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含解析)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时间:45 分钟 满分: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877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
2、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
3、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 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英国山水画大家康斯保罗的杰作绿野长桥洒脱出尘,一如江南的旖旎风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 19 世纪初的共鸣。 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并在交融过程中对中原地区的音乐美术、工艺建筑等产生深远影响;而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欧
4、洲后,受到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成为百科全书派中激烈的无神论者或自然神论者的有力武器。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丝路使彼此的血液与基因交融起来,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丝绸之路涉及陆路与海路,陆路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海路则直到明代才逐渐兴起。B李希霍芬提出 “丝绸之路 ”之说后,丝绸之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就被载入史册。C中亚、中东及中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找到阿凡提的原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D在丝路文化这一多种文化混合体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解析:选 D A
5、项,原文说“丝绸之路” “到汉唐时达到鼎盛” ,可知“早在汉代”应为“早在汉代以前” ;B 项, “丝绸之路”一词出现之前,史书已有了丝路历史的记载;C 项,“中西文化交流”应为“中西文化交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简介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再逐层论述丝路文化的交流碰撞及产生的成果。B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作者从其交流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等方面展开论证。 C对于丝路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文章具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D文章在论证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丝路文化源于丝路、依托于丝路的观点。 解析:选 B “丰富性”错,文中“丰富性”是就“物质交
6、流”而论的,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 ,文章只从交流的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两方面展开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物质交流最终可以带动并促进文化的交流。B如果没有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就不可能出现 19 世纪初中西文学共鸣的局面。 C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儒家文化在欧洲的表现足以证明:文化输出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D要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离不开中西方与各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交融。解析:选 C C 项,以偏概全。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 。可见
7、各国文化的生命力之所以“比在原生地还旺盛” ,是“文化交融”的结果,而并非只有“文化输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与全国 9 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 ,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不仅是国家宝藏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这些节目就像一股清流,让曾经浮躁的电视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
8、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的观众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 因此,当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震撼亮相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被一一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一方荧屏变幻,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一段时间里,电视曾被各种真人秀“霸屏” ,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人不安。 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探索强有力地表
9、明,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的需求远比“明星蹦蹦跳跳”来得更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 ,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接受、易于感知、易于亲近。(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 27 日人民日报国家宝藏持续热播 观众不只需要“更快的马” )材料二 近日,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专门来观看这件有着“瓷母”称号的文物。在国家宝藏中,各色釉大瓶因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的象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刘晓在各色釉大瓶前驻足许久,看了又看不愿
10、离去。他是国家宝藏的“铁杆粉丝” ,电视上看完后又上网找来节目视频反复看了几次, “既爱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也爱看自己喜欢的明星” 。 “原本怕影响孩子学习,挺反对他看的。跟着看了一集后就放不下了,一到播出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看。 ”刘晓的母亲于女士说,原本对历史兴趣不大的孩子自此迷上了历史。 “历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 ”一位带学生在故宫参观文物的初中历史教师说,不仅自己爱看国家宝藏 ,在课堂上向学生大力推荐,还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把节目里涉及的知识点融入期末考试试题中。 北师大历史系学生刘媛更关注每件文物背后守护人的故事,尤其令她感动的是节目第一期的最后,梁家三代
11、故宫人接力守护“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故事, “感谢每一位文物守护者,是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信念留存下来” 。 (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9 日中国教育网评:历史文化课需要怎样的“打开方式” ) 材料三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 12 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 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
12、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 国家宝藏所“意外”带动的博物馆旅游热,也就是对博物馆经济的一次间接激励。国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 ,其实就是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去的“高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众意识” ,要创新
13、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市场的“痛点” 。(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 26 日中国新闻网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经济大有可为) 4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肯定了央视与全国 9 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节目 国家宝藏 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极具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是目前大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B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同时还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 C像 国家宝藏 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受热捧,说明了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 D虽然近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国家宝藏等文化类
14、节目都持续热播,获得成功,但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 解析:选 B B 项,以偏概全。材料一第 3 段中强调成功的原因是“很大程度上就在于”。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通过叙述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和大学生等观众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喜爱和欣赏,说明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B材料二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C 国家宝藏带动了博物馆旅游热,它在各领域都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
15、升和经济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国家宝藏能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提供有说服力的启示,主要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受众意识” ,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了市场的“痛点” 。 解析:选 D A 项, “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无中生有。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真实又轻松好看是主要因素。B项, “时效性”错,多角度引用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C 项, 国家宝藏主要是带动博物馆旅游热和文博、文旅产业发展,在“各领域” “各个方面”错。6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看法。(6 分)答:参考答案:深度挖掘
16、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 ,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感知、亲近。历史节目的制作要坚持真实又轻松好看,寓教于乐。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要有“受众意识” 。(每点 2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抬头见喜老 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
17、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 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
18、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
19、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 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 ,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
20、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 ”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 ”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
21、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 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 注 ,那就快睡去了。(有删节) 注 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
22、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 B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C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 D “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解析:选 C 作者并不是“更喜欢中秋” ,中秋的醉酒是“酒入愁肠”而并非“美好回忆” ,喜剧表面的背后仍是深切的悲哀和孤独。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 分)答:参考答案: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
23、,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1 分)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 ,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2 分)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他人的热闹反而更映衬了自身的凄凉,(3 分)所以作者对新年冷淡,觉得没劲。(能够解释出“新年最热闹”属于他人,得 1 分;能够结合下文内容解释“我”严重的新年“冷淡” “没劲” ,得 2 分,能够说明他人的热闹反衬“我”自身的“冷淡” ,得 3 分)9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6 分)答:参考答案:幽默在本文中的主要体现:反语的使用,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
24、 ;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使用,如“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 “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 ;自嘲,如“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 ;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如“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等。(每点 2 分,其中 手法 1 分,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1 分,答满任意三点得满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二)(时间:45 分钟 满分: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对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是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一般有两种传统思路,一种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以市场自身的机制使资源得到保护和有效率的利用;另一种则是对出现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板块 限时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