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板块 第2讲 应用“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含解析)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板块 第2讲 应用“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板块 第2讲 应用“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 Error!考法学法应用能量和动量的观点来解决物体运动的多过程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这类问题命题情景新颖,密切联系实际,综合性强,常是高考的压轴题。涉及的知识主要包括: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功能关系;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用到的思想方法有: 整体法和隔离法;全程法; 分段法;相对运动方法;守恒思想; 等效思想;临界极值思想。命题点(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研一题 (2019 届高三南昌调研) 如图所示,质量为 m1 kg的小物块由静止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转动的传送带上,从A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水平部分的最右端 B 点,经半圆轨道 C 点沿圆弧切线
2、进入竖直光滑的半圆轨道,恰能做圆周运动。C 点在 B 点的正上方, D 点为半圆轨道的最低点。小物块离开 D 点后做平抛运动,恰好垂直于倾斜挡板打在挡板跟水平面相交的 E 点。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 R0.9 m ,D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 h0.75 m,取 g10 m/s 2,求:(1)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2)小物块经过 D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3)倾斜挡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审题指导运动情景是什么?小物块的运动经历了三个过程,分别是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用到什么规律? 动能定理、圆周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采用什么方法?相邻两个过程的连接点的速度是解题的突破口,先利用圆周运动最高点的
3、临界状态求出小物块到达 C 点时的速度,再利用动能定理求出摩擦力做的功及小物块到达 D 点时的速度,最后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出末速度的方向解析 (1)设小物块经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1,因为经过 C 点时恰好能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解得 v13 m/smv12R小物块由 A 到 B 过程中,设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 W,由动能定理得:W mv12,解得 W4.5 J。12(2)设小物块经过 D 点时的速度为 v2,对从 C 点到 D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R mv22 mv1212 12小物块经过 D 点时,设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 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4、Nmg mv22R解得 v23 m/s,F N60 N5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NF N60 N。(3)小物块离开 D 点做平抛运动,设经时间 t 打在 E 点,由 h gt2,解得 t s12 1510设小物块打在 E 点时速度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 vx、v y,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则:vxv 2, vygt,tan ,解得 60vxvy再由几何关系可得 60 。答案 (1)4.5 J (2)60 N (3)60悟一法 多个运动过程的组合实际考查了多种物理规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分析这类问题时要独立分析各个运动过程,而不同过程往往通过连接点的速度衔接。求解多
5、运动过程问题的注意事项:(1)弄清物体的运动由哪些过程构成。(2)分析每个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3)各个力做功有何特点,对动能的变化有无贡献。(4)从总体上把握全过程,表达出总功,找出初、末状态的动能。(5)对所研究的分过程或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通一类 1.如图所示,质量为 1 kg 的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t0 时刻给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使物块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表格所示,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求:时间 t/s 加速度 a/(ms2 )04 448 3(1)04 s 内水平拉力
