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民乐一中 2019 届高三 3 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1928 年 10 月 13 日,当年繁华的都邑废弃 3000 余年后,董作宾带人在安阳小屯挖下一铲浮土,拉开了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90 年后,我们隆重纪念殷墟,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丰富的地下遗存,更因为它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并成为世界遗产,让我们实现了与世界其它文明的对话。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并非易事。2000 多年前,司马迁坚定地写下史记殷本纪。然而对于这个比自己还早千年的王朝
2、,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当上世纪初疑古派纵横史学之时,商王朝是否真的存在过,甚至也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疑问。上世纪 30 年代,考古学家在殷墟发掘的宮殿宗庙基址、王陵大墓,尤其是 1936 年临近收工时偶然遭遇的那一坑埋藏着 1.7 万片记录商王活动的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1950 年以后,发掘继续,证据延伸。布局严谨的“大邑商”逐渐清晰。复杂的路网、超过 2000 米的人工水渠,以及分布在近侧的居民点,勾勒出都邑的繁荣。无数的陶器、青铜器、玉器从居民点和居民点附近的墓葬中清理出来。商王朝从此不再停留在司马迁的区区三千言,而是可以放心谈论的真实历史。没有殷墟,就没
3、有中国考古学。1928 年,随着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殷墟发掘终于在万众期待中登场。殷墟发掘不同于前,首先是选点本身与中国传统学术相衔接。当时曱骨文已经发现近 30 年。殷墟作为甲骨文出土地为学术界所知也已经 20 年,发掘殷墟已经是以金石学为核心的整个学术界的期待。其次,殷墟发掘是中国官方学术机构组织的活动,除第一次发掘者是董作宾外,随后的发掘由受过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训练的李济、梁思永主持。第三,殷墟的发掘是连续性的。从 1928 年开始到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共实施 10 次发掘。发掘的连续性,使得田野考古活动广受关注,学科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第四,殷墟发掘诞生了
4、真正的考古学方法。1931 年,梁思永在后岗确认的“三叠层”,奠定了考古地层学的基础,李济倡导的陶器分类法也是对现代考古类型学的有益探索。殷墟发掘是中国学术界对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的主动接受和有计划实施,鲜明地塑造和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性格。从殷墟出发,由此上溯更早的文明便有了坚实的支点。同样从殷墟出发,看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也可以有更为清醒的认知。面对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不寒而栗的祭祀坑,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孔子坚持要“复周礼”,而不是“复殷礼”。当然,殷墟也让中国与世界对话。以殷墟为支点建立起来的中国上古史体系,已经换成了遗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术语、新概念。有了这些概念,商王朝
5、、夏王朝才可以与古埃及的中王国、新王国相比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图坦卡门法老墓的意义;有了这些概念,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才可以与两河流域的欧贝德、乌鲁克和古巴比伦对话;有了这些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重大课题作出贡献。殷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61 年 3 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2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认同,也是对包括考古者在内的所有殷墟文化遗产研究者、守护者的肯定。韩国学者金秉模曾受国际古迹理事会(ICOMOS)委托考察殷墟,他对殷墟留下这样一段评价:“殷墟是最重要的世界遗产之一。殷墟不仅对于中
6、国人意义重大,对全世界人民同样弥足珍贵。”如今殷墟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节选自唐际根殷墟发掘研宄的贡献,原载 2018 年 10 月 17 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墟的发掘意义非凡,它不仅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由于历史观的局限,司马迁写史记殷本纪的时候,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C.如果没有 1936 年发掘的 1.7 万片记录商王活动的刻辞甲骨,就根本无法证实商王朝的存在。D.孔子不主张“复殷礼”,是因为见证了商王陵区祭祀坑里让人不寒而栗的层层叠压
7、着的无头人骨。1.A(B 项,“由于历史观的局限”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历史观的局限”于原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C 项,“就根本无法证实商王朝的存在”表述错误。D 项,“见证了”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成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述,中间五个自然段分论,最后一段总结,思路清晰,论据充分。B.文章主体部分,从证实商王朝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其他文明对话三个方面,论 证了殷墟发掘研宄的贡献。C.作者把殷墟发掘与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前的考古研宄作对比论证,论述了殷墟发掘不同于
8、前的四大特 点。D.末段运用引用论证法,引用韩国学者金秉模对殷墟的评价,是为了说明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 认同。2.C (C 项,“作者把殷墟发掘与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前的考古研究作对比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未作对比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墟发掘是官方学术机构组织的活动,是以金石学为核心的学术界的期待,所以说,没有殷墟就没 有中国考古学。B.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直接影响了中国学者对殷墟的发掘研宄,对中国考古学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3C.以殷墟为支点,往前,可以上溯更早的华夏文明。向后,可以更为清醒的认知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D.如果没有遗址、文化、古
9、城等概念,中国可能无法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重大课题作出贡献。3.A(A 项,“ 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学 ”的理由概括不充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方面的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2006 年国务院颁布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
10、10-2020 年) (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10 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上述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据 2015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6. 20/0,比 2005 年的 1.6%提高近三倍。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1、、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研究表明,2015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 30 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 10%以上。到 2020 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 10%的目标。(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材料二:自 2006 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
12、由2005-2010 年的 0.33 百分点发展到 2010-2015 年的 0.59 百分点,再提升到 2015-2018 年的 0.76 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4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和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 2007 年 10. 38%增长到 2018 年的 20. 840/0,在重点人群中住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 2007 年 2. 97%增长到 2018 年的 10. 14%;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由 2007 年 0. 97%增长到 2018 年的 2.62%。(摘编
