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2016级高二(下)第一学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2016级高二(下)第一学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2016级高二(下)第一学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绵阳 2016 级高二(下)第一学月测试语 文 试题(总分 100 分,120 分钟内完成)命题:赵光凯 审校:胡齐林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2、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
4、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5、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B.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C.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D.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1.【答案】B。(A 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及其价值倾向”错。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D“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举女诫颜氏家训家范家训
6、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B.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C.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D.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2.【答案】C。(说“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B.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
7、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C.“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D.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3.【答案】A。(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8、,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英雄佛刘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
9、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
10、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
11、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
12、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
13、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B.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C.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直接描写,也有他人的介绍评价。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4【答案】C。(写叔叔都是侧面描写;“我”并没有看见过叔叔的真人样子,因为从后文得知叔叔为了救“我”已经壮烈牺牲了,“我”只是从奶奶嘴里得知“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以及村里人对叔叔的评
14、价”均属于侧面描写语句,没有直接正面描写其具体的外貌,故此项不正确。)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4 分)5.【答案】“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观察,使奶奶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更为真实地揭示“虎子”的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事实上构成了小说的暗线。“虎子”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奶奶的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的人间大爱。(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
15、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以“我”为见证人,就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际和命运。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6【答案】“英雄”是小说的线索,构成情节上的因果呼应。没有“乡下的奶奶”的伟大,也就没有“英雄”的儿子。正是“乡下的奶奶”的优秀品质,才培养出心肠好的叔叔。突出小说人物形象。英雄奶奶,英雄母亲,英雄儿子。深化小说主题。奶奶也是英雄,她既是英雄的母亲,也帮全家树立的英雄的典范,也
16、延续了英雄儿子的好心肠,如拒绝为自己修墙以帮助小学,心疼爸爸的劳累等。爸爸不祭奠英雄心理不踏实,奶奶让我给英雄鞠躬,说明全家以英雄为榜样,以崇敬英雄为家风,洋溢着正能量。(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永初元年,封车骑将军,食邑万户,以定策功增三千
17、户。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至于五六,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诏骘与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二年冬,邓鹭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大败,死者八千余人,羌众遂大盛,朝延不能制。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骘子侍中
18、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风以谢,天下称之。建光元年,大后邓氏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太后兄弟悝、弘、阊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赀财田宅,又徙封骘为罗侯。五月,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大司农朱宠痛骘无罪遇祸,乃肉袒舆榇上疏。宠知其言切,自致廷尉。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骘等于北芒。诏遣使者祠以少牢,诸从兄弟皆得归京师。(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19、的一项是(2 分) ( )A.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B.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C.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理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D.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7.【答案】D。(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禁中”,指帝王宫内,因不许
20、人随便进出,故称。也称“禁内“大内”“紫禁”等。B.永初元年是农历丁未年,如果采用“干支”纪年法推断,永初四年则是农历庚戌年。C.“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所用的牲畜,指用猪、牛、羊各一,规格低于“太牢”。D.“从兄弟“指堂兄弟。冠“从”称,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从子”。8.【答案】C。(“少牢”没有“牛”。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邓骘贵为国戚,为官谦退。和帝生
21、前,其官职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和帝驾崩后,他也不愿久居宫中,一再请求回府。B.邓骘推举贤士,天下称之。杨震知识丰富,博览群书,虽已年高,但壮心不已,因此得到了邓骘的赏识最终步入仕途。C.邓骘战功赫赫,宠耀无比。邓骘驻扎汉阳,并委派任尚和司马钧在平襄与羌军激战,大败敌军,班师回朝,荣耀显赫。D.邓骘为人所诬,含冤而死。安帝听信宫人谗言,邓氏全族遭殃。朱宠上书恳切疏陈,百姓也为其鸣冤,最终沉冤昭雪。9.【答案】C。(根据前后语境和标点符号,以及“羌众遂大盛,朝廷不能制“可以推断,“大败”的主语应是任尚和司马钧的军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
22、诣阙,上疏自陈。(4 分)(2)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4 分)10.【答案】(1)邓骘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躲开朝廷的使者,辗转前往皇宫,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踩分点 3 个:辞让不获、诣阙、上疏自陈,每点 1 分,大意 1 分,共计 4 分)(2)命令有关部门弹劾邓悝等大逆无道。邓骘因不曾参与密谋,只免去特进之衔,遣回封国。(一句 1 分,第一句踩分点:有司和悝,“悝”必须翻译成“邓悝”,二者中任意一个错,该点不得分。第二句踩分点:以。第三句踩分点:但。第四局踩分点:遣就。共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
23、12 题。野泊对月有感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 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