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含解析)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含解析)(3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选题说明 高考古诗歌阅读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基于上述情况,试题的选编以诗人划分题组,突出高频考点(语言、情感、技巧),突出热点体裁(唐宋诗歌)。题组一 李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送 别李 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 注 ,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注 醑(x):美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
2、联照应题目“送” ,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 “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解析:选 C A 项, “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B 项, “用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
3、是用雪来比喻梨花。D 项, “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无中生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参考答案:送朋友到渭城城外,临别与朋友饮酒,表达惜别之情。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赠马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江行寄远 注李 白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注 此诗是诗人早年出蜀舟行途中寄给蜀中友人的作品。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江行” ,直
4、叙出行的方式,乘坐孤舟,沿江而下。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C “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D诗的末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青碧透寒的江水也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愁苦之意。解析:选 C C 项, “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说法错误,应为“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 。4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比较分析。(6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及情感比较。作答时先分别思考所给诗句的情感,然后再将诗句的情感放一起进行比较。诗
5、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意思是说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远。这两句诗写了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一个“片”字也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而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为了形容船快,诗人给船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轻舟进入坦途,这是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这一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参考答案:“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舟行之“轻”之“快” ,写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却相反,行舟愈是“轻快” ,内心愈发“沉重”旦暮之间,故土已远在千里之外,故人已杳无踪影,离愁乡思油然而生。题
6、组二 杜甫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西 阁 夜 杜 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 可怜子,无衣 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注 766 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B前两联“暮” “昏”着眼时间, “风” “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 “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
7、描写形象生动。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解析:选 C C 项, “白雾昏 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6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可知,颈联中的“击柝” “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参考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
8、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 “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狂 夫 杜 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 娟娟净,雨裛 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筿(xio):小竹,细竹。裛(y):通“浥” ,沾湿。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9、 “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B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C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解析:选 D D 项, “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错误, “自笑狂夫老更狂”一句是作者自嘲,而不是世俗人耻笑他。8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
10、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第一问应当立足原诗内容,可以抓住诗歌中的“疏放” “自笑”等内容考虑;第二问要理解原诗内容,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人,作者写的是自然界的优美景物,人却是穷困潦倒之人,两者反差极大,因此手法可以确定为反衬或乐景衬哀情。根据以上分析总结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1)写出了生计潦倒却仍能赞赏自然景物之美,潦倒穷愁中“疏放” “自笑” 、消愁遣闷的狂夫形象,表现了狂夫疏狂和贫困不能移的精神。(2)反衬(乐景写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这样的
11、赏心悦目之景;后两联写的却是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可悲可叹之事,反差鲜明。题组三 苏轼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新城 道中二首苏 轼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其二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 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轼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钲:古代乐器,
12、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耦耕:指二人并耕。 论语微子中有“长沮、桀溺耦而耕”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C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
13、之士哉?” ,诗人以此喻己厌恶俗务、羡慕归隐之意。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解析:选 A A 项, “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不当,其一颔联运用的是比喻手法。10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分)答: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党争、复杂官场感到厌倦疲惫,又担心政敌的迫害的思想感情。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自况为无用之材, “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有飞来的横祸降临。自己又像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卷起战旗
14、、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 分)醉落魄离京口作苏 轼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只见京口孤城笼罩在一片烟雾迷蒙之中, “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B头巾歪斜,扇子坠落,藤床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 “巾偏扇坠藤床滑”七字描写词人醉酒熟睡后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C上片“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句中“歌”与“归” 、 “
15、西南”与“东南”分别形成对比。D这首词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描述了词人离别京口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追求功名的进取之心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解析:选 B A 项, “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分析错误,这里的“孤城”与“苍烟”共同营造意境,景物的特点烘托出了词人醉醒后的心理状态。C 项, “对比”分析不确切,应为“对应” 。D 项, “追求功名的进取之心”分析错误,应为“对仕宦奔波的倦意” 。1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结合诗句分析。(6 分)答:参考答案:借景抒情(答“景物烘托”或“渲染”也可),上片中“轻云微月” “孤城回望苍烟合”营造了一种朦胧、空阔的意境,烘托出
16、词人旅途漂泊的寂寞、孤寂之情。直抒胸臆,下片中“此生飘荡何时歇”直接抒发了自己对仕途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题组四 辛弃疾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 分)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谁向椒盘 簪彩胜 ?整整 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注 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 49 岁,此前两个月,宋高宗赵构驾崩。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整整:词人家中婢女。13下列对这首词
17、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B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C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D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解析:选 D D 项,错在“喜” ,这首词作者通篇只有忧愁感伤,没有欢喜快乐。1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答:参考答案: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
18、,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对国事未来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抗金,高宗驾崩,期许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作者忧心如焚。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 分)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 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 ,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 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酒杯秋吸露:运用典故, “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
19、,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形容一个人秋来饮美酒的惬意。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钟鼎” “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B “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C下片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
20、辛祐之的深厚情意。解析:选 A A 项, “钟鼎” “山林”运用的是借代修辞。16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6 分)答:解析:赏析诗词一般从诗词本身的修辞手法入手,进而理解词人在诗词中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 。 “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写景,其中使用了设问和比喻。这些景色属于虚写,词人想象族弟一路上看到的美景,既可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也包含着词人对族弟前程美好的祝愿。参考答案:本词结尾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
21、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题组五 欧阳修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 分)玉 楼 春 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 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 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 。17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B第二
22、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C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放,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D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解析:选 B 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18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 分)答: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 “北枝梅蕊”
23、和“南浦波纹” ,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若答“拟人” “比喻” ,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 “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送杨君之任永康欧阳修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 。注 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24、的一项是(3 分)( )A题目内涵颇丰, “送”点明事件, “永康”为杨君所往之地。 “任”暗示其身份。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C “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D “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解析:选 B B 项,首联下句的意思是,曾经看到图画,已然为之震惊。写的是去永康的道路难行,突出杨君此次赴任路途艰险,反衬其精神可敬。20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 分)答:解析: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和情感等角度分析。通过诗句中的“悬” “泻”写出栈道悬在空中令人发抖和听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诗歌 名家 名作 押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