13、自2018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材料三: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2018 年与 2015 年相比,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历次调查中首次出现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下降的状况。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护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也能同比例增加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摘自网络)4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3 分)( )A2015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 6.20/0,这是 2005 年的近四倍,也超过了 30 多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 2015 年公民科学素质比例的一半。B2006 年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百分点明显提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在 2020 年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超过 10%的目标希望很大。C 2007-2018 年,从农民、城镇劳动者和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比较来看: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增长率最低,城镇劳动者增长率最高。D从中国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学素质 2018 年与 2015 年的调查结果比较来看:高中及以上文
15、化程度的都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所增长。4答案 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思路点拨:“也超过了 30 多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 2015 年公民科学素质比例的一半”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2015 年进入创新型同家行列的 30 多个发达同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 10%以卜 ”,没有可具体比较的数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06 年颁布实施的科学素质纲要,促进了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修订、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建设。B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
1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政府都很重视。C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我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却越来越大。5D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和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进入缓慢提升阶段,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5答案 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A“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说法不恰当,夸大作用;原文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主语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是科学素质纲要。C文中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
17、程度的公民科学素质的差距拉大,但没有提到不同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的差距拉大。D“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 ”说法不当。6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 分)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案制订计划:颁布科学素质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加强教育:提升公民受教育程度,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进行修订,等等。明确重点: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和领导 T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每点前面
18、的概括没答出来不影响得分)或者选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2017 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据初步调查,2016 级高中生在 2017 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 7 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 50 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 100 人选考物理;某市 2016 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 900 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
19、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材料二:“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 1%为 100 分,2%为 97 分,以此类推,以每 3 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 21 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 40 分。“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
20、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 10 个6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 10 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材料三:2017 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 1400 多所高校中,有 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者的科目比例如下!(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材料四: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
21、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3 门以及 3 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 3 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如果 6 门(或者 7 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 1 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 3 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 3 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
22、招生的选科要求。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次高考改革既取得了
23、不少成果,也出现了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等问题。B赋分制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而给出一个准确分数的赋分制度。C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说明物理学科对高校培养人才非常重要。7D大学必须开设高中学习中心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兴趣和学业发展规划理性选科。7B(B 项,赋分制是一种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而给出一个相对分数的赋分制度。)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据初步调查,浙江省 2016 级高中生中选择物理学科的人数严重偏少,但是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这种现象终将慢慢改变。B赋分制本身存在的漏洞使学生在选择选考科
24、目时产生避难趋易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C在目前的选科制度下,“物理遇冷”现象说明制度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各学科的特点及各学科的具体学情。D目前存在于高考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只要改变这种录取模式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8D(D 项,“因此只要改变这种录取模式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错,谁也不能保证换成另外一种模式就一定能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9结合材料四,谈谈在“物理遇冷”的情况下如何调整高考改革方案。(6 分)9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改革选考科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民乐 一中 2019 届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