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课《语言的演变》示范学案(含答案)
《2019版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课《语言的演变》示范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课《语言的演变》示范学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 语言的演变(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1926 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 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 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1952 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 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 ),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主要作品代表作品:中国文法要略 、 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
2、评价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二)人物轶事不懂就问的吕叔湘吕叔湘应邀参加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因有事耽搁,到会时已有人发言,他便悄悄地挨着张志公坐下,听了一会儿,觉得很生动,低声问:“这位是谁?”张志公在一张纸片上写了“刘朏朏”三个字递给他,吕叔湘看后琢磨了一下,指着“朏”字问张:“这是什么字?怎么念?”张志公说:“人家都叫她刘朏(fi)朏,我查过字典,应该念第三声 (fi)。 ”吕叔湘是当代知名的语文大师,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大师而不识“朏” ,实是丢面子的事,但在吕叔湘看来,汉字既这样多,这样复杂,就是字数有限的新华字典 ,恐怕博学之士,也难以认全 背景链接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 , 语文常谈是一
3、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 ,包括“语言也在变” 、 “语汇的变化” 、 “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朱熹(x) 2.窥探( ku) 3.骓(zhu)4雒(lu) 5.骃(yn) 6.苜( m)7引擎(qn) 8.水泵( bn) 9.蒲服(p)10匍匐(p f) 11.胰脏( y) 12.忌讳(hu).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论Error! (2)搁Error!(3)卡Error! (4)淋Error!2语境辨析法(5)火灾发生时,家中只有邢先生一人在睡觉( jio),
4、觉(ju) 察出情况不对,他来不及穿衣服,就翻到了北侧的窗外。(6)他拿马扎(zh )时,不小心被扎(zh) 破了手,马上包扎 (z)了一下。(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久而久之:指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2朝发夕至:早晨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便利。3欺人太甚:欺负人太过分,令人不能容忍。4席地而坐:在地上铺了席坐在上面。后泛指在地上坐。5夜以继日:日夜不停。语境运用(辨析正误)没有铁路工人日夜不停地夜以继日的奋战,天堑就不可能化为通途,就不可能有万里之遥朝发夕至,更不可
5、能有傲视世界的高铁第一速度。辨析:“夜以继日”指日夜不停。与前面“日夜不停”重复,故“夜以继日”运用错误。 “朝发夕至”运用正确。.易混辨析1留传 vs 流传课本原句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辨析都有“传下去”之意。 “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面一般跟消息、故事等名词;“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后面一般跟技艺、遗产等名词。即境活用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张先生祖辈留传下来的瓷器上就刻有大禹治水的画面。2.掩盖 vs 掩饰课本原句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辨析相同点:都有“不让发现”的意思。不同点:“掩盖”指从上面盖住
6、,如“鲜花掩盖了林中小路” ;也指隐瞒,隐藏,如“掩盖矛盾” “掩盖罪行” 。 “掩饰”指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 ,如:掩饰错误、掩饰喜悦。即境活用违纪违法后的华丽掩饰并不能掩盖曾经的肮脏,违规修、违规建、违规用,这是一种可怕的行径,更折射出当地某些官员的肆意妄为。第一步Error!快读课文明大意1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答: 明确:(1)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2)分类说明语汇变化的主要内容。(3)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2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依然是议论文的范畴,对议论文而言,论证思路是很重要的。请大家结合课文题目、三个小标题和具体内容,分析这篇课文的论证
7、思路。答: 明确:本文题目是“语言的演变” ,作者第一部分先用一个大家很熟悉也相对浅显的素材证实了语言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前提,即我们先得确定“语言是演变的” ,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讨“语言是如何演变的” ,作者正是依照这个思路来谋篇布局的。第二步Error!精读课文细揣摩学 习 目 标 1厘清语言演变的规律及其具体表现。2学习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3品味课文准确通俗的语言特点。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第 1 段中谈到朱熹听不懂孔子和弟子们的谈话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作者为什么选中朱熹来听孔子讲话作为例子? 答: 明确:运用了假设说明和举
8、例说明。古今言殊,但谁也没有听到过古人的讲话,吕叔湘举了这个例子,人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选中了朱熹去听孔子讲话,因为朱熹是南宋的儒家大师,为论语做过注解,是孔子思想权威的解释者。连他都听不懂,说明不是对儒学的理解水平问题,而是语音、语法、词汇问题了,这样很有典型性。 2 “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其中“同一种语言”指的是哪些语言?答: 明确:结合文段内容的表述,可以推知,指的是“同一民族、同一时代的语言” 。(注意并非指“同一民族的语言”或“同一民族、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语言” ,要注
