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北名校联盟4月份内部特供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
《2019届湖北名校联盟4月份内部特供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湖北名校联盟4月份内部特供语文试卷(二)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 届 湖 北 名 校 联 盟 4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语 文 ( 二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2、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 阅 读 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3、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 诗经之“风” ,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 “风”实际上就是“礼” ,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
4、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 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 ,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 ,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
5、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 ,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
6、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 “礼” 、 “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
7、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 诗经中的“风” ,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 ,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8、(3 分) (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 ,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D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
10、年 10 月 23 日上午 10 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历时 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 55 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 120 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2017 年以来,这个“世纪
11、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 。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 ,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摘编自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 , 人民日报2018 年 1O月 24 日)材料二:材料三: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 月 22 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蜓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 20 倍,跨越拥有 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 GDP 约合 1.51 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
12、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 1%,而该地区贡献了 GDP 的 12%,预计到 2025 年中国近 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 “港珠澳大桥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将香港和澳门与 9个临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北京希望将之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
13、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 , 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且使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B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公里,建造过程历时 9 年,设计使用年限 120 年,是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C “技术最复杂” “港珠澳模型” “中国标准”这些词语集中体现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D美国有媒体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中国珠三角区域,该区域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比较,其区域经济优势不可
14、小觑。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世界十大跨海大桥中中国就占据了五座,港珠澳大桥在跨海长度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B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和日本濑户大桥,都曾是世界跨海大桥的领跑者,我国的跨海桥梁建设,如今也从跟跑走向了领跑。C我国的跨海大桥都是建成于新世纪,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桥梁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熟与先进。D通过对比发现,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不管在数量上、长度上,还是在建造速度上大都处于世界前列。6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
15、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怕周海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
16、、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他怕死,更怕别离。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
17、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他怕死,更怕奴役。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
18、畜。长官说,这叫“添油” ,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他怕死,更怕熄灭。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
19、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选
20、自小说界2016 年第 3 期)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作铺垫。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C “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 ,此句中“竟然” “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 “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8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有几乎相同
21、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9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些句子的意蕴和作用。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 ”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 ”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
22、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
23、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 ,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 ”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三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湖北 名校 联盟 月份 内部 特供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