虚词要注意两点:一是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二是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如“的”: (1)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5、,作为定语的标志。如:这个区的中心小学/当了教师的他/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他的意见。 (2)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构成相当于可以独立指代事物的名词的“的字结构”。如:经他介绍而成家的/闹过离婚的。 (3)与“什么”组合,放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打架吵嘴什么的。 (4)在有些短语中用“的”与不用“的”时,词组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如:“夜晚记日记”与“夜晚记的日记”。前者表明“记日记”的行为是在“夜晚”进行的,后者表明“日记”的记录时间是在晚上。,4.虚词误用有哪些常见的情况?请举例说明。,答案,答案 (1)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
6、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如: 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删去“从里”) 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在”“都”应删去),(2)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如: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
7、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应在句首加上“从”),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介词张冠李戴 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对”应改为“给”) 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从”应改为“在”) 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对于”应改为“关于”),(4)误用关联词语 滥用关联词语。如: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
8、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错用关联词语。如: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为了”改为“因为”)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就”改为“才”,使“只有”与“才”搭配),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则: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如: 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b.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9、。(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必须保留的一句是 A.咱们厂所需的原料已经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了。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交朋友。 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却比近两年的偏多。 D.天阴得这么厉害,怕是要下大雨,所以你还是带把雨伞。,测基础,解析,解析 A项“存放”就是被存放的意思,“被”字多余。 C项“的”字可有可无。 D项删去“所以”,语言表达更加简明,也更合乎口语的表达习惯。,答案,1,2,3,4,5,2.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虚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B.李自
10、成等起义领袖内部不团结,贪图享受,严重脱离群众,然而起义失败了。 C.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稀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D.为什么有的学校对学生反映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置之不理呢?,解析,答案,解析 A项“不只是”与“而是”搭配不当,应为“还是”或“也是”。 B项句间具有因果关系,“然而”应为“因而”。 C项分句间不是程度的延伸,而是具有不好的因果关系,“以至”应为“以致”。,1,2,3,4,5,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_说什么求甚解_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
11、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好读书,这_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_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无论 或 因为 才 渐渐 B.即使 和 因此 就 渐渐 C.无论 或 因为 才 自然 D.即使 和 因此 就 自然,解析 抓住“说什么都毫无意义”可排除B、D两项,抓住句末“慢慢”一词可排除A项。,解析,答案,1,2,3,4,5,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_令人诧异。 那种以清散闲适为乐的人_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某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伤人事件发生了_100起。 A.确实 往往 不只 B.确实 往往 不止 C.实在
12、 常常 不止 D.实在 常常 不只,解析,答案,1,2,3,4,5,解析 “确实”,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书面语色彩较浓;“实在”,的确,完全确实。“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经常用在一句话的上半句,下半句常用连词“而且”等相照应,表示并列的两个事物,后者比前者有进一步的意思。,1,2,3,4,5,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勇于开拓的企业能获得荣誉当属不易,_,当前由于名目繁多的荣誉牌
13、的泛滥,使其荣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不能把握到的我们必须泰然地放弃,_是诗,是自然,还是七彩斑斓的情意。 我们学习,并不只是要积累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_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A.然而 不论 更 B.因此 不管 而是 C.因此 不论 而是 D.然而 不管 更,解析,答案,1,2,3,4,5,解析 句有转折意味,应该选用“然而”。 句选“不论”。“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与之呼应。 句表示递进,应选“更”。,1,2,3,4,5,考点 对练区,明考点,题型 正确使用虚词 例题1
14、 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作品也何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 B.同志们盼望早日归队,上阵杀敌,张思德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情呢? C.老杨说:“自家兄弟,何其如此客气呢?客气了,反而见外了。” D.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创造。,答案,解析,解析 D项“何如”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如”。 A项“何妨”应改为“不妨”。 B项“何曾”之后不能用否定的形式,应改为“何尝”。 C项“何其”应改为“何必”。,例题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也只是_见见面。 他_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
15、一位。 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_想起往事。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人人”,_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偶尔 不论 难免 诚然 B.偶然 不管 难免 当然 C.偶尔 不管 不免 当然 D.偶然 无论 不免 诚然,答案,解析,解析 “偶然”,副词,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但发生了。“偶尔”表示间或、有时、不经常。“不管”,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与它呼应。“无论”,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会改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特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词与它呼应。“不免”,即免不了,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
16、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后面一般要带“会”或“不会”。“当然”,可理解为应当这样,合乎事理或情理。“诚然”,即固然,用于引起下文的转折。,在解题时应注意:第一,理解句意,把握语境,理清句子和文段内部的层次及关系,分清是假设语气还是既成事实,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等问题;第二,分析所提供的虚词的意义、语气、配套规则、搭配规则,看虚词的位置是否恰当、用得是否合理、搭配是否合适、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第三,采用语感法、比较法、代入法或排除法,将最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解题技巧,1,2,3,4,5,6,7,8,9,10,1
17、1,12,14,13,15,17,16,19,18,20,练考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远征是去年六月走的,_到今年五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_在咱们村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红珍_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书刊什么的。 秀英希望大家以后能够_到群众中间走走看看,以便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 A.一直 始终 往往 常常 B.始终 一直 常常 往往 C.一直 始终 常常 往往 D.始终 一直 往往 常常,答案,解析,解析 “一直”比“始终”程度更强。“常常”既可用于过去,也可用于将来;“往往”则只能用于过去。,2.下列各句
18、中,加颜色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发放教育贷款,以解决寒门学子入学难的问题。 B.关于群众提a出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迅速处理,而不应该束之高阁。 C.随着北方冷空气的逐渐南下,我市北风加大,气温下降,天气明显变得更加寒冷起来。 D.纽约时报于日前推出一组“眺望明日世界”专题文章,大胆预测了32项不出10年就会面世的科技新产品。,答案,解析,解析 “关于”应该改为“对于”。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1,2,3,4,5,6,7,8,9,10,11,12,14,13,15,17,16,
19、19,18,20,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不但从报纸上、广播里,就是从自己的家里也能感受到我们整个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B.该公司去年曾有过一次违规尚且不论,单说这一次查出的偷税款竟达几十万元,就该依法制裁。 C.唯有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才会使作品有生活气息。 D.隋唐统治者为扩大统治基础,实行了科举制,通过明经、进士等种种名目的考试,来选取官吏。,解析,解析 “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用“何况”呼应,表递进。如“牺牲尚且不怕,何况受点小伤”,此处宜用“姑且”“暂且”之类的词。,答案,1,2,3,4,5,6,7,8,9,10,11,12,
20、14,13,15,17,16,19,18,20,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_化为灰烬。 在中国统一大势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_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_为合理化解统一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气力,_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A.顿时 不但/而且 何况 B.马上 如果/就 况且 C.顿时 如果/就 何况 D.马上 不但/而且 况且,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4,13,15,17,16,19,18
21、,20,解析 “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物、局面;“马上”,立刻,用于叙述将要发生的事情。“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只表示进一步申诉理由或追加理由。,1,2,3,4,5,6,7,8,9,10,11,12,14,13,15,17,16,19,18,20,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琅琊人杰地灵,藏龙卧虎,彪炳史册的又_王羲之一人呢? 他梦想在作文大赛中获得奖励,这次他_获得了一等奖。 优秀的教师并非为了金钱工作,所以,_得不到丰厚的报酬,他也会竭尽全力。 A.何止 偏偏 既然 B.何止 恰恰 即使 C.何尝 偏偏 即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课件 第五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