6、的大小;(2)08 s 内物块运动的位移大小;(3)08 s 内水平拉力做的功。解析:(1)04 s 内,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4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1mgma 1,解得:F 16 N 。(2)t14 s 时物块的速度大小:v 1a 1t116 m/s08 s 内物块运动的位移:x v1t1v 1t2 a2t2272 m。12 12(3)8 s 时物块的速度:v 2a 1t1a 2t24 m/s根据动能定理:W mgx mv22,解得:W 152 J。12答案:(1)6 N (2)72 m (3)152 J2(2018齐鲁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在某竖直平面内,光滑曲面 AB
7、与水平面 BC 平滑连接于 B 点,BC 右端连接一口深度为 H、宽度为 d 的深井 CDEF,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放在曲面 AB 上,可从距 BC 面不同的高度处静止释放小球,已知 BC 段长为 L,小球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g。(1)若小球恰好落在井底 E 点处,求小球释放点距 BC 面的高度 h1;(2)若小球不能直接落在井底,求小球打在井壁 EF 上的最小动能 Ekmin 和此时的释放点距 BC 面的高度 h2。解析:(1)小球由 A 到 C,由动能定理得mghmgL mvC212自 C 点水平飞出后,由平抛运动规律得xv Ct, y gt212解得 hLx24y
8、若小球恰好落在井底 E 处,则 xd,y H解得小球的释放点距 BC 面的高度为h1L 。d24H(2)若小球不能直接落在井底,设打在 EF 上的动能为 Ek,则 xd解得 vCdg2y小球由 C 到打在 EF 上,由动能定理得mgyE k mvC212代入 vC得:E kmgy mgd24y当 y 时,E k 最小,且 Ekminmgdd2此时小球的释放点距 BC 面的高度为 h2L 。d2答案:(1)L (2)mgd Ld24H d2命题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研一题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着由两个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构成的细管道 ABC,圆心连线 O1O2 水平且与管道
9、的交点为 B。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右端靠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的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长为 R 的薄板 DE 置于水平面上,板的左端 D 到管道右端 C 的水平距离为 R。开始时弹簧处于锁定状态,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重力加速度为 g,解除锁定,小球从起点离开弹簧后进入管道,最后从 C 点抛出(不计小球与水平面和管道的摩擦),若小球经 C 点时对管道外侧的弹力大小为 mg。(1)求弹簧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 Ep;(2)求小球经管道 B 点的前、后瞬间对管道的压力;(3)试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落在薄板 DE 上。思维流程解析 (1)小球经过 C 点时,管道对小球的弹力 FNmg,方向竖直
10、向下,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mgF NmvC2R小球从起点运动到 C 点过程中,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Ep2mgR mvC212解得 vC ,E p3mgR。2gR(2)小球从起点到经过 B 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有3mgRmgR mvB212小球经 B 点前、后瞬间,管道对其的弹力提供向心力,则 FNmvB2R解得 FN4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经 B 点前、后瞬间对管道的压力分别向右和向左,大小为4mg。(3)小球离开 C 点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R gt2,xv Ct12解得 x2 R2因为 x2 R2R,所以小球不能落在薄板 DE 上。2答案 (1)3mg
11、R (2) 分别为向右和向左,大小为 4mg 的压力 (3)小球不能落在薄板DE 上,计算过程见解析悟一法 解答含有弹簧的机械能守恒问题时,关键是选好系统,弄清楚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或弹力做功的情况。1弹性势能:通常由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弹簧压缩或拉伸,均有弹性势能,同一弹簧压缩或拉伸相同的长度,其弹性势能相等。2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取决于初、末状态弹簧形变量的大小,且 W 弹 Ep。通一类 1(2018江苏高考)如图所示,钉子 A、B 相距 5l,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另一端绕过 A 固定于 B。质量为 m 的小球固定在细线上 C 点,B、C 间的线长为3
12、l。用手竖直向下拉住小球,使小球和物块都静止,此时 B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3。松手后,小球运动到与 A、B 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恰好为零,然后向下运动。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取 sin 530.8,cos 530.6。求:(1)小球受到手的拉力大小 F;(2)物块和小球的质量之比 Mm;(3)小球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物块 M 所受的拉力大小 T。解析:(1)由几何知识可知 ACBC,根据平衡条件得(Fmg)cos 53Mg解得 F Mg mg。53(2)与 A、 B 相同高度时小球上升 h13lsin 53物块下降 h22l物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gh1Mgh 2解得 。
