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19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2019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房山区 2019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12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 题。材料一 从 DG 辱华事件到故宫筷子展原定于 2018 年 11 月 21 日在上海博览中心举行的意大利奢饰品牌 DG 服装展示会因为300 模特罢演,各大明星取消“大秀”行程而被迫取消。第二天该品牌代言人迪丽热巴和王俊凯发表声明与 DG 解约,接下来中国 9 大电商平台下架了所有与 DG 品牌相关的产品,DG 中国专卖店更是门可罗雀我们再一
2、次看到在国家荣誉面前中国人民的正义感是多么强烈。而事件的起因是 DG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大利经典饮食相结合的广告宣传片,标题为“起筷吃饭”。其中的模特矫揉造作,令人作呕地展示了如何使用筷子吃披萨、意大利式甜卷等。女模特的广告语称“用两根小棍子形状的餐具吃我们伟大的意大利披萨”。同时,片中旁白所用的“中式发音”、傲慢语气以及模特用筷子的奇怪姿势,均被认为是歧视中国传统文化。11 月 21 日,中央电视台用一段视频回应,主旨是我们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并不会因饮食习惯而看低任何人,或者是侮辱任何人,我们尊重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而中国的筷子,不仅仅是吃饭时所使用的工具,更是我
3、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紧接着,故宫博物院展示了清宫的九张筷子图片,并说:中国的筷子,每一双,都不简单。它们华丽、高级且美,真的突破了筷子实用价值,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其中一双是清 “金镶青玉嵌乌木箸”。金、玉的使用历来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玉”的使用较“金”要早,不过,两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发展。用于饮食器具,寓意宫廷金玉满堂、富贵荣华。一双是清 “金螺旋纹箸”。这双金光闪闪的筷子长约 24cm,重约 120g,头部为圆柱形,上部饰以花朵,后部錾鱼籽纹地。最特别的是,这双筷子以金制锁链相连,神似“双截棍”。一双是清“ 碧玉箸”。清代碧玉玉材主要来自新疆地区。新疆有多处玉矿,
4、重要产区为和田和玛纳斯。目前玛纳斯所产碧玉多以绿色为基本色,带有黑斑、青斑、铜锈色斑。类似的玉料清代宫廷玉器中有较多使用。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中国筷子的标准尺寸为“七寸六分” ,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情六欲。其次,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这对应中国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再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还有,中国人使用筷子过程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高三语文
5、试卷第 2 页(共 12 页)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1下列关于 DG 辱华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DG 事件发生后中国上下迅速抵制,展现国人高度的爱国热情。B “起筷吃饭”宣传片通过对比方式,明显在炫耀西方的饮食文化。C “起筷吃饭”的宣传片刻意歧视筷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D央视的及时回应意在表明文明礼仪之邦的筷子比西方刀叉更悠久。2列关于故宫“清宫筷子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故宫及时展出“清宫筷子”意在回击 DG 的无知,弘扬传统文化。B清宫的“金镶青玉嵌乌木箸”中的玉和金象征着地位和财富。C清宫的“金螺旋纹箸”通体由黄金雕花构成,以金锁链相连。D清宫
6、“碧玉箸”所选的玉材主要来自新疆的和田和玛纳斯。3下列关于中国筷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筷子的标准尺寸是“七寸六分” ,象征着中国人的七情六欲。B中国古人认为世界“天圆地方”,所以筷子上面圆的,下面方的。C手持筷子时,五个手指的三个不同分工,体现人和世界的关系。D使用筷子时一静一动,合二为一体现中国的太极阴阳理念。材料二 中国筷子的发展史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原始社会,人以手抓食。新石器时代,大多采用蒸煮法,先是食粥用上匕匙(就是勺子) ,8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匕匙。当匕匙的使用不能满足烹饪文化的发展时,需要以箸挟取菜叶,便产生筷子。中国目前发现的
7、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中国人使用筷子至少已有 3000 年历史。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刀叉,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 7000 年前的骨质餐刀和圆雕鸟形刻纹餐刀;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 51 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给 “箸”的解释是:“梜,犹箸也”。明陆容
8、菽园杂记:吴俗舟人讳说, “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 。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这个音,他们最怕船“住” ,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 ,木船“蛀”了漏水,就无法捕鱼。在这种谐音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 ,以图吉利,因多是竹制,于是有了“筷子” 。相传筷子的发明和大禹有关。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刚烧开锅就急欲进食,然后开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或粉粢(米饭)食之,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食烫手,筷箸应运而生,这是合乎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而我们的祖先发明筷子肯定与食物有关。