9、意联系上下文来做出判断。)3 “意义有所不同” “用法有些两样”共有哪三种情形?请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再用四个字来概括。 情形概括要求第一种情形 第二种情形 第三种情形一句话概括意义没有改变,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意义没有改变,使用受到限制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四个字概括 不能单用 使用受限 已经不用(二)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4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 ,为什么课文先从语汇说起?为什么重点写语汇的变化?答: 明确:比较起来,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它体现着语言演变的特点。而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语音,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
10、变化。5语汇的消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文中原句回答。答: 明确:(1)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2)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6古今词义的变化有哪些类型? 答: 明确:(1)词义的扩大,如“江” “河” ;(2)词义的缩小,如“肉” “谷” ;(3)词义的转移,如“涕” “信” ;(4)词义的弱化,如“很” “普遍” 。 (三)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7第三部分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语音变化? 答: 明确:(1)语言的押韵变化举白居易的诗句。(2)语言的平仄变化举李白的诗句。(3)形声字变化举生活中常见的字的读音。(四)结合全
11、文,回答下列问题。8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答: 明确:假设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引用说明。9语言通俗、准确、风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第三种情形是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按照一般说法, “尽管”一词所带的分句是放在前面的,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在后边?答: 明确:作者把“尽管”一词所带的分句后置,用的是复句的倒装形式,其作用是突出、强调前一个分句的意思。(2)“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 ”删去“如果把虚词除外”行不行?为什么?答: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语法的变化
12、不少,除少数表现在词序不同外,多数是虚词所起的语法作用而构成的古汉语的特殊句式。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如何使说明文的语言准确、通俗写法领悟1语言准确表现在:用词精确,注意分寸。如“作为连词的而 与 ,只见于一定的文体” ,这句话中的“而” “与”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已习惯于用“而且” “和”来表达;只有作特殊的文笔处理,才用“而” “与” 。由此可见,上述句子中用“只”与“一定的”对“见”与“文体”进行限制,就非常精确,很有分寸。用语严密,无隙可乘。如“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 ,这句中, “把虚词除外”用得就很严密,因为古汉语中大量使用虚词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且较
13、常见的虚词还构成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2语言通俗表现在:少用术语。本文是一篇语言专著,是社会科学说明文。但作者在语文常谈序中说,这是 “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 ”。由于作者心中有广大读者,所以文章里专门术语用得极少。即使说明比较专门化的语言知识,如押韵、平仄也说得很浅明,并且适可而止。用浅显易懂的实例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如说明语言也像世界上万事万物那样发展变化这一相当抽象的道理,便用一个假设举例,像讲故事一样加以说明。总而言之,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而不用生僻的例子,因而极易理解。写 法 指 导 1语言准确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说明文的语言要不得半点的夸张,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说明文语言
14、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 “左右” “可能”“估计” ,这些词语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比如中国石拱桥在写赵州桥的修建年代时就写“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因为赵州桥建造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虽用了“左右” ,但是更体现出作者尊重事实,给我们的信息也反而更准确。 2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引用说明等说明方法。针 对 练 笔 请使用准确、简洁、通俗的语言介绍一种水果。(不少于 200 字)答: 参考
15、答案:我是人见人爱的苹果。秋天,是利于我们生长的美好季节。我们贪婪地吮吸着秋姑娘恩赐于我们的甘露,在农民伯伯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10 月底,我们的果子成熟了。味道、颜色、形状都十分惹人喜爱。圆圆的,像个小皮球一样,有的像圆形的闹钟,有的像小灯笼一样我们长得各种各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粉红色的;还有的是红红的,娇艳欲滴我们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还非常好吃。只要你把我们切开,就可以看见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果肉了。我们的果肉是白色的,里面籽是黑色的,新鲜的汁水,吃起来甜津津的,香脆可口,果肉鲜美,从舌尖直沁肺腑,那娇嫩的果肉诱惑着你再来一口。我们的营养也很丰富。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A、
16、C、E 及蛋白质,脂肪,柠檬酸和磷、钙、锌、钠等微量元素。还有补心润肺、生津解毒、益气和胃、醒酒平肝的功效。把我们的果皮贴在脸上,还能给你们美容呢!我们还可以加工成苹果干、苹果汁、苹果粥、苹果沙拉怎么样,听了我们苹果家族的介绍,你是不是更喜欢我们了呢?那就记得天天品尝吧!对应学生用书 P5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治 学1从教材中积累课文节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 。据作者在序中说:“1964 年春天,有一天文字改革月刊的编者来看我,问能不能给那个刊物写点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结果就是后来在文字改革月刊上分期发表的语文常谈 。原计划写 8 篇,可是刊出 7篇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版苏教版 必修 语文 语言 演变 示范 学案含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