13、Mm 65(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恰好回到起始点,设此时物块受到的拉力为 T,加速度大小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Ma对小球,沿 AC 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cos 53ma解得 T8mMg5m M。结 合 2可 得 T 18mg 25Mg55 或 4855mg或 811Mg答案:(1) Mg mg (2)6 5 (3)53 8mMg5m M(18mg 25Mg55 或 4855mg或 811Mg)2.(2018湖北三市五校联考)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细线绕过无摩擦的轻质小定滑轮 O 与质量为 5m 的砝码相连,另一端与套在一根固定光滑的竖直杆上质量为 m
14、 的圆环相连,直杆上有 A、C、B 三点,且 C为 AB 的中点, AO 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53,C 点与滑轮 O 在同一水平高度,滑轮与竖直杆相距为 L,重力加速度为 g,设竖直杆足够长,圆环和砝码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其他物体相碰。现将圆环从 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sin 530.8,cos 53 0.6) ,求:(1)砝码下降到最低点时,圆环的速度大小;(2)圆环能下滑的最大距离;(3)圆环下滑到 B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当圆环到达 C 点时,砝码下降到最低点,此时砝码速度为零,由几何关系得圆环下降高度为 hAC3L4砝码下降高度为 h L 5L4 L4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mghAC
15、5mg h mv1212则圆环的速度 v12 。gL(2)当圆环下滑的最大距离为 H 时,圆环和砝码的速度均为零砝码上升的高度 H (H 3L4)2 L2 5L4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圆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砝码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mgH5mgH得圆环能下滑的最大距离 H 。25L12(3)当圆环运动到 B 点时,下滑的高度 hAB ,而砝码的高度不变,设圆环的速度为3L2v2,此时砝码的速度为 v2cos 53。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mghAB mv22 5m(v2cos 53)212 12得圆环下滑到 B 点时的速度 v2 。15gL14答案:(1)2 (2) (3) gL25L12 15gL14
16、命题点(三) 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研一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 m10.01 kg 的子弹 A,垂直纸筒的旋转轴穿过高速旋转的纸筒 B,且只在 B 上留下一个弹孔,子弹穿过 B 后打入质量为 m20.99 kg 的木块 C 中,并留在 C里面( A、C 可视为质点),C 放在长木板 D 的左端,D 的质量 m33 kg,长度 L10.375 m,D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的右端有一很薄的与 D 等高的固定挡板 E,D 的右端到 E 的距离 L20.125 m,D 碰到 E 即被粘牢,C 飞到桌面下方的水平地面上,已知纸筒直径d30 cm,纸筒匀速旋转的角速度 103 rad/s,C
17、 与 D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1,D的上表面距离地面高 H5 m,子弹穿过纸筒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取 g10 m/s2。(1)若发射子弹的枪有两个挡位,可以发射两种初速度不同的子弹,为了让子弹穿过纸筒的时间尽可能短,两个挡位的发射速度分别是多少?(2)在(1)问中,讨论子弹 A 打入 C 后,A、C 整体能否与 D 达到共同速度,若 A、C 整体能与 D 达到共速,求出 A、 C 整体落到地面上距桌边的距离。过程分析过程子弹 A 穿过纸筒 B 子弹 A 打击木块 C木块 C(含子弹 A)与长木板 D 相互作用木块 C(含子弹 A)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子弹
18、打木块模型(完全非弹性碰撞)(约束条件下的)板块模型平抛运动模型方法同时性 近似法理想模型法、假设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直线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规律解析 (1)根据题意,枪有两个挡位,子弹穿过纸筒后只留下一个弹孔,且穿过纸筒的时间尽可能的短,纸筒转过的角度应满足:(2n1),式中 n 取 0 和 1子弹穿过纸筒的时间为:t则子弹的速度为:v dt d2n 1把 n0,1 分别代入式得子弹的速度分别为:v1300 m/s,v 2100 m/s。(2)设子弹 A 打入 C 后,A 、C 整体的共同速度为 v11,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
19、m 1m 2)v11假设 A、C 整体能够与 D 达到的共同速度为 v22,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m 2)v11(m 1m 2m 3)v22设此过程中 A、C 整体相对于 D 滑动的位移是 s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1m 2)gs1 (m1m 2)v112 (m1m 2m 3)v22212 12联立得:s 1 m12m3v22gm1 m22m1 m2 m3讨论:.当 vv 1300 m/s 时,代入 式得:s 13.375 mL1,说明此种情况下 A、C 整体与D 不能共速。.当 v v2100 m/s 时,代入 式得:s 10.375 mL 1,说明此种情况下 A、C 整体刚好没有滑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讲义 第一 部分 第二 板块 应用 能量 观点 动量 破解 力学 算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