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目标导航,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1.背景 (1)1976年粉碎“ ”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四人帮,指导思想,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召
2、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 的伟大决策。,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改革开放,易混易错,思维点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
3、有完全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1.农村改革 (1)措施: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撤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_,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意义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全国 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后, 改革全面展开。,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经营,村民委,员会,自主权,城市经济体制,农业,2.城市改革 (1)措施:增强 ,搞活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4、配制度。 (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活力,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积极性,思维点拨,图解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1)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时间、会议、内容),苏联解体,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理论,商品市场体系,3.意义
5、 (1)成为世界上 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 ,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经济增长速度,小康水平,思维点拨,易混易错,1.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2.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暂时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
6、新阶段的标志。,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解读 “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问题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省份:安徽、四川。针对问题
7、: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历史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示,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解读 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问题思考 (2)根据
8、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提示 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提示,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年、2002年”等关键信息。,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建立以公有制
9、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示,史论总结,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改革来解决矛盾,正是由于有了社会矛盾,统治者才要求通过改革来巩固统治,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
10、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 (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素材。 (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主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必要性 史料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史料解读 划线句子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坚持的原则。,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1、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提示,2.过程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史料解读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象征。,图一 图二,问题思考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12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