9、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了农耕生活方式,主要作物是适应性强的粟。在最初的时候,我们祖先可能是将谷粒捣碎煮粥食用的,往往还要掺杂一些野菜、树叶之类一起煮,以便改善口味,并节约粮食。据有人研究, “茶”字的原始意义是掺有野菜和树叶的粥状食物。茶吃起来比较费事,汤粥可以用汤匙,而其中的野菜和树叶之类会妨碍茶的流动,而不容易把茶喝进口中。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筷子来夹取其中的菜叶。礼记郑玄注 “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这是把谷子以树叶包好,糊泥置火中烤熟。有专家推测当先民把包好涂泥的谷粒置火灰中烤时,为使其受熟均匀,一定要不断用树枝拨动,天长日久,筷箸的雏形也渐渐地在先民手中出现。箸的材质也在不断演化。从木
10、箸、竹箸到满足贵族需要所产生的象牙箸,材质从简单到复杂。早期的筷箸类似于木棍,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制品,汉代则流行竹材质,以漆涂之,甚为精美。隋唐时出现了金银制作的筷箸。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银箸是隋代的,由于铜氧化会产生铜腥气,铁氧化会生锈,影响进餐效果,于是铁箸、铜箸渐渐为银箸所替代。唐代箸匙等餐具也向金银豪华方面发展。宋辽夏元也有不少筷箸出土,质地多为银制和铜铸。明清时期筷箸的材质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宫廷用箸费尽匠心,有的甚至成为高雅的工艺品。筷子,是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不同于古人的用手指去抓取,它是中华饮食文明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
11、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4下列对中国人使用餐具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匕匙,说明中国使用勺子的历史超过 8000 年。B河南省殷墟出土的铜筷子,说明筷子产生在商代,有 3000 年历史。C河姆渡遗址出土餐刀和餐叉,证明中国使用刀叉历史超过 7000 年。D先秦时期,勺子和筷子分工已有不同;战国后期,餐叉逐渐被取代。5下列关于筷子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新石器时代,因采用蒸煮法,继用匕匙之后产生筷子。B 礼记曲礼上表明“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C依据礼记和郑玄的注释,证明汉代改“筷子”名为“箸” 。D明朝,渔民因忌讳“箸”和 “住”
12、 “蛀”谐音,改“箸”叫“快子” 。6下列关于筷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郑玄礼记注中充分证明烘烤过程中拨动的树枝是筷子的雏型。B筷子的材质由木质、竹制,到铜制、金银质,体现了时代的进步。C筷子的材质从简单到复杂,早期是木质,汉代流行竹制,隋唐流行银制。D筷子发明历史悠久,材质丰富多样,影响了华夏周围汉文化圈。7根据我国的传统民俗,结合现实生活请说明在使用筷子时有哪些禁忌?(6 分)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8-13 题。赵襄子以晋阳之城霸,智伯以三晋之地擒,湣王以大齐亡,田单以即墨有功。故国之亡也,虽大不足恃;道之行也,虽小不可轻。由此观之,存在
13、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高三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2 页)失道,而不在于小也。故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不务道德,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故桀囚于焦门而不能自非其所行,而悔不杀汤于夏台。纣居于宣室而不反其过,而悔不诛文王于羑里。二君处强大势位,修仁义之道,汤武救罪之不给,何谋之敢当?若上乱三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虽微汤武,孰弗能夺也?今不审其在己者,而反备之于人,天下非一汤武也,杀一人则必有继之者也。且汤武之所以处小弱而能以王者,以其有道也;桀、纣之所以处强大而见夺者,以其无道也。今不行人之所以王者,而反益己之所以夺,是趋亡之道也。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
14、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 ”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帅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 ”乃还师而反。晋先轸举兵击之,大破之殽。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 ”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zhu)。仁者,百姓之所慕也。义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臣之所以事君也。然世或用
15、之而身死国亡者,不同于时也。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 ”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 ”王孙厉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 ”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知仁义而不知世变者也。选自淮南子人间训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 务:致力于B故桀囚于焦门而不能自非其所行 非:不是C数绝诸侯之地 绝:穿越D义者,众庶之所高也 高:推崇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今不
