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唐晓敏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 14 篇增加到了 72 篇。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 孟子 书经
2、仪礼 左传等 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 ,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
3、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 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
4、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重视最初的记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背诵的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已经滚瓜烂熟的记忆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
5、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 , “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 ,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B. 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
6、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 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还是很少的。C. 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D.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 “要重视最初的记忆” ,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B. 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C. 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
7、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 ,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D.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3. 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B. 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C. 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D. 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8、。题中 B 项,“我国自有教育以来”表述有误,原文“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 孟子 书经 仪礼 左传等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划定的时间是“唐宋以来”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C 项, “儿童只有通过听 ,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的表述过于绝对,文中第五自然段其实讲到了“念”和“听”
9、互为补充。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没有顾及可行性。要求也不等于践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银行里的男孩美国 菲利普罗斯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 40 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 V 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
10、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 “但是我不明白, ”他对银行职员说, “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 ”职员对他说, “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 14 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 ”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 “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 ”职员说, “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 “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
11、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 ”我说。“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你说的话。 ”我说, “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 ”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 “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_4_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
12、了。“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取过。 ”他说。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发火了。 “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 “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 ”
13、他平静地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 “瞧, ”我揶揄道, “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 ”他说道, “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4. 下面对
14、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A. 小说开篇第 2、3 自然段分别对银行职员和男孩进行了外貌和衣着描写,突出了职员的细心谨慎和男孩的年幼胆小、与众不同。B. 在小说中, “我”是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我”的眼睛,塑造了“我”这个爱打抱不平,成功维护了男孩利益的形象。运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可信的感觉。C. 一开始,男孩是个受害者,但幸运的是他后来得到银行职员和警察的保护。他的经历启示青少年朋友,当你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侵害的时候要诉诸法律和求助家庭、社会。D. 银行职员坚决不让男孩取到钱,用心良苦,采用的是激将法,是想使男孩最后不得不去把自己被勒索的事情
15、告诉父母和警察。E. 小说构思别具匠心,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银行职员这一个性鲜明的形象,而伏笔的自然运用又让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5. 画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6.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银行职员的形象性格特征。【答案】4. C 5. 所交代的男孩存折上的结余、存取款信息,一方面为“我”进一步反驳银行职员提供了“依据” ,另一方面,为下文银行职员解释不给男孩取款的原因,交代男孩被多次勒索的实情埋下伏笔。 6. (1)细心谨慎。从小说对他的外貌衣着描写可以看出。(2)责任心强。从他保护男孩的行动可以看出。(3)有很高的职业素养。热情为顾客服务,不卑不亢,从银行的角度巧妙而
16、安全地保护了男孩,还为银行提高了声誉。(4)果断勇敢、坚毅智慧。坚持以男孩不到取款年龄为由不给男孩取款,保护了男孩。面对我的责难和反驳,不为所动,最后通过解释让我心悦诚服。【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手法,B 项考核人称,CD 项考核内容,E 项考核结构,其中 A 项, “胆小”于小说第三自然段无据。B 项, “我是主要人物”的说法不贴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银行职员。 “我”不明就里,谈不上维护了男孩利益。D 项, “把自己被勒索的事情告诉父母和警察”错误,因为事先警察已经
17、得到消息,银行职员的初衷是不想让男孩的生命和财产再受到不法分子的威胁和侵害。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作答,此题“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 1_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这句话,从内容看,所交代的男孩存折上的结余、存取款信息,为“我”进一步反驳银行职员提供了“依据” ;从结构看,为下文银行职员解释不给男孩取款的原因,交代男孩被多次勒索的实情埋下伏笔。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要求分析银行职员的形象性格特征,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文章的情节
18、概括,此题可根据文章的“对他的外貌衣着描写” “他保护男孩的行动” “热情为顾客服务,不卑不亢,从银行的角度巧妙而安全地保护了男孩,还为银行提高了声誉” “坚持以男孩不到取款年龄为由不给男孩取款,保护了男孩。面对我的责难和反驳,不为所动,最后通过解释让我心悦诚服”等情节概括其“细心谨慎” “责任心强” “有很高的职业素养” “果断勇敢、坚毅智慧”的性格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
19、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G7 就这么“解体”了吗?6 月 9 日,第 44 届西方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惨淡落幕。作为东道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峰会达成了一份呼吁自由、公平和互利贸易的联合公报。提前离场、急忙飞往新加坡的特朗普几乎在第一时间反击,宣称将不会签署该公报。早在先于领导人峰会召开的 G7 财长会议上,美国征收钢铝关税做法就已经引发了众怒。法国财长勒梅尔还公开提出了目前的 G7 沦为所谓“G6+1” ,即西方六国对阵美国的分裂局面。客观而言,如果将所谓“G6”和美国分别放在国际关系天平的两端的话,美国仍掌握着更多的砝码。无论是经济总量大于其他六国综合的绝对优势,还是为其他六
20、国提供的安全保障,特朗普政府的确握有最大的话语权。因此,并不是所谓“G6+1”的问题,反而是“G1+6”的问题;并不是西方各国合力制衡美国,而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正在拖累西方,为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与秩序制造着不确定性。虽然在面对特朗普的贸易大棒时的 G6 或许可以“同仇敌忾” ,但出于国际议题以及国内事务上的不同诉求,很难想象 G6 或者更为广泛的西方世界会“铁板一块” ,比如日本或者刚刚组建新政府的意大利在对美态度上一定不同于英法德,而英法德内部也存在微妙而致命的差异。(选摘自 2018 年 06 月 11 日新京报 ,作者刁大明)7. “G6+1”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请作分析。8. 作者提
21、出“G1+6”命题,其根据是什么?请作简述。【答案】7. G7(西方七国集团)面临分裂局面。G7(西方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六国联合为一方,对阵美国。 8. G7 当中的其他六国各有不同诉求,不是铁板一块(并非联合一致) 。美国在 G7 当中分量最重(经济总量大于其他六国综合,为其他六国提供安全保障) ,话语权最大。 (意思对即可。 )【解析】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概念的含义的题目,要求回答“G6+1”在文中的含意,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即西方六国对阵美国的分裂局面”概括。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
22、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
23、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上不听。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辽史张砺传 )注: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9. 对下列句
24、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B. 遂杖彦英而谢砺。 谢:感谢C. 今大辽始得中国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D. 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10. 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B.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C.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惠州市 2017 2018 学年 第二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文档标签
- 期末考试
- 语文试题
- 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百题竞赛语文试题卷
- 山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
- 山西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笫二单元检测题
- 山西省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
- 太原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
- 山西卓育2020到202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
- 山西卓育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第3单元检测题
- 卓育云卷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检测题
- 山西卓育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四单元检测题
-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第五单元测试题
- 2020学年第二学期杭州二中高三
- 2017- 2018学年第二学期常州市期末联考_七年级历史
-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海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2020到202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
- 察布查尔伊犁州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量检测八年级
- 2020到2021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六单元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66665.html