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目标导航 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重点) 2.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重点) 3.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民族危机加深。 2.代表:王韬、薛福成、 等。 3.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
2、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 。,郑观应,商战,君主立宪,思维点拨,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早期改良思想,明显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和洋务派划清了界线,也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萌发: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 (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
3、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的代表作: 和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思维点拨,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变法的过程中,为减少改革的阻力,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说明了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
4、为爱国救亡的 。 2.创办报刊: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 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政治活动,中外纪闻,3.成立团体强学会 (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 成立,后又成立上海强学会。 (2)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3)结果: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上海强学会解散。,思维点拨,易错提醒,北京,强学会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是政党。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而不是强学会的成立。,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
5、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活动与主张,时务报,2.维新活动的影响 (1)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2)资产阶级 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使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史论要旨,仁学,天演论,改良主义,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3.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知识图示,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史料一 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
6、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史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主题 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史料解读,“商务”是指新兴的资本主义。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答案,问题思考,提示 途径:郑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 含义:“与外人商战”是指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竞争,抵制外来经济
7、侵略。,(1)据史料一分析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答案,(2)史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 主张:君主立宪。 依据:三权分立学说。,史论总结 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 (1)联系 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 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2)区别 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具
8、体的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郑观应 D.梁启超,1,2,3,4,答案,解析,解析 器物层面是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制度层面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
9、主立宪。,1,2,3,4,2.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 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 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 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性,答案,解析,解析 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要先树立变法思想的权威。而欲达到此目的,又必须动摇乃至推翻顽固守旧、阻碍变法的旧思想。,1,2,3,4,3.近代著名思想家陈虬曾说:“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御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这一言论的主要含义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维新变法 C.自强、求富 D.民生主义,答案,解析,解析 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
10、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4.(2016襄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1,2,3,4,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
11、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 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1,2,3,4,答案 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 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1,2,3,4,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既有支持也有反对;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答案,解析,(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 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 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1,2,3,4,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大批现职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得出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得出上书时间长,“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得出有组织,据材料二整体信息可知没有统一领导人;第二小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解析,(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本课结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