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空坐标,学习本单元,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要学会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唯物史观来指导学习。,学习指导,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3)文化基础: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平
2、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士,私人讲学,2.表现 (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 (2)代表人物,诸子百家,老子,荀子,韩非子,3.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思想解放运动,思维点拨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三个阶级:(1)新兴地主阶级;(2)没落奴隶主贵族;(3)小生产者 四个派别:儒、墨、道、法,1.孔子
3、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在教育上有哪些贡献?,提示,提示 “仁”;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学习思考,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学创立:孔子。 (1)思想核心:“ ”,即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 (2)政治思想:统治者要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 ”,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 (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仁政,仁义,性本善,(2)历史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
4、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战国,知识拓展 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和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它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孟子、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提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提出“仁义”的主张。,3.教材P6“学思之窗”问题思考: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
5、,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提示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没有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提示,学习思考,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政治主张:“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道,无为而治,(2)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
6、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 ,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以法治国,易混易错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子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4.据材料,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7、 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故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原因: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法家在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守株待兔,学习思考,提示,5.你是如何理解教材P6“资料回放”老子的这段话的?,提示 这句话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提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史料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
8、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教你读史 史料从学术下移、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华夏文化的不断融合三个层面分析了春秋时期出现新思想的原因,其中“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诸夏文化外族文化”是理解史料的关键信息。 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答案,答案 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文
9、化不断融合和吸收其他文化。,2.“百家争鸣”的影响 史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答案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答案,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色彩。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
10、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拓展提升,主题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思想 史料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教你读史 史料中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
11、范上来。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答案,答案 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2.孟子、荀子的思想 史料一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 教你读史 由史料可知孟子主张作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12、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无敌于天下。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张?,答案,答案 提倡“仁政”学说。 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史料二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 教你读史 “重法”说明荀子借鉴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 问题思考 (2)史料二中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答案,答案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的特点。,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史论总结,记知识纲要,课堂小结,背核心术语 1.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
13、斗争的消极性。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导致思想界发生巨变,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D。 A、B、C项都是D项的具体表现,均排除。,1.(2017遂宁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
14、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解析,1,2,3,4,5,2.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答案,解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为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要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即如果人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仁者爱人”符合题意,C项正确。,解析,1,2,3,4,5,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三民主义”“关注民
15、生”。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关注民生,这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相吻合。,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关注民生)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程颐)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答案,解析,1,2,3,4,5,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解析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解析,1,2,3,4,5,5.韩非子记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法制建设 C.礼乐秩序 D.伦理道德,答案,1,2,3,4,5,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韩非子强调法治,故选B项。,解析,本课结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