16、行人之所以王者 乃矫郑伯之命此严父之所以教子 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遂以其属徙东夷 然世或用之而身死国亡者故仁者不以欲伤生 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作者看来,国家的存亡不取决于土地面积的广大,而取决于是否实施王道。B夏桀、殷纣时导致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作者认为是因为商汤和周武王的出现。C弦高拒绝了国君的奖赏,因为他认为用欺诈行为换取奖赏会败坏国家的风气。D王孙厉鼓动楚国灭亡了徐国,主要原因是害怕将来会臣服于强大起来的徐国。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分)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今不审其在己者,而反备之于人。12选文围绕“仁”提出了哪些
17、观点?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概括。 (6 分)13 “仁”是论语的基本思想,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思想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到今天更是发扬光大。请从下面所列论语关于“仁”的言论中选择一则,谈谈你对其意义的理解和它的影响。 (5 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6 题。(共 12 分)高三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12
18、页)AC DB新城道中 (其二)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 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宋仁宗熙宁四年辛亥(公元 1071 年)苏轼任监官告院。御史以杂事诬奏苏轼过失,轼不自辩,乞外任避之。四月,除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此诗写于 1073 年春天,诗人出巡察所领各属县。散材:语出庄子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旆(pi)钲:收兵的号令。耦(u)耕,指二人
19、并耕。此处暗用论语中孔子令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扣题,用笔简洁,既概括写出作者山行之思,又勾画出诗人山行之态。B颔联以“散材” “疲马”自况,写出自己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未来仕途的担心。C颈联话题一转,既写出春雨后茶农的喜悦,又表明自己作为父母官之清贫。D尾联中的“歧路”一语双关,明写山行迷路的事实,暗中透露出归隐之意。15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一联,于叙述描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A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李白子夜吴歌秋 歌 )B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杜甫羌村 )C即
20、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 )D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白居易杜陵叟 )16古人评论此诗的艺术特色时说:“铸语神来”之笔, “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第二联或第四联作简要阐述。 (6 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 8 分)俄国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如果你还是风华正茂的学生,你就应该具有这样的风采:“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果你将来成为人民的公仆,你不仅要像欧阳修一样做到与民同乐,更要学习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 “ , 。
21、 ”如果你将来是一名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就应该做到:“ ,不宜异同。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但是当国家面临侵略的时候,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 ,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 !”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高三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12 页)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龙袍郑冯骥才天津卫的名人都有来头,来头都不小。绰号“龙袍郑”的来头顶了天-皇上。郑老汉是海河边一个渔夫,一个人,一条船,有兴致时拉网打鱼,有空闲时握竿钓鱼,吃鱼卖鱼,靠鱼活着, a ,乐乐呵呵。乾隆下江南时,乘船途经天津,看到河上桅杆林立,岸边货堆成山,开了眼。皇宫里头虽然金装银裹
22、,却看不到这种冒着人间活气的景象。皇上高兴,要到岸上 b ,怕招眼招事儿,不敢骑龙驾虎,便在龙袍的外边罩件大氅,只带着两个随从,靠岸下船,边走边看,愈看愈有兴致也就愈走愈远。看着看着,一个景色把皇上吸引住了。不远河上停着一只船,有舱有篷,一个渔翁坐在船头钓鱼。人在船上,影在水里,像幅画儿。看钓鱼都是等着看人家钓上鱼,老翁一条一条总有鱼上钩,皇上就看得 c 儿,扭头对随从说:“回到宫里,我也去御花园钓钓鱼。”随从说:“皇上钓得比他强,皇上钓的是金鱼。 ”可是没大一会儿,这渔翁收起竿子,把船几下划到岸边。这渔翁就是郑老汉。皇上走过去问他:“你正上鱼,怎么收竿不钓了?”郑老汉站在船头,手往西一指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房山区 2019 年高 考二模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