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5课 赤壁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5课 赤壁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5课 赤壁赋(4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赤壁赋,第四单元 文言文(1),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语言知识积累,(1)壬戌( ) (2)窈窕( ) (3)桂棹( ) (4)愀然( ) (5)舳舻( ) (6)渔樵( ),(7)江渚( ) (8)蜉蝣( ) (9)酾酒( ) (10)横槊( ) (11)山川相缪( ) (12)无尽藏也( ),rn x yo tio zho qio zh l qio,zh f yushshuliozn,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凭虚御风:
2、_ (2)遗世独立:_ (3)不绝如缕:_ _ (4)正襟危坐:_ (5)沧海一粟:_ (6)杯盘狼藉:_ (7)逝者如斯:_,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超越尘世,独自存在,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声音细微悠长,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 举酒属客:_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 今义:美貌的女子。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
3、一,在9月7、8或9日。,通“嘱”,劝酒,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辽阔的样子。,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1)属,举酒属客:_ 属予作文以记之:_,(2)危,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 危楼高百尺:_ 危言危行:_,通“嘱”,劝酒,通“嘱”,嘱托,端正,高,正直,(3)望,七月既望:_ 望美人兮天一方:_,(4)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眺望,动词,攻占,(5)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 纵一苇之所如:_,方位名词,位置低的
4、,与“上”,往,去,相对,像,(6)歌,扣舷而歌之:_ 歌曰:_ 倚歌而和之:_,(7)之,哀吾生之须臾:_ 唯江上之清风:_ 耳得之而为声:_ 月出于东山之上:_,动词,唱,名词,歌词,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名词,歌声,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8)而,而不知其所止:_ 羽化而登仙:_ 扣舷而歌之:_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 客喜而笑:_,连词,却,表转折,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9)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 相与枕藉乎舟中:_,连词,表修饰,助词,形容词词尾,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介词,在,(10)于,苏
5、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 月出于东山之上:_,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从,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正襟危坐:_ (2)顺流而东也: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 (4)不知东方之既白:_ (5)舞幽壑之潜蛟:_ (6)泣孤舟之嫠妇:_ (7)侣鱼虾而友麋鹿:_ _,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友伴;友,,以为朋友,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 (2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 (3)凌万顷之茫然: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 (5)何为其然也:_ (6)而今安在哉:_,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7.翻译下列句子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_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_,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合着节拍应和。,(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他)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课内名句 1.清风徐来,
7、水波不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三、名言警句,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欧阳修所赏识。苏轼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在诗词文赋上均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
8、、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谥“文忠”。 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散文名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名诗有题西林壁等,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二、背景展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即该篇)和后赤壁赋。,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
9、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篇。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体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 3.理解“赋”的文体特点,赏析本文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课堂导语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因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
10、,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七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脉络梳理,赤壁赋,第一部分游赤壁(第1、2段),描写,赏山川 思古人 叹渺茫 恨短暂,驾轻舟 凌碧波 与客饮 如登仙 记叙:主高歌 客吹箫,对话:客感慨,第二部分主客谈(第3、4段),阐述:主阐发,变不变 乃相对 天地物 无穷尽 既共享 就应乐,记叙:受启发 笑开颜 重开宴,同欢乐,悲忧戚,尽情欢,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寄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
11、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C.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抒情。 D.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整体感知,解析 “抒情”错,应为“议论”。,解析,答案,1.第一段写作者开始游赤壁时的情景,此时景色如何?作者有哪些活动?心情如何?,课堂互动,答案 (1)景色: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 (2)活动: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诗诵文,迎风赏月。 (3)心
12、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答案,2.朗读第二段,思考: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答案 (1)主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客悲。(洞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答案,3.朗读第三段,思考: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却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答案,答案 (1)无枝可依之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暗含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感叹。 (2)英雄不再之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15 赤壁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