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6课 项脊轩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6课 项脊轩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6课 项脊轩志(5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项脊轩志,第四单元 文言文(1),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语言知识积累,(1)项脊轩( ) (2)渗漉( ) (3)修葺( ) (4)垣墙( ) (5)栏楯( ) (6)偃仰( ) (7)冥然( ) (8)万籁( ) (9)逾庖( ),(10)老妪( ) (11)先妣( ) (12)门扉( ) (13)阖门( ) (14)象笏( ) (15)扃牖( ) (16)枇杷( ) (17)呱呱而泣( ),j lq yun shn yn m
2、nlipo,y b fi h h jin yu p p,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雨泽:_ (2)栏楯:_ (3)珊珊:_ (4)先妣:_ (5)束发:_ (6)归宁:_ (7)亭亭如盖:_,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雨水,栏杆。纵木为栏,横木为楯,优美舒缓的样子,已逝世的母亲,古代男童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高高耸立,像伞一样,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 (1)而母立于兹:_ (2)比去,以手阖门:_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人至不去 古义: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吾妻来归 古义:_ 今义:返回,还给、归还。,通“尔”,你,通
3、“合”,关闭,离开。,女子出嫁。,(3)往往而是 古义:_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义:_ 今义:寺院的住持。,处处。,一丈见方。,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1)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_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_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_,(2)比,比去,以手阖门:_ 比比皆是:_ 朋比为奸:_ 鳞次栉比:_,才,最初,开始,等到,处处,到处,勾结,并列,挨着,(3)过,一日,大母过余曰:_ 轻舟已过万重山:_ 过犹不及:_ 文过饰非:_,(4)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_ 先妣抚之甚厚:_,来访,走过,经过
4、,胜过,超过,错误,过失,先前,以前,逝世的,(5)当,他日汝当用之:_ 以当南日:_,(6)归,后五年,吾妻来归:_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_,应当,应该,挡,安放,女子出嫁,回来,(7)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 内外多置小门墙:_,设置,(8)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 室西连于中闺:_ 其制稍异于前:_,介词,在,介词,和,介词,比,(9)为,轩东故尝为厨:_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_,做过,成为,(10)而,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_ 而母立于兹:_ 往往而是:_,连词,表并列,可不译,代词,通“尔”,你,连词,相当于“地”,也可不译,(11)之,儿之成,则可待乎:_ 久之能以足音辨
5、人:_ 三五之夜:_,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放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乳二世:_ (2)垣墙周庭:_ (3)执此以朝:_ (4)客逾庖而宴:_ (5)雨泽下注:_ (6)使不上漏:_ (7)前辟四窗:_,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哺育,名词用作动词,筑起围墙,名词用作动词,上朝,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在前面,(8)东犬西吠:_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 (10)内外多置小门墙: _,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亲手,名词作状语,内,在里面;外,在外面,6.写出下列
6、特殊句式的类型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 (2)使不上漏:_ (3)家有老妪,尝居于此:_ (4)室西连于中闺:_,判断句,省略句,“使屋顶不上漏”,状语后置句,“尝于此居”,状语后置句,“室西于中闺连”,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文:_ (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译文:_ _,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经过,的人是谁。,课内名句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三、名言警句,
7、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二、背景展示,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隆道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文
8、体知识,志 “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常见文体。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志、记、表、书”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 1.把握“喜”、“悲”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 2.抓住细节描写,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课堂导语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份欢乐、这份热闹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一点人声,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着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你会追忆那一份欢乐、那一份热闹。恰是这些,会使你的眼睛流
9、泪,使你的心滴血。常人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更是体会颇深。明代的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在寂寞凄凉的时光里回忆起家中诸多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然而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脉络梳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
10、,第一层叙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整体感知,解析 B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解析,答案,1.文章前后两部分虽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神聚,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这是因为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本文有哪两条线索?,课堂互动,答案 本文的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把经过选择的看似零散的材料集中到项脊轩里来,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
11、西产生内部联系,“形”“神”得到和谐的统一。,答案,2.文章第二、三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答案 文章第二、三段共写了三件事: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 这三件事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一致。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在客观的记叙中寄寓深深的感叹。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衷,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则“令人长号不自禁”,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由压抑转为外露,由平稳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答案,3.文章最后一段是后来补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16 课项脊轩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