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怀化市 2019届高三 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从传统道德的观点看来,文以载道,文学作品承担着教化的使命,而市民文学,则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辛亥
2、革命以后,随着现代文化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市民文学走出了边缘,大放异彩。到了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学猛烈抨击大肆泛滥的市民文学,市民文学遭到重创,新文学占据了文坛的制高点,居于正统的地位。民国时期的小报,用游戏的文字描绘出市井的众生相,以近现代都市中消闲趣味为主旨,拥有广大中下层市民读者。小报文学,是一种市民文学。正是因为如此,小报文学成为新文学抨击的对象。以上海小报为例,面对新文学的攻击,小报文学也做出多方面的调整,由排斥、抗拒,到逐渐接受、认同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伊始,新文学就非议小报文学的创作。小报文学虽然不以为然,却无法从正面做出反击,因为它以娱乐大众为宗旨,艺术水平与新文学相比,固然是相对
3、粗俗一些。所以,小报文学只能避重就轻地进行回击。小报文学先是从道德层面上讽刺新文学宣扬“不孝” ,再攻击新文学倡导的“自由恋爱”是“自由性爱” ,又说新文学半欧化的语言犹如天书般晦涩,甚至嘲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说胡适迷信“赛先生” ,但常年的旧患糖尿病最终是让“腐败”的中医给治好的。小报刊登的这类反击新文学的文章,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学理论支持,大多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游戏之作,很少有使人信服的作品。即使有的小报作家注意到新文学否定传统的问题,也只是流于表面地批评几句,指出新文学家倡白话、废文言的主张强词夺理、矛盾百出,但是如何无理、如何矛盾,小报并没有给出深入的解释分析。尽管小报文学和新文学曾
4、经水火不容,但在 1927年前后,新文学开始对自身进行反省,不再批评指责小报文学。小报文学也开始重新认识新文学的价值,重新评估新文学所取得的成绩。小报在讨论什么是不朽的作品时,认为新文学中鲁迅和巴金的作品是真正的不朽之作。20 世纪 30年代后期,小报文学提出新旧调和的理论,寻找到与新文学调和的可能。所谓新旧调和,即新文学源出于旧文学,新旧文学各有优点和局限,可以相互沟通。小报指出,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新旧调适的结果,张恨水和张爱玲是新旧文学调和得最好的作家。尤其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 ,融新旧于一炉,描写细腻胜于新文艺小说,布局精细又不落旧小说的窠臼,是最优秀的作品。到了 20世纪 40年代,小
5、报文学更是融合文言和白话,每一份小报在同一个版面上,都同时刊登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成的文章。可见,与当初对新文学深恶痛绝相比,此时的小报文学逐渐向新文学靠拢。小报文学之所以愿意接近新文学,在新文学面前甘拜下风,实际上是顺应新的文学格局的需要。小报文学意识到,新文学自面世起,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文坛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面对新文学星星之火势必燎原的趋势,小报文学如果仍然顽固抗拒,最终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所以,面对文坛的新格局,小报文学只好重新定位自己与新文学的关系,以求继续生存。(摘自 2018年看历史第 7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6、民国时期的小报文学用游戏的文字描绘出市井的众生相,以消闲趣味为主旨,尽管艺术水平欠高雅,但深得中下层市民读者喜爱。B市民文学诞生之初发展顺利,并大放异彩,但到了五四运动期间,却遭到新文学的猛烈抨击,被边缘化了。C新文化运动伊始,新文学就非议小报文学的创作,小报文学发起了全方位的反击,从道德层面到新文学倡导,再到新文学的语言,甚至对胡适展开人身攻击。D20 世纪 40年代,小报文学逐渐向新文学靠拢,同一份小报的同一个版面上,同时刊登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成的文章。2下列对原文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报文学面对新的文学格局,为求得继续生存,重新定位自己与新文学
7、的关系,从顽固对抗,逐渐走向了认同。B文章引用张恨水作品啼笑因缘是为了证明小报“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新旧调适的结果”的观点。C从对抗走向融合,新文学亦不再指责小报文学,认为两者只有新旧调和,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D文章开始介绍新文学对市民文学的抨击,然后提出观点,再结合小报文学的反击和逐渐接受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民国时期,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曾势同水火,但最终由排斥、抗拒,到逐渐接受、认同,其中过程颇有意思。B小报刊登的反击新文学的文章,使人信服的作品很少,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游戏之作,缺乏足够的文学理论支持。C “
8、新文学源出于旧文学”这样的主张,与鲁迅说过的“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暗合,说明新文学与旧文学并非不可调和。D面对新的形势,小报文学在新文学面前甘拜下风,并不是真正认同新文学,而是为了求得自身生存的违心之举。【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 (1)A “以消闲趣味为主旨”范围扩大,
9、原文第二段为“以近现代都市中消闲趣味为主旨” ;B “市民文学诞生之初发展顺利”于文无据。C没有正面反击,只是避重就轻地回击,不能说全方位反击,原文第三段为“小报文学虽然不以为然,却无法从正面做出反击,因为它以娱乐大众为宗旨,艺术水平与新文学相比,固然是相对粗俗一些。所以,小报文学只能避重就轻地进行回击” 。(2)C这是小报文学的观点,原文第四段为“小报文学提出新旧调和的理论,寻找到与新文学调和的可能” 。(3)D “违心之举”错,小报文学其实看到了新文学的价值,提出调和理论。小报文学既看到了新文学的价值,也是为了适应文学新格局的需要,原文第四段为“小报在讨论什么是不朽的作品时,认为新文学中鲁
