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2 应用举例(二)》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2 应用举例(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2 应用举例(二)》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解三角形,1.2 应用举例(二),1.会运用测仰角(或俯角)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 2.会用测方位角解决立体几何中求高度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目标,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问题导学,思考,知识点一 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如果能测出点C,D间的距离m和由C点,D点观察A的仰角,怎样求建筑物高度AB?(已知测角仪器的高是h),答案,在RtAEC中,AEACsin ,ABAEh.,问题的本质如图,已知AEC为直角,CDm,用、m表示AE的长,所得结果再加上
2、h.,梳理,知识点二 测量方位角求高度,思考,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在西偏北15的方向上,行驶5 km,再在RtDBC中求DCBCtan 8.,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怎样求此山的高度CD?,答案,梳理,问题本质是:如图,已知三棱锥 DABC,DC平面ABC,ABm,用、m、表示DC的长,题型探究,命题角度1 仰角 例1 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类型一 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答案,解析,方法一 设ABx
3、m,则BCx m.,方法二 ACB45,ACD135, CAD1801353015.,(1)底部可到达,此类问题可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 (2)底部不可到达,但仍在同一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此类问题中两次观测点和所测垂线段的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观测者一直向“目标物”前进.,反思与感悟,跟踪训练1 某登山队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35,沿倾斜角为20的斜坡前进1 000 m后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的仰角为65,则山的高度为_ m.(精确到1 m),811,答案,解析,如图,过点D作DEAC交BC于E, 因为DAC20, 所以ADE160, 于是ADB36016065135. 又BAD3520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 高中数学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