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三章 微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题型突破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三章 微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题型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三章 微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题型突破(4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题型突破,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2.明确DNA结构中的碱基数量关系及相关计算。 3.掌握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4.比较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内容索引,微型专题,考题精选,微型专题,一、对照比较: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有关分析,例1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用32
2、P、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答案,解析 培养噬菌体需用含活细菌的培养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被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外壳没有与细菌完全分离,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35S;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仅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方法总结,1.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3.噬菌体的标记方法 (1)标记细菌:用含有32P或者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
3、32P或者35S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让噬菌体侵染含32P或者35S的细菌,从而获得含32P或者35S的噬菌体。,变式1 如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现象是放射性全部分布在上清液中 B.搅拌的目的是促使35S进入细菌内 C.由于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所以也可以用14C、3H、18O、15N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D.整个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需要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以进行对照,答案,解析,解析 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不侵入细菌,所以经过搅拌和离心后,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但沉淀物中也可能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4、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或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开;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具有C、H、O、N等元素,所以不能用14C、3H、18O、15N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可知,还需要设置另一组实验进行对照,该组需要用32P对噬菌体进行标记。,二、模型构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的计算规律,例2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
5、A、T、G、C,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1,A项中曲线应为水平,A错误;,方法总结,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可推知以下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变式2 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 解析 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AT占66%,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比例和每条链
6、中的比例相同,因此A1T166%,G1C134%,又因为T1与C1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A166%32%34%,G134%18%16%。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所以T2A134%,C2G116%。,答案,解析,三、模型构建:DNA复制的有关计算,例3 (2018杭州测试)已知某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3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形成了8个DNA分子,其中有7个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完全是新合成的 B.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AGTC1234 C.第3次复制时,需要周围环境中1 600个含A的脱氧
7、核苷酸 D.3次复制共需周围环境中4 800个含G的脱氧核苷酸,解析,答案,解析 DNA复制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6个DNA分子完全由新子链构成,A错误; 已知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1234,则其互补链中AGTC3412,整个分子中AGTC(13)(24)(31)(42)2323,B错误;,每个DNA分子中含G1 0002 600个,3次复制后,共需含G的脱氧核苷酸(231)6004 200个,D错误。,方法总结,假设将1个全部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结果如图所示。,1.DNA分子数 (1)子代DNA分子总数2n个; (2)含15N的DNA分子
8、数2个; (3)含14N的DNA分子数2n个; (4)只含15N的DNA分子数0个; (5)只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1)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 (2)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3)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 (1)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 (2)在第n次复制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变式3 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中,错误
9、的是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 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 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 D.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个,解析,答案,解析 DNA复制n次是指DNA连续复制了n次,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为2n个,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n1条。第n次复制是指DNA复制了n1次,已产生子代的DNA分子继续进行第n次复制。两种复制情况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不同的。在计算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过程中所需含某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时,要先计算出n次复制时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再减去(n1)次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该DNA分子含胞嘧啶数目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科版 高中生物 必修 课件 第三 专题 遗传 分子 基础 题型 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