10、迅和巴金的作品是真正的不朽之作。20 世纪 30年代后期,小报文学提出新旧调和的理论,寻找到与新文学调和的可能” 。答案:(1)D(2)C(3)D【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稻 香符浩勇李群忙完应酬,从亿丰商厦出来时已是晚
11、上八点。他驱车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心里并不平静。刚才酒桌上同行的话还响在耳边:这些年,市县里只要有人进了省城站稳脚跟,你就无法摆脱市县来人的烦扰或者纠缠。你帮他把事办了,孝敬菩萨的话也会说;可要是帮砸了事,当面甩脸就走人。他正步入中年,已是省城商业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就拿这次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来说,应聘者各显神通,各个渠道途径的招呼铺天盖地,应接不及。而二十多年前,他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却是举目无亲那年,家乡遭荒,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来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他在家乡当过知青,会帮忙的。走的前夜,他和青梅竹马的稻香道别,他动情地说:“等我在城里站稳脚,就回来接你。 ”稻香却婉拒了:“你进城去了,就好好
12、为前程奔,别惦记我了。 ”说罢转身就走。他没有去追她,却暗暗下了决心,在城里有出息了一定好好待她,就像他曾发誓不会忘记秋天田野的稻香。次日,他挤上客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好不容易转折打听到一家门牌下。他敲开门,门里挤出一张中年男人的长脸,警惕地盯着他:“你找谁?”他说:“我来找贾良,他在我们家乡当过知青”那张长脸皱了皱眉说:“贾良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 ”他急忙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长脸回答说:“城里这么大,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哪里去找他,你还是回家去吧。 ”说罢关上了门。他提着行囊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在宽阔繁华的街上,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出来时,他只带了单程的路
13、费,只得找了家小旅馆住下再作打算。第二天他去找工作,准备先挣回家的盘缠。他走过几条街道,问了好多家店铺,找工都没着落;饥肠辘辘,看着店铺里熏蒸出笼的包子,他记起了家乡田野的稻香。忽然,他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哭着,看样子显然是迷了路,一副又饿又怕的样子。许多人停下来看她,却又都走开了。他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稻香上山打柴迷路的情景,就上前去,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块烧饼给了她。女孩不哭了,跟着他又拐过一个街口,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他正焦急,女孩的父亲突然从天而降,问清缘由,对他谢天谢地。他已身无分文,正犹豫索要回家路费,没想到女孩父亲问:“你是进城找工的吧?要不到我们公司来干吧。 ”他喜出望
14、外,差些流泪跪了下去。在公司,他的勤勉和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在兼并一家公司时,他在一张人员花名册上看到了贾良的名字。起初他还想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等到真正见到贾良,居然正是当初自己刚进城时敲门后见到的那个长脸的中年男人。贾良见到他时,脸上也“唰”地红透了,不敢正视他。哦,当初他为何不愿意相认?是怕会给他带来麻烦,还是像稻香说的那样城里的人情比纸薄。而偏偏在这以后,他就是贾良的上司,虽然同在一家商厦里上班,在各种场合常常逢面,但却形同陌路;有好几次,他感觉到贾良似乎要跟自己和解打破僵局,但一想起当初的境遇,就懒得理睬他如今二十年过去,李群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了一个温馨而
15、安逸的家庭,妻子勤勉贤惠,女儿争气上了大学。尽管这些年在城里打拼滚爬,疲于奔波,但每当驱车回到居住小区,看到楼上亮着柔和灯光的窗户,还有妻子倚窗期待的身影,他就感到无限幸福和温暖。他开车缓缓滑进车库,刚走出来,有个女孩就上前拦住他。他认为是为这次公司招考找他的,故作惊讶地问:“你找谁?”女孩说:“我来找李群叔,是我娘叫我来的,我娘叫稻香。 ”他凝眼一怔,仿佛看到稻香轻盈的身影。刚进城两年时,他回家乡,还带了城里的礼品去见稻香,她却已经嫁人了,山里的风霜削走了她的俊俏;她衷心祝贺他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再后来,母亲过世,他就很少回家乡了。这些年因为业务忙于应酬,一次次盛宴的记忆荡然无味,也早忘却秋天
16、田野的稻香。现在莫非家乡又遭了灾,稻香才想起了他,让女儿来投靠他?眼下已不是二十年前了,农民工涌进城来,就业机会竞争激烈。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住多长时间?家里的房间也不宽敞。他不动声色地对女孩说:“李群已经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 ”女孩急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他说:“在城里,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你找不到他的,还是回家去吧。 ”刚一说完,他就觉得这句话似曾耳闻,竟出自自己的嘴里。女孩向他道谢准备离去。他忽然想起这与多年前自己来找贾良时的遭遇是何其相似。贾良鄙视他的那副嘴脸在心里生了根。贾良早已退休了,他却始终都不原谅他。而现在他怎么也成了这样!他心里一抖,记起稻香当年的温情
