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 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 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 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政权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孝文帝做出改革的选择。2掌握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整顿吏治的措施和效果,迁都洛阳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3分析北魏革除旧俗、移风易俗的改革,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一、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建立: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 ,历史上称北魏。(2)统一黄河流域: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余年 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 5 岁即位,其祖母冯氏文明太后执政。 490 年,孝文帝亲政。2社会问题严重(1)北魏经济文化
2、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治黑暗,各族人民不断起义,社会动荡不安。(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3)民族矛盾激化。二、均田制1背景(1)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2)北魏统治者曾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 。2雏形计口授田, “劝课农桑” ,从事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3主要内容(1)年龄:15 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后还给北魏政权。(3)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4)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4评价(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3)保证
3、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整顿吏治1原因(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2措施(1)修改任期: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3影响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四、迁都洛阳1原因(1)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到保守势力 的非难和抵制。(2)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3)洛阳地处
4、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2过程(1)493 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大举南下,军队艰难到达洛阳。(2)将士们不愿继续南进,孝文帝宣布定都洛阳。(3)对阴谋叛乱者给予坚决镇压。(4)允许一批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5)规定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五、革除旧俗1目的适应迁都后的形势。2措施(1)变制度:仿效汉制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2)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3)讲汉语:禁止 30 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4)改汉姓: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音汉姓。(5)通婚姻: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的主要士族通婚。3影
5、响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主题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提示:(1)民族矛盾尖锐。 (2)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主题二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 高祖纪(1)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推行的哪一措施?(2)这项措施
6、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提示:(1)均田制。(2)不能抑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一、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1孝文帝改革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统治危机四伏。2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是改革最主要的原因。3当时经济、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4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及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5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点练1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
7、要问题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的激化D宗主督护制下豪强地主隐瞒人口解析:选 B 由“北境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选 B。二、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和影响1目的(1)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2)为了解决都城粮食供应严重匮乏问题。(3)为了避开来自北方柔然族的侵扰。(4)为了摆脱平城地区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削弱他们对政治的影响力。(5)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2影响(1)为孝文帝
8、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2)迁都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鲜卑贵族染上魏晋门阀世族的恶习,政治日益腐败,迁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也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裂,使北魏政权丧失了拓跋部强有力的支持,并导致了国家分崩离析的后果。对点练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选 D 根据
9、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洛阳地理位置 “均天下所据” “制御华夏” ,故 D 项正确。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例题 (江苏高考)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10、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 “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版高二 历史 选修 讲义 专题 1. 励精图治 孝文帝 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9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