17、,对女孩说:“我刚才没认出来,我就是你李群叔;先进家里住下吧,进城找工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女孩听了,向他嫣然一笑,说:“李群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这次家乡要修大桥,我回去一趟,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他听着很羞愧,一脸窘态。待女孩走后,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多一个庆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计了,不管多忙也要回一趟乡下去。(摘自小说选刊2018 年第 6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同时运用心理、语言描写和反衬等多种手法对李群形象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充分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B小说以“稻香”
18、为题,因为“稻香”既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又是主人公思乡情绪的寄托,更象征李群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温情、宽厚。C “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小说这一安排使故事情节陡起波澜,侧面展示了稻香的美好品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李群决计回乡做了铺垫。D小说穿插回忆了李群进城碰壁的遭遇,为下文写李群内心世界的变化作了铺垫,同时与稻香的女儿进城寻人的情节相照应。5结合文本,概括李群的心理变化过程。 (6 分)6文中两处划线的人物语言几乎一样,这样写有何作用?(6 分)【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
19、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结合文章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
20、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解答】 (1)B “稻香”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稻香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主人公思乡情结的寄托,更是李群家乡人格的象征。(2) “他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稻香上山打柴迷路的情景,就上前去,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块烧饼给了她。女孩不哭了,跟着他又拐过一个街口,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他正焦急,女孩的父亲突然从天而降,问清缘由,对他谢天谢地”突出其善良,充满爱心。 “在公司,他的勤勉和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突出其积极进取,勤勉上进。 “农民工涌进城来,就业机会竞争激烈。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住多长时间?家里的房间也不宽敞。他不动这里了,他早搬走了”突出其冷漠自私
21、,缺少温情。 “他听着很羞愧,一脸窘态。待女孩走后,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乡一个庆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计了,不管多忙也要回一趟乡下去”突出其羞愧。(3) “贾良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 “李群已经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第一句话是他当年自己的一种境况,通过他所面对的这一窘境,突出贾良对他的一种冷漠的态度。第二句话是他面对小女孩所说的具体内容,误以为小女孩是来投奔自己的。这两句话说话的对象不一样,但内容却极为相似,可以说是如出一辙。极为鲜明的讽刺,城市化进程之中人们内心的冷漠态度和自私狭隘的心理特征,增强了小说的社会讽刺意味和批判效果,鲜明地展示出人物内心的狭隘,自私,冷
22、漠无情,从而使得小说充满戏剧感,增强其趣味性。答案:(1)B(2)下定决心在城里立足-失落迷茫-喜出望外-感到幸福、温暖-冷漠自私-羞愧。(3)内容上:表现人物的冷漠无情,讽刺和批判城市化过程中人性的冷漠和扭曲。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富有趣味性和戏剧性。【点评】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臵;分析艺术手法)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
23、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 ,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 ,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材料一: 2018年 7月以来,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持续上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房屋租赁价格平均涨幅超过 20%,广州部分地段好、公共资源便利地区的房屋租赁价格涨幅甚至达到 30%。材料二:在一线城市房租过快上涨的背景下,北京、深圳、上海积极出台稳租金的相关举措,进一步促进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深圳市率先探索“稳租金商
24、品房” ,要求“年租金增长率不超过正负 5%”。同样作为一线城市,上海也在积极探索租赁住房相关政策。近年来,上海先后出让了“只租不售”的租赁住房用地,地价大幅度低于商品房用地,目前暂由国企拿地运营。为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北京市住建委多措并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公租房供应分配工作。8 月 27日,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目前,西城、海淀、丰台三个区的近5000套公租房房源正在进行意向登记过程中,预计年底前还有近万套房源要启动分配。除一线城市外,全国不少租金上扬的城市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平抑租金,包括增加房源供应、推进租赁合同备案、规范中介行为、严查租金贷等。由于我国租赁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怀化市 高三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